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的一个下午,一个农妇打扮的女人正要从城门进城。却不想刚走上前就被巡查的日本官兵喝住了:“你要去干嘛,现在是非常时期,你一个农妇怎么天天在街上闲逛?”他们气势汹汹地对着她吼道。
这个妇人还没来得及搭上话,日本军就抢过她手上的篮子,把东西倒落一地,接着用脚在地上翻找着,但什么也没发现。
一看形势不对,这个妇人倒也聪明,开始大声吆喝起来,试图吸引周边人的注意。官兵见她这样大喊大叫,引起了不少人前来围观,只好让她走了。
不过令日军没想到的是,此时重要的情报也因此顺利地进城去了。而这个妇人,就是当时的中共地下情报员:朱文起。
认信物,回首往事
20世纪60年代,朱文起跟随同事一起来到了山东菏泽的革命纪念博物馆。
正当几人参观游览之时,一位同事突然注意到了一个很特殊的展物,开始驻足观看。朱文起感到奇怪,也停下脚步凑近一看,很快,她的神情变得震惊,随后竟然留下了两行热泪。
同事们顿时不知所以,连忙问她发生了什么。这时工作人员也注意到了朱起文的异常,还以为她出了什么事,都赶过来关心。只听朱文起对他们说,自己就是这个针线包的原主人。
他们这才知道,眼前这位头发花白、看起来极尽沧桑的妇人竟然就是当时抗日战争时期的地下情报员:朱起文。
原来,抗战结束后,针线包就被运到了博物馆。当时战争刚刚结束,博物馆还未来得及寻找它的主人,之后再想寻找却一直没有结果,只是知道它的主人是一位中共的地下情报员。
当时,与朱文起一起来的同伴们一听也很震惊,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身边这位平平无奇的同事,竟然是抗战时期的中共党员。不仅如此,她还是当时重要情报的传递员。
大家对她充满了好奇,其中一位与朱文起关系好的同事有些“口无遮拦”,对她提出了质疑:“文起,你不会是说大话的吧?你一个农村妇女怎么做得了共产党的情报员呢?”
其实这位同事的猜测也不无道理,而朱文起面对质疑也并没有生气,反而详细地讲起了针线包的渊源,耐心地和大家说起了往事。
而这一切,还是先从朱文起的生长环境说起。
她出生于山东定陶县游集村,家里面很是贫困,挣钱养家的劳动力只有父亲一人,母亲则是在家种地干活。因为从小就要跟着父亲外出赚钱,这使得出生在清朝末代时期的她早早就停止了裹脚这个封建传统。
刚刚出来干活的时候,朱文起还很年幼,根本没有什么赚钱技能。因此她只能学着街头的乞丐向路人乞讨,以此来赚取银两。在乞讨过程中,她经常仔细观察来往行人的攀谈方式,渐渐地,她懂得了如何与人交往。
后来到了成婚的年纪,朱文起便与一个叫作游兰馨的农民结了婚。婚后,他们育有三子,两人也一直相互扶持,共同在田地上辛勤劳作养活家用,过着辛苦但又安稳的日子。
然而这安稳的生活,也并没有持续多久。
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战争,迅速占领了东北、华北的大部分地区。而朱文起一家所在的华北地区是最先沦陷的,残暴日军在其所占领的地区大肆征收百姓税金、强取豪夺,以补贴军队用资。
在华北地区,由于日本官兵对百姓们长期压榨,他们几乎没有了生活所需物资,就连粮食都所剩无多。不久后,饥荒就爆发了,这对朱文起一家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家中三个孩子都没有吃食。而朱文起的丈夫为了把粮食留给妻儿,自己饿死了。
丈夫走后,朱文起不得不一个人扛起家中重担,独自抚养起自己的三个孩子,日子也过得十分艰苦。
应请求,传递情报
然而,不久后朱起文平静的生活再一次被打破,这一次是因为她侄子的到来。
当时,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地区建立根据地,但是那时的农村地区总的来说还是比较落后,很多通讯所要用到的设备在这里都没有,所以只能通过地下交通员来互相传递有效信息。
1941年,中日战争来到关键时期,双方军队都不敢有丝毫松懈。华北地区的大部分日军一直盘踞在城市里,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们加强了对城里抗日分子的搜查力度,就连对进城百姓也不放过。
如此一来,党内的情报工作就受到了很大影响,游文斋负责的这一条通讯线也因此被严重阻断、难以为继,情报工作几乎处于崩溃状态。
游文斋心里想,当下最重要的就是寻找一个新的、合适的地下交通员,可该挑选谁呢?其实最保险的方法,还是从老百姓当中挑选。
当时的战况十分紧张,日军对百姓的控制也更加严格,在这种时候该不该拉上百姓,陷于这种随时都可能暴露的危险境况呢?游文斋思考了许久。
就在事情还愁眉莫展的时候,朱文起这个名字突然闯入了他的思绪。朱文起是游文斋的四婶,性格开朗,喜爱同别人搭话聊天,且是少有的未裹足的妇女,这能确保她可以走很远的路到城里去。
虽然此时的朱文起年仅三十岁,但因饱受沧桑,面容十分苍老。自从丈夫病逝之后,她便只能带着三个孩子上街乞讨,这样的形象时常使日军忽视了对她的检查。这样想来,游文斋心中便确定了她这个人选,只等登门拜访的时机了。
在一个普通的雪夜,他终于来到了四婶家中。
朱文起看到侄子深夜前来,心里暗暗觉得有大事要发生。还来不及等她细想,侄子便开口了:“四婶,我这次来,是想请求你帮我一个忙”。
其实,她知道自己的侄子一直在从事保密的工作,便静静等着侄子的后话。游文斋见状,便直接开门见山了:“四婶,现在我们和日本鬼子的对抗到了一个很关键的时期。最近,我们的很多通讯员要么被他们杀害,要么被抓获,组织现在急需新的人员来完成这项工作,所以我想请你帮忙。”
听清侄子的来意,朱文起思考片刻后便答应了下来。游文斋没想到婶子答应得那么快,毕竟她还有三个孩子等着养,这个工作看似简单,一不留神就可能丢了性命。自己实在是没有办法,才会想到要找四婶帮忙。
顾念于此,他又向四婶说明了工作的艰险,要她好好考虑。但朱文起仍然很坚定,她对游文斋说:“你四叔就是死在鬼子的手里,要不是他们造成饥荒,他兴许不会死,为了给你四叔报仇,我也绝不会退缩的。”
就这样,她加入了组织的情报传递工作。
1942年,日军开始节节败退,他们的很多诡计都被中国军队成功识破,这让他们更加怀疑身边存在着很多“内鬼”。于是严加把控了进城出入口,还增加了每日在街巷的巡查力度,宁可错杀一个,也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疑分子。
在这样危急的情形下,朱文起就接到了上级下达的第一次情报传递任务。第一次干这个工作,朱文起还是免不了紧张,但她想起了侄子对自己的嘱托,告诉自己只需要按照他说的做就不会有问题。渐渐地,在这样积极的心理暗示之下,她开始平静下来。
这一天,她一如往常穿着自己的粗布糙衣,手臂上挎着竹编的菜篮子,神情自然地出门了。
这次她还是打算装作进城找零工的乞丐。来到县城的出入口,果然如文斋所说,有很多日伪军在此核查进城百姓。
眼看着离城门口越来越近,朱文起心中却越发坚定。
不一会儿,朱文起很快就到了检查处排起队,轮到日伪军给她检查的时候,他们抢过的菜篮子粗鲁地翻着,嘴上也骂骂咧咧地说道:“你一个老婆子,拿着菜篮子进城干嘛?你这菜篮子装了些什么东西?”
“你也说了,我一个老婆子,进城还能干嘛,不就是赚点钱补贴家用嘛?我这篮子里装得都是些做针线活的东西,不信我拿给你瞧。”说着,朱文起便从针线包里拿出来几根纳鞋底的大铁针。因为她的动作幅度很大,日本军直直就被唬在了原地。
检查的官兵一看这鲁莽的妇人,顿时也没有了检查的耐心,于是就给她放行了。而组织的情报字条,其实就藏在篮子里的那个针线包中。
就这样,朱文起成功进入了城内,照着侄子的指示顺利找到了接头的人,互相交换了情报。她的第一次任务,圆满地完成了。
后来,朱文起又接二连三地接到了很多次任务,也都出色地完成了。经过一次次任务的磨砺,她渐渐熟练了起来,再也没有刚开始时那种手忙脚乱了。
除汉奸,荣获特功
要说朱文起最大的功劳还不是出色地完成多次情报传递任务,而是与党内其他人里应外合、成功铲除了一个大汉奸,这对党组织的战斗影响重大。
当时驻扎在华北地区的除了日军,还有许多当地的土匪头子,他们都是卖国求荣的日伪军。王子杰就是其中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判匪头子,他无恶不作,甚至还当上了日本人的走狗。当地人在他的压迫下,受尽了折磨。
当时,党内已经成功把秦锡爵作为内线安插到王子杰身边。但因王子杰对日军忠心不已,还帮着日本军连续消灭了我军不少将士,因此深受器重。
除此之外,他手中还掌握了不少武装力量,控制着日军多只部队,势力盘根错节。组织上要想除掉他,其实不容易。由于朱文起多次顺利完成传递情报的任务,所以组织选中了她作为外线与秦锡爵配合完成除汉奸的任务。
一直以来,朱文起都是以乞丐身份进城,与日军打了多次照面,再想用这个身份进城恐怕不可行。经过一番思索过后,她决定以“秦锡爵一直还是单身”为由头,扮成媒人进城给他说媒,以此来获得联系。
苍老的面容以及一副农妇的姿态又一次骗过了城门检查的士兵,她成功地进了城。但很快,朱文起便犯了难,因为她与秦锡爵从未见过,加上自己文化水平不是很高,难以通过书信认出与自己接头的人。
最终经过四处多方打听,踹踹不安的她终于来到了秦锡爵的住所。
朱文起到达时,听到屋子里传来阵阵话语声,似乎远不止一人,她担心屋内还有日本鬼子,所以不敢贸然行动。
等了好一会儿,她大概摸清了屋内的情况后,才敢出声大喊道:“秦锡爵,我是来为你说媒的呀,之前给你介绍了几位姑娘,有相中的不?”
屋里的鬼子一听,顿时哄堂大笑起来,纷纷打趣着他。而秦锡爵听到这儿,心中明白了外面这人就是此次负责跟自己接头的人,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后,他就随便找了个理由就把喝酒的鬼子们全打发走了。
安排妥当后,秦锡爵把朱文起悄悄领到一个没人的地方,双方开始迅速交换起自己得到的情报。朱文起带着拿到的情报很快出了城,顺利交到了组织的手上。
组织上认真分析了这份情报,针对抓捕王子杰做出了十分具体的战略部署。
后来,我军根据得到的情报提前在他所经之处设下了埋伏,最终成功消灭了王子杰及他的大部分势力。在这次任务中,朱文起的作用不可或缺,正是因为她拿到了情报才使得抓捕行动进行得如此顺利,因此她也被记了特等功。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组织念及朱文起长期以来的奉献,想要为她在党内安排一个好的职位,但她却拒绝了。她还是选择回到家乡从事农业劳动,一直默默无闻地过着自己的生活。
听完朱文起的讲述,她的同事们和在场的工作人员都被深深感动了,原来小小的针线包后还藏着这样感人至深的故事。
回望朱文起的人生经历:当国家需要她时,她不顾生命安危,选择挺身而出;在国家准备奖赏她时,她却宁愿默默无闻,平静生活。
其实,朱文起只是普通但做着不凡事业人群中的一个缩影,她让我们看到了即使身处底层,也依然关心、奉献、热爱党和国家的劳动群众的身影。时至今天,想起这段往事,我们也依然心怀敬意。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