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2年,电影《刘少奇的四十四天》在大陆内各大影院上映。
对于当时的年代而言,这种叙事与人物描写的历史剧情片十分常见,但唯独这一部电影却掀起一阵阵轩然大波。
除了不加夸张手法的真实事件改编,还有分别饰演主角刘少奇与王光美的郭法曾和刘袖杰,他们做到形似与声似,令人仿佛置身于影片中描写的关于中国三年困难时期的1961年。
之所以会如此贴近现实,都得益于两位主演向刘少奇的妻子王光美请教。但是,也正是这段充实且难忘的时光,让郭法曾、刘袖杰一同与王光美建立起深厚的感情,甚至后来还在王光美的葬礼上痛哭。
郭法曾与刘袖杰是如何刻画两位革命前辈深入人心的形象?王光美的光辉一生都经历了哪些传奇?又有哪些人出席她的葬礼呢?
特机缘巧合下的特型演员之路
在中国荧幕史上,有很多广为人知的特型演员,比如刻画毛主席的演员唐国强、古月,饰演周总理的演员孙维民、刘劲,以及演员卢奇饰演邓小平。
他们的形态与举手投足间的动作和气质,演活了各大伟人,让观众朋友们无不拍手称赞。但是,在诸多特型演员中,饰演刘少奇的人却少之又少。
因为刘少奇在历史上的形象没有陈毅那般性格豪爽,也没有毛主席幽默、潇洒。所以对于演员而言,饰演性格没有棱角的人物很难出戏,鲜少人去尝试。
不过,刘少奇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国家副主席,可见其人格魅力。因此,自他逝去后,演艺界的编剧导演们纷纷想要尝试,而导演王保华正是发现郭法曾这块璞玉的“专家”。
1984年,导演王保华筹集资金,准备拍摄《刘少奇同志在东北》的影片。由于这是第一部描写刘少奇在世时的影视剧,必须要筛选出合适的特型演员。
然而,在兜兜转转许久后,他却一无所获,忍不住跟朋友抱怨,却因此找到突破口。
“我认识一位广州话剧团的朋友,叫郭法曾。他与刘少奇长得相似极了,我看到他时都恍惚过好几次呢!”
王保华一听,迅速坐火车赶到郭法曾的拍戏现场。他远远望去,内心止不住地感叹:“简直太像了!”
当导演王保华将拍摄电视剧的内容告诉郭法曾时,对方眼前一亮,激动地说:“我愿意尝试,定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不过,两人虽然达成了统一意见,但郭法曾能否饰演刘少奇,还要获得王光美的同意。毕竟这是刘少奇的荧幕初形象,绝对不能出现任何闪失。
当时,郭法曾为了能完美演出刘少奇在东北的形象,特意节食减肥,以至于时常晕倒,一个月瘦了近20多斤,才参加试演。
郭法曾的努力最终得到王光美的认可,她还对导演王保华说:“我相信你们找了一个非常合适的演员,人家专门从外地赶来,要做好工作,不要辜负对方的热情。”
郭法曾定妆后,并未着急拍摄。他说:“刘少奇同志的光辉事迹虽然深入人心,但要演活伟人,还要细细把握。”
为此,郭法耗费几个月的时间,待在图书馆中翻阅资料,甚至还拜访过王光美以及在刘少奇身边工作过的其他人,拍摄过程中也经常不耻下问,确保最佳状态。
最后,这部剧顺利通过审核并播出,还获得当时广电部部长的赞美:“扮演刘少奇同志的演员可亲可信,不可多得,要好好珍惜。”
郭法曾谦虚地说:“能作为刘少奇副主席的特型演员,是我的荣幸。”
他没有沉浸在掌声与光环中无法自拔,而是再次拜访王光美,将第一部录像带作为礼物赠送给对方。
这是两人第一次因戏交涉,却不是最后一次。
此后,《刘少奇同志在武汉》、《刘少奇同志在安源》、《使命-保卫刘少奇》、《少奇列车》等多部影视作品中都有郭法曾的身影,而他每次都会把录像带赠送给王光美。
一次,郭法曾拜访王光美时,正好赶上饭点。王光美摆手让他留下,还说:“你是能喝酒的人,正好家里存的好酒,你得尝一尝。”
短短的一句话,足以说明郭法曾与王光美之间的深厚友情。而《刘少奇的四十四天》,不仅让两人的关系更加亲近,而且还加入了另一位女演员刘袖杰,是王光美的特型演员。
1992年,一位叫张今标的导演找到郭法曾,希望他能出演《刘少奇四十四天》。
当时的郭法曾已经演绎了近几十部关于刘少奇的影视作品,是相当成熟的特型演员,在行内备受关注。但他并没有托大拿乔,反而积极地应了下来。
导演张今标小心翼翼地问:“可能给不了太高的片酬,您能接受吗?”
郭法曾淡然一笑,说:“饰演刘少奇是我的追求,如果我的演绎能让世人多多了解刘少奇的故事,我乐意为之。”不过,他答应出演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与刘袖杰的合作。
在郭法曾出道时的作品《神女峰的迷雾》中,与刘袖杰饰演男女主角,算得上交往诸多年的朋友,是演艺圈的熟人。因此,他得知昔日好友将饰演王光美时喜不自胜,满口答应下来。
不过,这部关于刘少奇的影视作品与往常不同,两人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决定共同拜访王光美,切身处地地了解当时刘少奇遭遇的境况。
抵达王光美的住所后,刘少奇轻车熟路,但刘袖杰却紧张万分。但是,王光美的温柔和和蔼可亲让她渐渐放下沉重的包袱,热情地交谈起来。
当时,王光美喜欢看芭蕾舞剧和听戏,偶尔也会摄影,刘袖杰得知后也尝试着接触新的领域,培养王光美身上的气质。而且她还会带着王光美一同做些时兴的事情,比如去KTV唱歌等等。
在刘袖杰的眼中,王光美不仅仅是近代史历程中的女性标榜,也是一位知书达理的老者。她在临走前,向王光美告别,说:“我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诠释好王光美这个荧幕形象。”
王光美微微点头,摆手让秘书送来一个小皮箱,对刘袖杰说:“这里面是我以前的衣服,或许会对你拍戏有帮助。”
对于王光美而言,郭法曾与刘袖杰都是非常优秀的青年。她也非常满意两人饰演丈夫与自己,因此,才会不遗余力地帮助,结果也没有让她失望。
虽然是因戏结缘,但王光美与郭法曾、刘袖杰的情感远超乎普通朋友,尤其是那些活灵活现的影视作品,算是她在晚年生活的一丝心灵慰藉。
苦难生活造就强大心灵
在中华民族崛起的艰难道路上,涌现出诸多抛头颅、洒热血的青年志士。而王光美作为我国首位原子物理女硕士,理所应当地“榜上有名”,但她在奋斗的过程中,也收获幸福的爱情。
1946年,王光美学有所成,已经获得美国留学读博的资格。但是,好友崔月犁在临行前突然拦住她的步伐,说:“我是中国共产党员,现在组织缺少翻译人员,你能不能帮忙?”
充满着爱国情怀的王光美没有丝毫犹豫,果断地答应下来。内战爆发后,她再度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抽身离开,回到学校继续钻研课题,另一种则是前往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革命胜利奋斗。
不过,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王光美立即回复叶剑英的询问,说:“请让我为组织继续贡献力量。”她的选择注定了晚年的荣光,也为自己牵上了姻缘线。
在延安的学习中,王光美意外与刘少奇结识,在日常来往中,她逐渐被眼前沉着稳健的革命前辈所吸引,不可自拔地爱上了她。
1948年8月21日,在西柏坡根据地的土房子中,王光美与刘少奇举办了简单的结婚仪式。
当时,毛主席、周总理等人都亲自到场祝福,还调侃刘少奇:“前几天我来这里的时候,房子还是破旧的,现在却焕然一新,看来你娶了个能干的老婆啊!”
王光美与刘少奇不仅是生活上的革命夫妻,还是工作上的默契搭档。当时,解放战争末期正是我党胜利的关键时期,时常会有电报传到西柏坡。而刘少奇每次都醉心于前线战况,顾不得好好吃饭,因此落下胃疼的毛病。
王光美于心不忍,将刘少奇强按在桌前吃饭,而她在旁边整理归纳电报内容的细节,让刘少奇能在饭后及时观看,避免影响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王光美与刘少奇一同搬到中南海居住,而毛主席的子女们也同样被安置在中南海。她俨然成了大家庭的“女主人”,照顾每个孩子的饮食起居,李讷和李敏也惦念着她的情分。
1963年,王光美陪同刘少奇访问印度尼西亚,是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第一位代表国家出访外国的女性,当时还被称作“第一夫人”。
“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是艰苦岁月给予王光美的勋章。即便后来被下放到农场做工,她依旧饱含着生生不息的精神,但刘少奇的去世却着实令她伤心痛哭。
1980年5月13日,王光美在家人及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前往河南郑州接回逝世近11年时间的刘少奇的骨灰。她轻轻抚摸着盒子,将脸贴了过去,向深爱的丈夫作最后的告别。
根据刘少奇生前遗愿,王光美将他的骨灰洒向大海。当飞机盘旋在青岛的海域上,她已经泣不成声,但还是坚强地亲自抛洒丈夫的骨灰,嘴里呢喃道:“你会如恩格斯一般,永远守护着我们的祖国。”
王光美经历着旁人无法想象的坎坷,但她没有丝毫怨恨,反而拾起曾经的事业,投入到原子物理领域,余生都在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另外,王光美得知李讷重病住院后,积极地伸出援助之手。不仅将身边的阿姨送到对方身边照顾,还将对方的儿子当做亲孙子般呵护照顾。她用自己的温情,延续着上一代的美好情谊。
王光美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独立女性的魅力。但是,凡人之躯又如何与生老病死的大自然规律所抗衡,她在2006年永远闭上了双眼。
各界人士云集的悼念会
当悲痛的消息传扬开来,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对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人物感到悲痛。李讷更是嘱托儿子:“帮助你刘源(刘少奇与王光美之子)叔叔打理好一切。”
2006年10月22日,一场盛大又庄严的悼念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中举办。刘源身穿军装,捧着母亲王光美的遗像,而李讷和李敏则被工作人员搀扶着上前。
刘少奇与王光美在影视作品中的扮演者郭法曾与刘袖杰也不顾辛苦地拍摄地点赶来,只为送这位珍贵的朋友最后一程。他们见到王光美的遗体后,纷纷哭成了泪人。
而刘源看到形似父母的郭法曾与刘袖杰后,也抑制不住情绪,失声痛哭起来,现场更是一片哭声,其悲痛场景更是历历在目。
仪式的最后,刘刘源迈着沉重的步伐,带着母亲的灵柩离开。而灵堂上的人却迟迟不愿离去,拉着郭法曾与刘袖杰合影留念,希望能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寄托对两位伟大革命者的思念与哀悼。
特型演员的存在,是为了让那些立下丰功伟绩的开国功勋们的精神能以更加深刻的印象留在人们的心中,这是王光美的夙愿,也是演员郭法曾与刘袖杰不辞辛苦所要达到的效果。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