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组合-投资过程更稳健

发布一下 0 0

投资基金历史长期收益都不错,但实际投资是否能赚到钱,我认为主要由投资过程中的两个因素决定,一个是本金,第二个是时间。为什么这样讲呢?比如我们现在有很多钱,也不可能在下一秒钟无缘无故长出更多;如果没有本金,不管时间过去多久,同样也是不能平白无故变出来钱。


在投资过程中,一是本金的积累,普通人大多是工作赚钱,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一定是能赚到钱的,只是赚多赚少和积攒下来多少的问题。二是本金安全,比如我们投资股票型基金这类高风险资产,从历史来看,极端情况下,很多基金都有可能达到50%左右的回撤波动,甚至更高。几次下来,本金所剩无几,最后只能被迫离场。


很多人在投资之初对于自身的投资需求没有很清楚的认识,一心只想要从市场中赚钱,但是没有考虑到自身可接受的亏损承受能力,每逢基金剧烈下跌波动就止损离场,这样也就赚不到长期投资带来的红利。


两个因素相辅相承,只有保证在投资中不会亏掉所有本金,并把基金波动控制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内,才能拥有“永不离场”的资格,同时赚到相应的投资回报。

基金组合-投资过程更稳健

通常投资者买基金时以收益率来评估要不要投资,这都是理想的状况,实际在投资中回撤率控制好才能让我们能坚持更久,要将回撤率控制在我们能承受的范围,就离不开基金组合的配置。


假设投资者手中有一万块钱可以用于投资(不考虑日常开销和应急资金),可承受基金回撤率为20%,这种情况就不能将全部资金都投资股票市场。比如极端情况下股票类基金回撤会达到50%(实际会有高有低),如果把全部资金都投资股票市场,这个回撤率就不是投资者可以承受的。


我们可以将4000元投资股票市场,将6000元投资债券和货币市场,这样即使股票基金真的达到50%的回撤率,哪怕债基和货基没有收益(历史债基和货基都能做到正收益),整体回撤率也能控制在20%以内。这样的组合配置,就是利用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的低波动属性,分散投资来对冲股票基金的高波动风险,从而做到让投资者可以长期参与投资不离场的效果。

基金组合-投资过程更稳健

这样的组合逻辑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假如目前市场整体已经处于低估状态,如果还以60%的仓位持有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那等市场上涨时,可能就无法获得更高的超额收益率。


或者有的投资者还比较年轻,目前还没有赡养父母和抚养子女等家庭压力,本身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强,也是可以适当调整权益类资产和债权类资产的投资比例。但是不管风险承受能力如何,都不建议满仓股票基金的操作方式,应该要预留出适当的补仓资金,因为谁也不知道未来股市走势如何,虽然目前市场属于低估,但低估不等于最低点,如果不预留资金,可能就要承受更长时间的“投资煎熬”,这也是很多受不了这种煎熬的投资者被踢出局的原因。


用债权类资产来对冲权益类资产的投资风险,是一种构建投资组合非常好的方式,但这只是一个大方向,要真正做到分散投资来平滑风险的效果,应该再把高风险的股票基金再进行分散。


比如前两年医药行业基金涨得非常好,但这两年医药行业回撤率就特别大;以前投资互联网行业同样能获得不错的收益,但近两年由于政策的原因,互联网行业整体表现也是非常惨淡;更加绝望的是投资教培行业的投资者,政策上已经堵死了该行业的未来。


所以,在投资时,除了利用权益类资产和债权类资产来进行建构投资组合外,还要考虑到在不同行业间进行分散投资配置。不然,如果这两年正好只投资到医药、互联网、房地产或者教培行业,这样的大幅下跌就非常让投资者难受了。说不好就会有投资者割肉离场去追那些涨势好的基金了,同时就存在在高位接盘,走入到像投资上述行业一样的循环,成为“长期韭菜”。

基金组合-投资过程更稳健

除了可参考资产类别、行业类别、风险承受能力、市场周期来构建投资组合外,还可以考虑市场类别来进行分散投资。比如前两年A股涨势好,港股却在下跌;A股的走势属于熊长牛短,波动较大,而美股的走势却属于牛长熊短的慢牛行情。投资者也可以结合各国投资市场的行情,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构建基金投资组合。


普通投资者构建基金投资组合,目的就是让自己投资的资金做到攻防有度,使自己可以拥有一直留在场内的资格,用时间来换取丰厚的回报。由于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所以就不存在统一的投资组合方式,而是要根据不同的人,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

基金组合-投资过程更稳健

上期文章:主动股票基金-获取超出市场的收益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76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