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8月7日,红6军团第17、第18师和红军学校共9700余人,由遂川县横石和新江口地区出发开始西征。经过79天的艰苦转战,在贵州省印江县木黄镇和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胜利会师,时任红六军团政委的王震第一次见到了贺龙。此后他先是跟着贺龙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与敌人作战,后来又一起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王震出任八路军120师359旅旅长,继续在贺龙的指挥下战斗。由于战事紧张,王震根本没有时间考虑个人问题,快30岁了还是单身。贺龙见状,决定给爱将当一回红娘。当时120师有不少有文化的抗日女学生。贺龙经过一番观察后,选中了在师部从事民运工作的王季青。王季青是沈阳人,东北沦陷后跟随家人逃难来到了北平,后来考入了北大历史系。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王季青和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学们一起,千里迢迢来到延安,投奔了八路军。经过培训后,王季青被分到了120师民运部,主要从事宣传和扩兵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贺龙对她的工作能力和人品都很欣赏,就打算把她介绍给自己的爱将王震。1937年深秋的一天,王震从前线回到师部开会。会后,贺龙专门把王震叫到了自己的房间,对他说:“王胡子,我给你介绍一个北大的女学生当老婆,你要不要?”
王震知道贺龙很忙,作为120师的当家人,每天都有许多事情需要他处理。在如此繁忙的情况下,还为自己的个人问题操心,王震很感动,便点头答应了。贺龙又派人把王季青叫了过来,征求她的意见。王季青虽然之前没有见过王震,但却听说过不少他的英雄事迹,心中对王震很敬慕。此时见贺老总亲自保媒,就大大方方地同意了。
不久后,120师政委关向应亲自主持了王震和王季青的婚礼。婚后第二天,王震要回359旅。贺龙打趣地问王季青:“季青同志,如今你是359旅的人啦,是跟王胡子去359旅,还是继续留在师部?”王季青笑道:“既然我是359旅的人啦,那我就去359旅吧。”来到雁北后,王季青既要照顾王震的生活,还要教战士们读书识字,十分忙碌,但日子却过得很充实。
1938年秋天,王震的长子王兵出生。当时王震正率部在前线和日军激战。当师部的一位参谋把这个消息告诉他时,王震十分高兴,哈哈大笑说:“好么好么,老子打鬼子后继有人啦!”当时日伪军经常对根据地发动进攻,王季青带着孩子转移很不方便。无奈之下,她把王兵寄养在了绥德一个老乡家里。直到1940年春天,王季青跟随王震返回延安,才把儿子从老乡家接了回来。
回到延安后,王震先是带领359旅前往南泥湾开荒种地,通过辛苦劳作,硬是把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打破了敌人对边区的经济封锁。接着王震又主动请缨,带领南下支队前往南方开辟根据地。临行前,王季青特意给丈夫做了两双羊皮护膝,因为王震的腿有伤,不能受寒。王季青把自己对丈夫的爱,融化在了这些生活的细节当中。
解放战争末期,王季青和丈夫王震一起进入新疆工作,四年后返回北京。王震回京后担任了铁道兵司令员,王季青当时是行政12级,加上是老八路,因此有许多岗位可以选择,但她最终去了女子八中当校长,一干就是11年。1993年3月12日,王震将军在广州病逝,享年85岁。遵照他的遗愿,他的骨灰被撒在了新疆天山上。14年后,为教育事业贡献了大半辈子的王季青老人病逝,享年94岁。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