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5年9月6日凌晨,一队军队秘密地穿过阿杰纳拉向西南方向挺进,直奔巴基斯坦的拉合尔市。
这并不是什么军事演习,而是印度不宣而战,对巴基斯坦突然发动了武装袭击。
连绵的炮火声突兀地响彻了天际,在昏暗的黎明前宛如闷雷。
猝不及防之下巴基斯坦被打得节节败退,印军乘胜追击,如尖刀一样以摧枯拉朽之势直指巴基斯坦腹地,眼看就要打到亚克尔运河了。
面临灭国的巨大危机,巴基斯坦只能向世界各国发出紧急求援。
可是让巴基斯坦人民没有想到的是,寄托最大希望的美国却秉持着两不相帮的中立态度,将巴基斯坦的求援拒之门外,同时还停止了一切对巴基斯坦武装力量的支持。
这无疑是在巴基斯坦的背后狠狠地捅了一刀,就连巴基斯坦的总统阿尤布都坦然讲道:“世界已经抛弃我们了。”
然而,就在这个危急关头,中国毅然决定挺身而出,以雷霆万钧之势连续实施几项重要举措,逼迫印度撤军回国,帮助巴基斯坦从这场灭顶的厄运中挣脱出来。
巴基斯坦曾为印度的一部分,为何两国仇怨如此深重?当时的巴基斯坦与中国几乎没有建交,中国为什么还要帮助巴基斯坦?中国又是用了什么样的方法逼退印军的呢?
印巴冲突是历史遗留问题
众所周知,印度与巴基斯坦关系紧张,频频爆发军事冲突,究其原因还要追溯到二战时期。
当时英帝国逐渐走向衰退,经济崩溃,再加上美苏想要瓦解殖民体系,英国已然无力维持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为了继续攫取利益,英帝国派出了将军路易斯·蒙巴顿前往印度担任总督,对印度实施了“分而治之”的管控策略。
就是这个“分而治之”却引发了印度与巴基斯坦长达几十年的克什米尔争端。
印度本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的国家,由于民众所崇尚各个宗教的文化差异巨大,民众之间时有发生宗教冲突。
其中印度本土宗教与的伊斯兰教的冲突尤为尖锐,可以说是势同水火。
蒙巴顿就是利用了这一点,提出了让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分割而治。
虽然当时莫罕达斯政府对此极力反对,但随着印度内部矛盾的愈演愈烈,莫罕达斯政府已经无法改变国内多数党派对此事的默认态度,以至于蒙巴顿的印度分割法案还是得以实施。
在这之后,印度教徒迁往印度,伊斯兰教徒迁往巴基斯坦,而位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交界处的克什米尔地区,最终的归属问题却选择让当地民众自己投票决定。
乍一看这似乎是一个维护和平的决策,但是对于克什米尔而言却是一场无法逃避地巨大浩劫。
为了能在投票上占据人数优势,1947年8月印度教徒前往克什米尔的查谟地区屠杀了大约二十万的伊斯兰教徒,大地满目疮痍,尸体堆积成山。
巴基斯坦的伊斯兰教徒得知此事后义愤难平,同年10月下旬,巴基斯坦的武装分子从西面、北面和西南面兵分三路进入了克什米尔,又将这些印度教徒全数歼灭。
和平的局面终于随着这场大难如尘土簌簌而落,将所有生生不息的繁荣剥落殆尽。
第一次印度与巴基斯坦的战争全面爆发。
在此次战役中,由于印度率先投入了正规军抢得了先机,所以取得的优势较大,占据了克什米尔百分之六十的土地,超过了400万的人口。
而巴基斯坦被动防守,只占到了百分之四十的土地以及不到100万的人口。
印巴的战争直接导致英美两国利益受损,1949年1月,英美双方商议决定通过联合国安理会调停这次战役。
印度方面虽然接受了联合国的决议,但那不安分的野心却依旧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跃跃欲试。
在印巴签署和平协议的会议中,印方内政部故意声称克什米尔是印度的一部分,这一发言无疑是在两国紧张的国际关系上再度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巴铁’面临灭顶之灾
停战期间,印度继续在克什米尔地区对巴基斯坦进行挑衅,1965年2月,印度军违反和平协议越界北上控制了库奇兰恩地区,与巴基斯坦发生了严重的武装冲突。
到了5月,印度又越过克什米尔的停火线袭击巴基斯坦的哨所,并一再扬言克什米尔是印度的一部分这一既定事实。
为了迫使印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做出让步,1965年8月初,一大批自称‘自由战士’的巴基斯坦非正规军武装人员进入被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袭击了印军的补给仓库和一些哨所。
印军在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以火力镇压,当场射杀了5千多人。
1965年8月下旬,印度军队集结了6个师的兵力又袭击了巴基斯坦控制区的军队,并越境向西南方继续突进,双方紧张关系进一步加剧。
1965年8月31日晚,巴基斯坦出动了正规军组织了一场代号为‘大满贯’的行动,并投入使用了大量的重型武器。
这次行动针对驻守在克什米尔西部地区,查木布的印度军队实施了强烈反击,同时解救了被围困地‘自由战士’,以及夺回了克什米尔约500平方公里的土地。
让巴基斯坦没有料到的是,这一举动正中印度下怀,让印军拥有了发起战争的完美借口。
1965年9月6日,印度在没有任何预告地情况下,对巴基斯坦最大的工业城市拉合尔市发起了大规模军事突袭。
突如其来的袭击打得巴基斯坦毫无还手之力,巴方立即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可此时的巴基斯坦大部分军队还在克什米尔驻扎。
无奈之下,巴基斯坦只能向世界各国发出紧急求援。
然而,作为盟友的美国并没有帮助巴基斯坦抗击外侮,反而是发表了一篇中立言论,同时下令停止对巴基斯坦提供军事武器的支持。
要知道,巴基斯坦作为美国牵制苏联以及孤立中国的战略“前哨”,从建国开始就一直向美国倾倒,并加入了美国主导的《东南亚条约》和《巴格达条约》这两个军事同盟条约。
同样美国给予了巴基斯坦大量的经济以及军事支持,可以说巴基斯坦此时的军事武器全部都来源于美国。
而如今美国的这一做法,俨然是将巴基斯坦视为了弃子。
北约联盟纷纷效仿,英国也以印度为英联邦国家为由,拒绝向巴基斯坦提供军事援助。
其他小国更是事不关己置若罔闻。
眼看着己方孤立无援,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也认清了现实,几度认为巴基斯坦没有希望了,灭国不过是迟早的问题。
作为昔日的盟友,美国为何会弃巴基斯坦于不顾?
美国是第一个承认巴基斯坦独立的国家,也是唯一一个派出外交使节祝贺的国家。
美国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想要吸纳巴基斯坦,成为西方的间谍用以对抗苏联。
二战结束后,美国推行了遏制国际共产主义国家的冷战策略,巴基斯坦所处的地理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巴基斯坦与苏联、中国相邻,与巴基斯坦建立较好的外交关系就可以在巴基斯坦的境内建立空军基地,开展对苏联的监视工作。
其次,巴基斯坦靠近‘世界油库’波斯湾,在保卫中东产油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作为对抗苏联的战略基地。
但是在印巴的冲突中,美国自知印巴双方问题的严重,与其源源不断地向巴基斯坦投入,不如拉拢印度。
但站在美国利益的角度考虑,巴基斯坦在国际上能发挥的作用,印度同样也可以。而且作为人口第二大国的印度,无论是军事、人口、GTP都远远高于巴基斯坦,战略价值自然也高于巴基斯坦。
所以,在巴基斯坦要求美方按照《双边军事合作协议》提供军事支持时,美国以双边协议只针对于共产主义国家为由拒绝提供援助。
美国的做法令人不齿,但危局中的巴基斯坦该怎么办?
中国挺身而出,仗义援手,挽救‘巴铁’于水火。
当时的巴基斯坦与我国可以说根本没有交好可言。
相反,在涉及我国利益的一些问题上,巴基斯坦是完全靠在美国那一边的,所以巴基斯坦并没有对向我国的求援抱有希望。
然而,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当求援信息传入到国内时,我国会果断伸出援手。
毛主席第一时间就向印度驻华大使馆递交了一份照会,要求印度在72小时内拆除中锡边境的所有侵略工事,停止挑衅行为,否则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印度政府承担全部责任。
随后中方又在国际上明确表态,称印度完全就是侵略行为,对于这种威胁亚洲和平的侵略行为,中国绝不会袖手旁观。
此消息一出,便震惊了全世界,各国对此事的态度也有所动摇。
尤其印方,这让他们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即刻便拆除了边境的56个工事。
我国的一言一行之所以能给予印度如此之大的压力,说起来还要归功于1962年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早在1947年印度正式独立后,印方就继承了英帝国的扩张与霸权主义,妄图称霸亚洲一统南亚大陆。
他们首先开始对尼泊尔、锡金等弱小的国家发动武力,之后又慢慢将手伸向了我国的西藏地区。
1951年,就在我国将精力都投入到抗美援朝之时,印度突然举兵侵占了我国西藏的旺达、巨哇、乌热、拉不底等多个地区。
出于热爱和平的原则,我国多次通过外交手段与印度沟通,希望友好解决西藏问题。
可是,印度不但不接受好意,反而对我国的侵占更加变本加厉。
1962年10月12日,印度政府以清除中国入侵部队为由,对我国边境地区驻军发动猛烈攻击,更是口出狂言声称可以同时与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军队抗衡。
对此,我国领袖毛主席表示“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就此打响。
1962年10月20日,迷之自信的印度大军在喜马拉雅山下遭遇了第一次惨败,先后有3个旅被我军全数歼灭。
而接下来的多龙桥战役更是成为了印度军噩梦的开始。
我军占据地利优势,仅凭5人便压制住了印军100余人,最后以负伤3人的代价,换来了击毙了敌军35人、俘虏88人、投降118人、攻击歼敌241人的巨大胜利,战损比高达80:1。
更被称为战史传奇的是西山口邦迪拉战役,当时与大部队走散的4名解放军组成一个临时小组,一天之内打进了印军纵深15公里,打下敌军两个炮兵阵地,缴获数门榴弹炮,且无人伤亡。
纵观全局,印军几乎没有做出任何有效的抵抗,共有11个旅被击溃,剩下的印军屁滚尿流地逃进了森林。
至此,我军历时一个月,以压倒性的实力取得了边界自卫反击战的胜利。
据统计,印方有4885人伤亡,3968人被俘,我方722人牺牲,无一人被俘。
再来反观印巴战争,事实上我国帮助巴基斯坦是有着充分理由的。
1961年的联合国大会上,我国提出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时,巴基斯坦就曾投出了赞成的一票。
1963年,巴基斯坦更是主动归还了中国喀喇昆仑走廊5800平方公里的领土,这份善举一直让我国铭记于心。
虽然,这对于当时并不富强的我国来说也确实有些捉襟见肘。
但是秉承着大国的担当与责任,以及对印方野心的遏制,我国还是向巴基斯坦不遗余力地提供了军事援助,这才使得巴基斯坦在前线战场有了抵抗以及逆转战局的能力。
于此同时,我国又派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前往中锡、中印边境作为军事干预地点,对印方继续施加压力。
由于忌惮中国人民解放军会有随时参战的可能,印度军队瞻前顾后,大大减缓了前线的推进速度。
眼见我国态度强硬,美国为了防止自己被卷入到印巴的冲突以及在亚洲的军事部署遭到破坏,也开始做出退让,联合国再次介入印巴双方调停。
1965年9月23日印度与巴基斯坦双方签署了停火协议,第二次印巴战争全线停战。
患难见真情,我国的行为让巴基斯坦认识到了谁才是真正的朋友。
从此以后,巴基斯坦和盟国关系越来越疏远,却与我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