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开始传遍整个中华大地,举国上下均为这位领袖的离世感到万分悲痛。
有关于毛主席的追悼会自然是中央最为看重的,悼词也便成为了重中之重。
然而在毛主席追悼会正式开始的前两天,悼词却被邀请加上几点内容,甚至得到了华国锋的强烈要求,临时添加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又为何在毛主席前两个月便开始了悼词的工作?
华国锋
提前两个月准备的悼词
1976年对于中央领导人来说是动荡的一年,周总理于1976年初逝世,7月朱老总逝世,9月毛主席逝世......
而毛主席的悼词甚至在毛主席去世前两个月便开始准备了。
1976年7月下旬,毛主席的身子已经严重亮起了红灯,故而在七月下旬,周启才被通知去到怀仁堂正厅等待中央的命令下达。
这天的周启才很是不理解,到底是什么事情,中央这般着急,还是临时通知将自己叫到正厅去。
甚至汪东兴通知周启才一同叫上李鑫去到正厅一起等候。
纪登奎
等见到中央政治局委员纪登奎以及姚正元一前一后地进来,周启才看着两人凝重的脸庞,内心很是不解,直到两人讲话,周启才依旧是难以置信。
写悼词,毛主席的。
周启才震惊了,众人都知晓毛主席身子骨孱弱,但如何想不到却是已经要进入写悼词阶段的地步。
但领导人的命令下达,自己便要去落实。
听着纪登奎的话语,周启才沉默了。
纪登奎
“中央领导派我们给予你们一项紧急重要任务,目前毛主席病情危重,医疗组的专家们虽然在尽全力治疗,但从病情的发展来看,不幸的事情随时发生。
讲到这里,纪登奎的脸色又沉重几分,紧接着告诉周启才与李鑫:“这件事一定要保密,且时间紧迫,你们要尽快完成,保证中央的使用。”
面对这突然下达的任务,周启才与李鑫两人有些不知所措,而留给两人最多的便是无言的沉重气氛。
据后来周启才回忆这段往事的文字记录显示,周启才与李鑫两人在两位领导人走后的第一反应并非是担心悼词怎么写,而是两人不约而同的放声大哭。
毛主席
他们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个带领人民走向幸福生活的领袖就这样遭受病痛的折磨。
他们难过中国大地上将要失去这样一位为党为民的领袖。
擦干眼泪,两人开始进入了工作流程。
如何写悼词与讣告。
中央为了周启才与李鑫两人能够尽快完成悼词,汪东兴特地命秘书将两人安排在怀仁堂的正厅办公,这里不仅环境安静,且有利于工作保密,生活问题也全部经由警卫局的服务科进行操办。
毛主席
为了完成中央下达的任务,周启才与李鑫开始了悼词的书写。
周启才与李鑫开始写讣告,而后才开始写悼词,因为毛主席还在世的缘故,全文中写到毛主席名号的地方均用符号代替。
写完后的周启才等人很是担心有任何纰漏,但接到通知是暂由周启才与李鑫两人保管,为了做得周密,周启才将悼词与讣告亲自加封并亲自保管,什么时候上报等待中央的通知。
在未得到中央上交通知的期间,周启才长舒一口气,甚至希望没有用到悼词的一天,然而不过两个月便用上了。
毛主席
1976年9月,毛主席的病情加重了。
毛主席的身子在1976年这年开始,身上便被病痛折磨。
早在周启才与李鑫两人被告知书写悼词的前一个月,毛主席便因为心肌梗死严重住院,虽中间经医生仔细照看,但这个八十三岁的老人身子骨终是孱弱了。
躺在病床上的毛主席时刻关心着人民与党的发展,即使自己重病在身,也每天要求自己的秘书为自己告知最新的动态发展。
而在这期间,毛主席又经历了几场手术,加上周总理的去世,虽毛主席并未言语许多,但众人都知晓,挚友的离开,对于毛主席来说是个怎样的伤痛。
朱德
7月份朱老总也离开了人世,这个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也开始离了人世,看着身边的挚友一个个离开,身子骨本就孱弱的毛主席更加虚弱了。
9月8日,毛主席偶尔苏醒,即使醒来便是看文件,让秘书告知最近的时局发展并安排下去,一刻都不停歇。
9月9日0时10分,毛主席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这个人民的领袖与世长辞,终年八十三岁。
最早知道毛主席逝世的便是卫生部的部长刘湘屏,以及医学科学院的杨纯、徐静。
毛主席
当得知毛主席已经离开人世的那一刻,众人都木讷了,谁也不敢相信主席已经离开了人世,脑子里满是空白。
按照正常程序,开始通知中央,其中周启才被通知将悼词拿出的那一刻,周启才落泪了。
不止周启才,时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的杨正泉、军乐团等等听到这个消息后,均是潸然泪下。
这是最早一批知道毛主席消息的人群。
1976年9月9日下午4时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广播,举国上下的悲痛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蔓延。
《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
《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的正式告知令全国人民陷入悲痛,没有人愿意接受这样的消息,也没有人能够接受这样的消息。
谁都不愿意相信可亲可敬可爱的毛主席就这样与世长辞。
朱老总的夫人康克清甚至失声痛哭:“大半夜里,三个伟人,周总理、朱老总、毛主席,光是这三人,对于我党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呀。”
作家叶圣陶在日记中写道:“巨星陨落,非止我国,举世界将永远追念。”
毛主席
巨星陨落 祖国悲痛
另一边的周启才两个月前书写的文稿也开始被通知要对悼词进行重新讨论。
怀着沉重的心情周启才拿出了那个封存两个月的悼词,迈着急步便向华国锋的方向走去,并将密封的文稿放在他的座位上。
得到华国锋的允许后,周启才将密封袋启封。
华国锋命令周启才将那封悼词向众人念一遍,看是否有何不妥,周启才也很是紧张,担心哪个地方若是表述不正确则会引来质疑。
华国锋
全文一共2500多字,周启才念得很慢,念完作罢,华国锋还专门询问在座的各位领导人看是否有需要更改的原则性错误。
然令周启才想不到的是,众人都觉得这是一份很好的悼词,并不需要更改什么,在得到众人的回应,华国锋立即命人将这封悼词送往中办秘书局印刷厂加急排印出清样,并保证人手一份,最后再进行仔细的敲定。
一个小时不到,人手一份清样,并开始对这份悼词进行精化。
那么后来的华国锋说了什么要对悼词进行修改,后来又到底添加了什么内容?
华国锋
1976年9月16日下午三时,中央政治局在中南海怀仁堂正厅开会,正式讨论有关于毛主席悼念词的事宜。
并确定将在1976年9月18日的天安门广场举行追悼大会。
在正式讨论悼词之前,汪东兴特地将周启才叫去并告知其帮自己向华国锋请假,且希望能够在毛主席的悼念词上加上“三要三不要”原则。
也是汪东兴的这条建议让华国锋强烈要求一定要加上这“三要三不要”的原则。
那么,这“三要三不要”到底是什么?
毛主席
“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恒大,不要搞阴谋诡计。”
向周启才告知过后,汪东兴便请假去坚守在自己的岗位。
汪东兴要去保护毛主席的遗体,所以便不参加政治局会议。
听着汪东兴的建议,周启才觉得添加上毛主席这一原则很是有必要,去到怀仁堂的会场,周启才便直接到华国锋的方向向其告知汪东兴的建议。
华国锋听后很是满意,甚至在会议上指出这一点。
华国锋
下午两点五十分左右,华国锋准备开始进行会议,并在大会上指出汪东兴指出的这一项建议。
华国锋很是坚定地告诉在场前来开会的众人:“我认为东兴同志的这个建议很不错,毛主席的‘三要三不要’的重要指示,不仅对于我党的建设意义重大并且为我们坚决执行毛主席这条重要指示提供了契机。
说完之后便看着身旁坐着的叶剑英和李先念。
听完华国锋的言论,叶剑英也很是同意,并表示毛主席留下的“三要三不要”是毛主席留给我党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是引导我党沿着马克思主义道路前进的指南。
叶剑英
此外,叶剑英表示将毛主席这一项要求加入悼词中对于我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李先念也是随后附和表示加上这一条指示对我党未来的发展很是重要。
经大会讨论除去加上毛主席的这项“三要三不要”的指示之外,还将悼词文稿的个别部分进行了修改。
经大会同意,由华国锋致悼词,王洪文进行主持,并对大会的程序做了相关安排。
关于毛主席的悼词也是正式确定。
1976年9月18日下午三时,毛主席追悼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首都近百万的群众参加,并同时向全国进行实时转播大会的实况。
天安门前到处摆放着的青松翠柏,以及竖立在高台后面的城楼红墙中央的毛主席的遗像,黑底白字有关于祭奠毛主席追悼大会的字样横贯在整个天安门城楼面前。
到处的呜咽声,到处的啜泣声,百姓都为这个人民的好领袖的离开感到悲哀。
悲壮的哀乐下由华国锋致词,讲到三分之二处,声音也是不由哽咽,灰暗的天空下,望着毛主席的遗像,百万百姓只有悲痛。
毛主席离开了,中华人民的伟大领袖,这个带领人民闯江山、谋发展的领袖终是离开了千万中国人。
然而毛主席的精神却永远在世人之间传唱,尤其是毛主席提出的“三要三不要”指示,令我党的发展开启了全新的一页。
向毛主席致敬,向伟大的领袖致敬。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