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犀利呱/文
人类在贪婪和仇恨的道路上,永远也不会吸取历史教训。
2022年9月26日零点03分,幽深冰冷的波罗的海西南部的一个岛屿博恩霍尔姆岛附近,海底深处一声前所未有的巨大闷响之后,大片雪白的海浪泡沫,诡异地从海底翻涌至海面。
更令人诡异的是,这些雪白的海浪泡沫没有随着那声巨大闷响消失而停止,反而以更加剧烈的速度向海面翻腾,并迅速扩散至周围方圆700余米海面。
一时间,幽深冰冷的波罗的海,出现了一处宛如海水沸腾的壮观又诡异的场景。
因事发地位于丹麦领海,且波罗的海又位于极度敏感的军事海域前沿,丹麦海军第一时间开赴事发地。
就在丹麦海军尚未赶赴现场时,又一声巨大闷响声自波罗的海海底深处传来。海面第二次出现了之前的壮观又诡异的场景。
2022年9月26日17时04分,随着第一声爆炸已经过去17个小时,正在丹麦军方乃至丹麦全国紧张调查之际,第三声巨大闷响声自波罗的海海底深处传来。
这一次事发地点,依旧在博恩霍尔姆岛附近,但有所区别的是,这第三次事发点位于丹麦邻国瑞典领海之内。
同样,惊慌失措的瑞典海军也第一时间全副武装赶赴事发地,看到了同行丹麦海军一样的情景,海面上雪白的海浪泡沫翻滚,并且源源不断。
一天之内三声海底巨响,三处海面“沸腾”——波罗的海究竟发生了什么?
诡异的“天然气泄漏”
一个令世人倍感疑惑乃至诡异的细节是:
——最早通报这些异常情况的国家,既不是事发地丹麦,也不是事发地瑞典,而是千里之外的俄罗斯北溪天然气管道公司,并且该公司是通过北溪一号和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压力骤降,判断可能出现了严重问题。
因为只是一家天然气公司,没有能力第一时间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只能是在第一时间无奈发布消息称:
——两条管道在周一晚间也出现了压力下降,原因仍在调查中。
事实上,当时的俄气公司发现,管道内的天然气压力已经由往常的105bar骤降至7bar。
这种幅度的剧烈降压,在天然气行业中,就意味着严重的管道失压事故,也就意味着该天然气管道已经事实上完全丧失天然气输送能力。
作为一家专业的天然气公司,他们完全了解可能发生了什么问题。但他们同时也清楚发生的问题背后意味着什么,所以他们什么都不能说,只能来一句“原因正在调查中”。
真正诡异的事件,发生在丹麦和瑞典这两个国家。他们一个是正牌北约国家,一个是北约军演从不缺席、目前已申请加入北约的准北约国家。
一场9月26日凌晨,实际就是9月25日晚发生在两个国家领海的一连串海底巨响,这两个国家却保持沉默超过24小时,一直到9月27日,才通过官方渠道予以披露。
即便如此,丹麦能源机构也只是在一份声明中轻描淡写地表示:
——“今天,‘北溪-2’天然气管道在丹麦海域发生泄漏。”
“泄漏”一次包含的含义非常广,但两国军方乃至政界都三缄其口。
拖延两天两夜的“爆炸”官宣
但事实上,在事发当天也就是9月26日,英国路透社和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将这一剧变公之媒体时,就已经将海底巨响与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进行了串联。
窗户纸里透出的阴影,其实已经出卖了这层窗户纸。
真正通过技术手段捅开这层窗户纸的国家,实质上是瑞典。
9月27日,瑞典电视台以异常严谨的方式报道:
——格林尼治时间26日零时03分和17时04分,波罗的海西南部博恩霍尔姆岛附近发生两次海底爆炸,瑞典海事局随后发出有关气体泄漏的警告。
更直白的声音来自瑞典国家地震台网检测中心,地震学副教授比约恩·伦德公开证实:
——“(通过监测仪器)能清楚地看到事发水域的海浪如何从底部反弹到水面,这意味着‘发生了爆炸’。
——“其中一次爆炸产生了相当于2.3级的地震,瑞典南部30个测量站都探测到此次爆炸。”
因为一系列权威媒体的持续披露,以及地震台网等专业机构的发声,9月27日当天晚上,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不得不站出来公开明确表态:
——“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并非‘事故’而是‘蓄意破坏’。”
这是整个欧洲针对此事的最早官方确认和表态,但值得深思的是,距离这场大事件过去,已经延迟了整整48小时,也就是两天两夜。
“爆炸”、“地震”、“2.3级”、“非事故”、“蓄意破坏”,这一系列关键词,瞬间将原本云遮雾绕的“天然气失压”事故,演变成了重大的地缘政治突发事件。
一道可能永远无法解开的历史性爆炸谜题
在俄乌冲突持续升级、欧洲能源危机升级的当下,一天之内三次针对北溪天然气管道的爆炸破坏,已经事实上动摇了整个欧洲大陆各国之间的基本信任,整个欧洲乃至世界,都笼罩在一片巨大阴云之中。
究竟是哪一方在这个危险当口实施的这一系列爆炸,成为了世纪猜想。
几乎每一个观察者都有一个心目中的“罪魁祸首”,几乎每一个战略调查机构也都有自己的“怀疑名单”。
但事实上,回望历史就会发现,正如千百年来人类所经历的重大突发事件一样,究竟哪一方才是肇事者,可能很难浮出水面。
先说最近的类似大事件,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身亡,目前呈现给世人的结果,就是一个“精神状态尚待认定的80后无业游民”实施。
稍远一点的类似大事件,导致伊拉克国破家亡的伊拉克战争导火索,是时任美国国务卿包威尔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右手亲自手持的一管“炭疽病毒”。
再远一点的类似大事件,直接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刺杀,呈现给世人的结果,就是一个“19岁的中学生”实施。
历史总是如此相似,所有导致重大事件爆发的具体原因、幕后主使等要素,都是以近乎不值一驳的荒诞面目显示在世人眼中。
至于真相究竟是什么,大多数情况下,历史都给不出真实准确的答案。
波罗的海冰冷海水下发生的爆炸,不出意外的话的话,依旧会循着这条历史铁律稳步前进。
所以,要想追寻北溪天然气管道真正的爆炸者、幕后主使者,大概率是一件徒劳无功的事。
既然精神病患者、能手持的“炭疽病毒”、19岁少年都能干出影响世界的大事,那么接下来,三只迷路的波罗的海斑纹海豹,不小心放了三个屁引爆了北溪天然气管道,也并非不可想象。
就算是某一方拿到了所谓的“证据”,洗衣粉、除臭剂、电脑合成画,可能都会出现在未来的联合国安理会甚至联合国大会上——历史这位伟大的导演早已编排过同样的戏码。
如不立即修维,北溪两条管道将被“摧毁”
实际上,目前掀起的“北溪管道爆炸真凶”大猜想本身,也极有可能是一场预设的议题,除了引发一系列的相互攻讦外,毫无实际价值和观察价值。
相反,针对两条被爆炸损坏的北溪天然气管道,究竟哪一方会出面进行维修、处理,以及后续进程,才是真正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大事项。
一个重要知识点,呱友们需要高度关注:
——无论北溪一号还是北溪二号,为了保持压力,都灌注有约3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以与海底水压保持压力平衡。爆炸之后的天然气管道,不仅仅只是漏掉数以亿计的天然气,更重要的是,海水已经形成了倒灌。腐蚀性极强的海水对于天然气管道内壁构成的危害,是以小时计,两条管道是否彻底报废,其实已经进入倒计时。
海底天然气管道是一种特种管道,其管道外壁经过多重防腐处理,但是其管道内部却绝无这些防腐措施。
这就意味着,从9月26日零点左右开始,数以亿吨计的波罗的海海水,就已经在向爆炸破口处倒灌。
不出意料,截至目前,该管道应该已经成为了两条“海水管道”,而不是之前的“天然气管道”。
在ISO的标准中,腐蚀环境被分为6大类。其中,腐蚀等级最高的一级,正是海洋环境。
这样一来,除了富含各种盐分的海水腐蚀外,灌满海水的管道内,还将灌入海量的海底泥沙,并且聚集大群的海洋微生物、海洋附着生物。
具体情况,只需要看看每年海洋船舶都需要系统清理海底附着物就知道大致情况。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如果北溪天然气管道如果不尽快投入堵漏、维护、清理,那么这两条代表着欧证能源生命线的管道,将会由“被破坏”变成“被摧毁”。
而这个“被摧毁”的倒计时器,在9月26日凌晨,已经被人为摁下开始键。
承受重压的北约和瑞典
面对这种倒计时器滴答滴答响的局面,相关各方又面临怎样的抉择?
首先看丹麦和瑞典。
这条管道被爆炸的位置,位于丹麦和瑞典两国领海。暂且不论管道带来的各种政治、经济负面影响,就是从海底冒出的数以亿计的天然气造成的眼前污染、长期危害和潜在威胁,就已经足够两国焦头烂额。
丹麦海事局已经发布了航行警告,在事发现场方圆5海里内设立禁航区,理由是“天然气泄漏对该地区的航运构成危险”。
瑞典海事局也发布航行警告,要求所有过往船只必须与泄漏点保持5海里以上距离,直至另行通知。
不要以为等到管道内天然气漏光了,丹麦和瑞典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为了尽量减缓天然气管道被海水倒灌腐蚀的风险,不排除俄气公司继续输气或替代性输气以保证管道内正压,以抵御海水倒灌产生的重大经济损失。
这样一来,丹麦和瑞典极有可能面临长期性威胁。
并且,从丹麦这个传统北约国家事后的强烈反应来看,丹麦对此事充满了难以抑制的愤怒。
因为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是全球第一个国家元首明确指出此事是“蓄意破坏”而非“事故”,定性与负面评价已经溢于言表。
这种明显未经北约或者欧盟内部协调口径的公开定性式声明,凸显了丹麦政界对此事的态度。
对丹麦而言,发生在本国临海内的人为海底爆炸,事态非常严重:
一、此事本身就严重侵犯了其国家主权,是对一个国家的公开侵犯。
二、更糟糕和更影响深远的是,丹麦的情报和军事部门,未能及时侦知此次重大爆炸事件,属于典型的失职、渎职事件。
三、丹麦本身就是北约成员国,根据北约集体防御原则,对成员国的攻击就视为对整个联盟的攻击,此事一旦确定是非北约国家所为,或将立即触发北约集体防御条款。
对瑞典这个国家来说,虽然目前尚不是北约成员国,但对发生在本国的海底爆炸一无所知任凭其发生,同样面临事后严厉的民意问责。
瑞典刚刚经历了一场颇具历史性的大选,极右翼政党瑞典民主党跃升为议会第二大党,右翼政党组成的反对党阵营击败支持现任政府的左翼党派阵营,瑞典首相安德松黯然辞职。
带有民粹倾向的右翼政党,绝不会放弃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瑞典未来必将经历长久的政坛撕裂。
“被伤害值”爆表却只能沉默的德国
此次北溪管道被爆炸破坏,从短期观察,最惴惴不安的莫过于德国。
德国作为欧洲经济火车头、世界制造业大国,对能源的实际需求和对外部能源的依赖,远高于欧洲其他国家。法国因为有着传统殖民地优势,其替代能源解决方案要优于德国选择。
另外,事实上德国无论是在北溪一号还是北溪二号上,都拥有份额不低的股份,本身就属于德国国家资产的一部分。
从常理、常情、常利来说,爆炸事发地距离德国洛默仅有90公里海路,德国如果派人过去进行堵漏维修,坐客轮都只需要两小时,坐飞机的话眨眼即到。
然而,目前的德国,却只能是实行“选择性失明、失聪政策”。
自俄乌冲突以来,这个世界工业大国就在俄罗斯、欧洲、美国之间,进行着最艰难与最危险的辗转腾挪。
历史上的战争罪行是德国永远甩不掉的政治包袱,所以在几乎所有的战争、冲突议题上,德国都必须也只能维持着“人间清醒”的态度,以防止重新响起的“清算”声音。
在俄乌冲突中,德国稍稍有所犹疑,就会被波兰等国重提“战争赔偿”。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德国在欧洲政治地位上的艰难处境。
回到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一事上,德国缺乏基本的立场和同盟,难以介入对这条管道今后善后事宜。
任何试图保障这两条管道的动议,都会被视为是与北约、欧盟离心离德的表现,更别提落实到行动上。
德国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欧洲各国尤其是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的国家进行幕后游说,在充分寻求同盟国的基础上,再由另外地位超然的国家提出对北溪管道的堵漏维修。
但事实上,如果将北溪管道爆炸数字化为对一个具体国家的伤害值,那么短期来看,德国的被伤害值,已经爆表。
望洋兴叹无可奈何的俄罗斯
德国作为北溪天然气管道的大股东、实际最大受益者,短期看的确是管道爆炸最大的受伤害者,但是从个长期损害来看,最大的受伤害者,却是遥远的俄罗斯。
那么俄罗斯能立即派出力量对受破坏的北溪管道进行抢救性修复吗?
答案是:几乎不可能。
排除此事的是非对错,此事的肇事者选择博恩霍尔姆岛附近的几处爆炸点,无论从政治角度,还是军事角度,或者从经济角度说,都充满了阴谋论的小聪明。
该地不仅是丹麦当年防守瑞典的海上桥头堡,并且距离德国、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的海岸都非常近,甚至最远距芬兰海岸线,也不超过700公里。
如果要找肇事者,那么上述诸多国家,有谁可以排除嫌疑?又有谁不能排除嫌疑?
但落实到俄罗斯前去堵漏修复那几处天然气管道,则属于难上加难。
从理论上说,俄罗斯如果可以前往堵漏修复这几处天然气管道,那么俄罗斯可以从其飞地加里宁格勒州出发,仅有区区300多公里即可赶到,不存在任何技术上的阻碍。
但最致命的问题在于,几处被爆炸破坏的管道处均在欧洲各国领海之内,在目前欧洲紧张恶劣的政治、军事氛围下,俄罗斯人出现在任何一个欧洲国家领海,无论以怎样的理由出现,都是一件极度敏感事件。
无论是丹麦还是瑞典,在欧洲这种整体紧张气氛下,如果同意俄罗斯出面堵漏维修,因需要勘测、定位、施工等复杂手段且注定耗时不断,属于一项不小的大工程。
关键在于,这项可能旷日持久的工程一旦开始,就意味着丹麦和瑞典需事实上要让渡一部分领海权益,任由俄罗斯方在其领海活动。
这是一项莫大的忌讳,即便是在以往的正常时期,两国也大概率不会允许,更别说在如今这种一触即发的紧张时刻。
因为,一旦俄罗斯提出这项要求,欧洲阵营甚至会怀疑俄罗斯“自导自演”这场事件,目的是要增强对欧洲的侦查和控制。
所以,俄罗斯即便心急如焚,也只能暂时摁下内心的种种情绪,绝口不敢提赴事发点进行堵漏维修的要求,只能是望洋兴叹。
每一位主导者都不该逆潮流而动
至于在此事件中,事实上获益最多的乌克兰和美国,自然是没有任何动机,也没有任何理由提出要去修复被破坏的北溪天然气管道。
相反,围绕随后可能展开的抢救性修复北溪管道一事上,最大最强的外部阻力,大概率就是来自乌克兰和美国。
对乌克兰来说,北溪两条管道瘫痪,意味着一严重削弱了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二进一步削弱了欧洲国家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三凸显了乌克兰原有天然气管道的地位和作用,属于乐见其成的天降馅饼。
对美国来说,北溪两条管道瘫痪,则意味着不仅上述好处,还能长远钳制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军事影响力,外带增加美国天然气在欧洲的竞争力,可谓是一举五得。
所以,当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损坏的带来的震撼冲击波之后,围绕这条管道的后续处理事宜,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数年之前,犀利呱写过系列北溪天然气管道之争,终将成为左右欧洲各国国运的重大节点。现在发生的一切,只是这场世纪争夺的序幕。
所有注定的正在发生,所有未知的正在兑现。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是否有足够的智慧,解决这一注定未来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事件,考验着每一个相关国家和不相关国家。
世界和平或许只是普通人的期望,但所有普通人的期望集合在一起,理应成为整个世界的大潮流。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每一位有能力的主导者,都不该被眼前的乌云和小利所蒙蔽。
前文回顾
◆暂弃制裁北溪二号,美国战术性低头:一条管道触发美俄欧摊牌时刻
◆北溪二号通气在即,俄罗斯亮终极底牌:清空美元,或将融入欧元区
◆北溪二号存废,一条管道事关美俄欧世纪博弈,谁放弃谁是历史罪人
◆德国不讲武德强占俄罗斯石油公司?不,只是能源博弈中的一场双簧
◆特拉斯提核按钮论,英国有限核威慑战略或转向,恐事实拥核国效仿
◆深度:抄家特朗普后,独立检察官或重现,美国宪政危机一触即发
◆美国难题:印度4个月买光俄罗斯全年27%原油,这石油制裁战怎打?
◆生前不反对,死后摘器官:西方器官移植默认同意背后的穷国血泪史
◆10年6.88万吨野生青蛙端上餐桌,欧美绅士们,请别把青蛙吃灭绝了
犀利呱提示
您可以将这篇文章转发给您能想到的某些群。
呱友想吃什么国际瓜,不管是热汤还是冷饭,只管留言提出。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