文/谭玉峰
纯粹的生活,并不就是说不去想诗和远方,只看眼前的苟且。而是放下浮躁,认真的做每顿饭,认真的洗一些衣服。认真的做好儿子,丈夫,爸爸。品味这些生活的琐碎。努力而又快乐的活在当下。
一个人最大的智慧,就是认清自己。认清自己的能力边界,知不足而后进,才能有所成就。认清自己的过往得失,保持一颗平常心,面对赞美不再沾沾自喜,面对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个诗人说过:“还是把自己当成泥土吧,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不自大,不自夸,不自耀,方能走得更远。
人,常常就毁在太自以为是。别太高估自己的能力。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把自己看得太高,只会被别人看低。把自己看得太重,只会被别人看轻。也别高估自己的位置。一档节目,不会因为一个主持人的离去而消失,因为立马会有优秀的人才来顶替;一个单位,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离职就面临倒闭,因为有无数人摩拳擦掌准备代替。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中,曹操率领两万余人,对抗袁绍十万大军,双方兵力悬殊,最后曹操却以少胜多,出奇制胜。这是为什么呢?其答案就藏在两人的为人处事里。二者手下都有大量猛将谋臣,曹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虚心接纳能人之言。袁绍则骄傲自大,唯我独尊。出兵攻打曹操之前,属下曾苦口婆心劝阻,此时不能进攻。可惜袁绍根本不听,一意孤行地派一个嗜酒如命的士兵去看守粮草,最后惨败。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别看不起小事,每一段艰难都是磨练。把握得好,就是机遇,把握得不好,就会一手牌打个稀烂。保持认真的样子,这会促使你走上坡路,促使你完成自我的蜕变。当你在不动声色中,沉淀自己,把事情做到了极致,你也就成为最稀缺、最无可替代的那个人。
当你看不起任何人的时候,你离失败不远了。当你看得起任何人的时候,你离成功也不远了。不要低估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能做到对别人的优点去欣赏、去接纳、去赞美,对别人不同的地方不排斥、不藐视、不贬低,才是一个内心丰盈,谦逊平和的人。有一次,京剧大师梅兰芳在戏院演出《杀惜》,观众鼓掌喝彩,唯独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大声喊道:“不好不好。”听到这话,梅兰芳没有生气,而是在演戏结束之后,派车把老人恭恭敬敬地请回家,亲自向老人讨教。老人看他诚意可嘉,就告诉他刚才演戏时台步中存在的问题。梅兰芳听后恍然大悟,并连连道谢。从那以后,梅兰芳每次演出,都要请这位老人去观看评点,还把他奉为“老师”。人生路上,怎么才能走得又快又远?答案就是:不要太把自己当一回事儿,要把事情当一回事。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巩俐在电影界有不少称号和标签,而她并没有把自己当回事。她说:“我不是明星,我一生只想做个好演员。”她唯一琢磨的事情就是怎么演好戏,对自己的作品负责:“但凡我决定要做一件事,就要做得完美。”出演《秋菊打官司》时,为了说好陕西方言,巩俐去陕西农村呆了近半年。最后说出的陕西话,把当地村民都唬住了。拍《中国女排》时,为了演好郎平这个角色,巩俐成了郎平的“跟屁虫”。只要郎平出现的地方,巩俐都在。一次,郎平的女儿白浪在片场见到巩俐,都情不自禁说:“这就是我妈妈。”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如何处理这些问题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水平,也决定着生活走向。 一成不变,只会将自己困在原地;懂得自我更新,生活才会是丰盛灿烂的模样。在遇到困难时,我们不能一味地用过去的经验来判断现在的事情,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更新自己的观念,适时采取应变之策。世界每分每秒都在变化,如果你的思维停滞不前,那么就是在退步。一个人只有像电脑更新系统一样,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方式,才能具备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实力。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遇到不如意的事,真正的困难其实不只有远方的高山,还有鞋子里的一粒沙。限制前进脚步的,往往是自己焦虑慌乱的情绪。遇上麻烦,自乱阵脚,只会迷失航向,满盘皆输;唯有沉着冷静,凡事不慌,才能逐浪而行,挺立潮头。遇事别着急,稳住自己,从容做事,不过分担心和恐惧,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主导自己的人生。
能否找准问题,是解决事情的关键。若无法探寻到问题的根源,则如同老驴推磨,只能原地打转。有人说,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样重要,把问题准确地找出来,可能就已经解决一半。风不会凭地而起,雨不会凭空而落。清晰地找到问题所在,是破局的关键。揪出根结、对症下药,事情才可能迎刃而解。
有时候,一条路走到尽头看似无路可走,但其实只需拐个弯就能豁然开朗。要知道,很多选择其实没有对错之分,懂得变通也是一种前进。变通不是放弃,而是寻找更好地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句话说“当你不再固执己见,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就会发现适时的变通可以让看似棘手的僵局迎刃而解”。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根据形势,调整自己的节奏和行动。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一格,放下执念、学会变通,才能不负过往、无畏向前。
你有钱时,别人高看你。你没钱时,别人小瞧你。一句很扎心的话说:“穷在闹市无人问津,富在深山人人攀亲。”你没钱时,即使站在人堆里,都没人愿意搭理你;你有钱时,即使住得很偏远,依旧会有人去看你。这就是人性的现实。在一个节目上,邀请了一位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当被问及,在创业时,最让他印象深刻的事是什么?他迟疑了片刻说:“应该是身边人对他态度的转变。”众人不解。他继续说到,第一次创业,他遇到了很好的机会,很快就把公司做起来了。而且生意越做越大,钱也越赚越多。家人夸他能干,朋友赞扬他,亲戚讨好他。那时,走哪都被人敬重,让他十分得意。后来,因为红利期过去,公司转型失败倒闭。他把所有的资产都拿去还债,依旧还欠了很多钱。身边人的态度,发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亲戚怕他会借钱,都躲着他;平日交好的朋友,对他视而不见。不管在聚会还是宴席上,都有人暗讽他的失败。那段时间,他很痛苦,老是怀疑自己。几年后,他又创业成功,身边人对他的态度又变了。他才醒悟过来,人有钱,自然会被人敬重;人没钱,当然会被人小瞧。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在利益面前,人性就是如此不堪一击。家财万贯,人人都仰慕你;穷困潦倒,个个都疏远你。所以,在没钱时,不要期望别人拉你一把。人只能靠自己,才能摆脱困境。说奉承话,人人爱听;说大实话,惹人反感。
叔本华说:“虚荣是人性中一个特别的弱点。”虚荣心,让人喜好听奉承的话,不喜欢听实话。确实如此,很多人都喜欢听假话,而不喜欢听真话。因为假话好听,让人心里舒畅;真话难听,让人心里不顺。就像李碧华说:“真话最不好听,真相最不好看。”可再好听的话,不是事实,也会蒙蔽人的心。想起很久之前,看过的一个事件:有个大爷被一个年轻小伙骗了10万块,后来报警抓到了那个骗子。在审问的过程中,骗子交代了整个行骗过程。众人都觉得,那骗子的骗术太过拙劣,但凡有点警惕性,都不会被骗。可大爷还是被骗了。后来在追问下,才知骗子每次见大爷,都喜欢说夸他和奉承他的话。大爷一生平凡,没有见过什么大风大浪,也没有过什么大成就。可每次听到,都十分得意,心里美滋滋的。不管骗子说什么,大爷都愿意去听去做。这才导致骗子得逞。
人生苦短,将好心给真的值得的人,才会有意义。东野圭吾:“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人性是人心的表象,但都是深不可测的。嫌贫爱富,是人性的现实;喜欢听假话,是人性的弱点;记好不记坏,是人性的恶。这些都是人性的漏洞,人一不注意,就会深陷其中。古语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虽不会去害人,但也要小心被那些不坏好意的人利用。不管是交友还是共事,都要看清为人,才与之结交。如此,才不会让自己受伤,和结交到真正的良友
假话如蜜,人人爱听;真话如刀,人人闪躲。这是人性的弱点,人际交往的现实。假话里,全部都是虚伪的奉承。听多了,只会自己深陷进去,无法辨清是非。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真话不好听,会让人生气,但真话实在。而敢和你说真话的,都是心里有你,不想骗你的人。他们比那些说假话的人,更加真诚,更值得去深交。真话虽难听,但其价值却高于任何一句华丽的奉承。100-1=0,这就是人性。什么是100-1=0定律?就是你把99次都做好,只有一次没做好了,别人会自动抹去你的好,只记你的错。而在人际交往中,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年轻人和自己的好兄弟,因为分利润而决裂了。他十分苦闷,便来找禅师开解。年轻人和禅师说,自己平时对好兄弟很好。兄弟有难,他毫不犹豫出手相助;兄弟有事,他为此跑前跑后。就连一起做生意,他只拿四,兄弟拿六。最近自己家需要钱,就提出五五分,结果兄弟却不肯,还指责他自私自利。他觉得自己很冤枉,付出那么多却不被看见。禅师没说话,喊来一个弟子,让弟子给自己出算数题。弟子出来几道题,禅师很快就做完了。弟子对比答案后,十分开心地说:“师父,您错了一道题。”禅师说:“为何你不夸赞我做对的,只提我做错的一道题呢?”弟子说:“师父您那么聪明,对那么多是应该的,所以弟子只看到你错的那题。”一旁的年轻人,瞬间顿悟了。人性不就如此吗?有些人你对他好,他觉得理所当然,而且胃口会越来越大。你对别人十次好,他未必会记住,但他有一次不顺心,便认为你对他不好。如此,你付出再多,最后在别人眼里也是不值得一提。所以,任何时候,对人付出都要有底线。对不懂感恩的人,不纵容;对不领情的人,不付出。
正如一首军旅歌曲唱的,执着与梦想,存粹与当下:
多想每一座峰峦山冈,花开十里香。换上新羽的夜莺,陪伴着有情人。唱开朱红的窗。
多想每一条大河长江,浪映千层霞光。绽放新绿的草场,满山遍野地奔跑,肥美的牛羊。
多想母亲和孩子的笑声,飘荡在和平的大地上军人手中举起的钢枪,成为幸福家园的指挥棒。
多想月色溶溶的夜晚,温暖着爱情亘古绵长。军人威严健美的身影,是守望和平的塑像。
《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欢迎山东籍散文作家申请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年举办各种散文活动,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欢迎联系。联系电话:19861847653;18653131587;投稿邮箱:ddsww2022@163.com
壹点号当代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