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易县废弃三线厂,代号6619,上万人的军工城现已人去楼空

发布啦 0 0

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国际环境得到缓和,三线建设也逐步解封,三线建设敏感又神秘的代名词得以让人悉知。要是在80年代之前,三线建设不仅是个神秘的名词,更是一个保密度极高、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域。河北是东北战区的大后方,三线建设时期在河北境内就有数目不详的三线厂,保定市易县的紫荆关镇境内就有一家废弃20多年的三线厂。

河北保定易县废弃三线厂,代号6619,上万人的军工城现已人去楼空

紫荆关,长城众多关口中的一个,始建于战国时期,汉朝称上古关、五阮关,子庄关,唐宋时期叫金坡关,明洪武年间因山上长满紫荆树,所在的山亦称为紫荆山,此地是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重要关口,所以取名紫荆关。紫荆关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让紫荆关镇更加神秘的是上世纪70年代的一座军工城。

河北保定易县废弃三线厂,代号6619,上万人的军工城现已人去楼空

1969年12月份,考察分队在向导的带领下,爬到紫荆山上往山下看,山沟有水源,茂密的树林,隐蔽性相对较好,在人为地休整下,这里绝对是建设三线厂的理想之地。考察分队在山林间反复考察几天,领导很满意这里的地形,为了感谢领导还奖励给向导两斤散装二锅头。没有酒瓶装,领导只能用甲农药瓶装酒送给向导,向导看着人头叉标志有点犹豫,但想着领导不会祸害自己就接下,领导还吩咐向导今天的事不许向外说。

河北保定易县废弃三线厂,代号6619,上万人的军工城现已人去楼空

考察组回到北京后不久国务院和军委就批准成立2665工程指挥部,并派工程小分队进入紫荆关公社拒马河畔,经过一个月的准备打开三通。1970年汽车、推土机作为先锋,工程队殿后,浩浩荡荡地进入施工地,开始大搞建设。工程量巨大,工程队难以完成建设任务,指挥部向地方求援。地方政府在武装部的牵头下,迅速组建民工营入驻紫荆关公社,前后历经3年时间将工程完工并交付使用。

河北保定易县废弃三线厂,代号6619,上万人的军工城现已人去楼空

2665工程完工后取消工程番号启用6619军工番号,对外厂名中国人民解放军6619厂,隶属于铁道兵后勤部 ,主要生产铁路建设设备。起初职工大致1600人,职工中转业军人的成分较多,又从民工营招入小部分的积极分子,后来又从河北省境内的各县市招来部分知识青年,职工人数逐步扩大 。70年代的知青下乡,还有大裁军等因素,金属结构厂的职工人数达到鼎峰期的3000多人。

河北保定易县废弃三线厂,代号6619,上万人的军工城现已人去楼空

三线建设时期的国营厂就像是小社会,铁道兵是军队中的一个兵种,金属结构厂不管是生产上还是生活上都实行军事化管理。进入生产区要有特殊通行证,生活区内也得有出入证明,职工楼、职工食堂、子弟学校、幼儿园、卫生院、电影院、体育场、商店、邮局等配套设施足以保证职工不出门就能满足生活需求。6619厂拥有独立的物资供应渠道,生活上的物资从来的不缺,而且比地方还要丰富。

河北保定易县废弃三线厂,代号6619,上万人的军工城现已人去楼空

80年代后国际环境缓和,国防战略也做出相应调整,部队裁军成为当时的重中之急,1984年铁道兵退出解放军建制,并于在铁道兵原有的基础上成立铁道部,6619工厂也随即并入铁道部,并取名紫荆关金属结构厂。80年代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期,6619厂抓住市场契机,生产的铲运机、塔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输送搅拌机等建筑设备深得市场上的青睐。80年代至90年代,金属结构厂已经形成高层建筑钢架结构生产以及设计、生产、安装为一体的大型国有企业。

河北保定易县废弃三线厂,代号6619,上万人的军工城现已人去楼空

90年代更是金属结构厂的巅峰期,上到建筑机械设备,下到钢架屋,所涉及的业务范围还包括热交换器、反应容器、高压分气缸、储气罐、钢瓶等。产品涉及广泛,业务地域多达20个省市,引滦入津、北京西客站、人大会议楼、京深高速、澳门宝光结构厂房等多个大型项目都能看到紫荆关金属结构厂的身影。

河北保定易县废弃三线厂,代号6619,上万人的军工城现已人去楼空

1987年,铁道部和原铁道兵工程指挥部帮助下在涿州建新分厂,1990年建成投产并开始部分搬迁至涿州,1997年总部搬迁至涿州。本世纪初因产业调整,紫荆关金属结构厂已不适合当前的发展形势,最后整体搬迁至涿州。紫荆关金属结构厂初期是三线厂,因铁道兵集体转业,搬迁时并没有得到三线产业的相关政策,为后来的搬迁工作带来不少的麻烦,最头痛的是家属的农转非和职工子弟的就业最为最头痛。

河北保定易县废弃三线厂,代号6619,上万人的军工城现已人去楼空

紫荆关金属结构厂跟很多三线厂一样,搬迁之后遗留下很多建筑物,大部分的职工都迁走,留下的就是少部分的老人。老人行动力有限,未能有效地管理好这些建筑物,再者没有企业接手,大部分的建筑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老化,少部分出现自然坍塌,或许不久的将来这些建筑物夷为平地皆有可能。繁华而热闹的小城,或许只能随着时间的推进而消失。

本文是记事性文稿,见物说物,见其所想,所想所写,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大伙谅解。谢谢广大读者阅读本文稿,敬请给予建设性意见。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69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