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子珍逝世后,孔继宁拍摄纪录片陷僵局,关键时刻曹耘山找到线索

发布啦 0 0

2010年,为了纪念贺子珍诞辰100周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部四集纪录片《贺子珍》。

这部纪录片真实再现了毛主席的第二任妻子贺子珍那波澜壮阔的一生,为后人了解这位伟大的女性提供了极为详细的资料。

但鲜为人知的是,这部纪录片是由毛主席与贺子珍的外孙孔继宁拍摄的。拍摄过程之艰难,查找资料之繁杂,都险些让这部纪录片胎死腹中。

好在拍摄过程中,孔继宁遇到了毛家后人曹耘山,为他找到了关键线索,帮助孔继宁成功完成了纪录片的信息搜集和整理,纪录片最终得以顺利完成。

那么,孔继宁是如何在资料有限的情况下拍摄这部纪录片,在一筹莫展之际,他有得到了曹耘山的哪些帮助呢?

贺子珍逝世后,孔继宁拍摄纪录片陷僵局,关键时刻曹耘山找到线索

孔继宁

李敏之子孔继宁由毛主席亲自起名,对外公外婆感情深厚

孔继宁是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女儿李敏的儿子,他的父亲也就是李敏的丈夫、毛主席的女婿,名叫孔令华。孔继宁出生于1962年10月。

由于他出生于10月,毛主席又对他寄予厚望,所以给他起了“继宁”这个名字——苏联第一任领导人列宁发动十月革命,建立了苏联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毛主席希望自己的外孙能够成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人,故取名为“继宁”。

在70岁的年纪当上了老爷,毛主席自然喜出望外,他非常喜欢这个外孙,他对李敏说:“你看这个小家伙虎头虎脑的,长得真是好看、精神,跟我颇有几分相像。”

贺子珍逝世后,孔继宁拍摄纪录片陷僵局,关键时刻曹耘山找到线索

贺子珍与孔继宁

不过,由于贺子珍与毛主席早已结束了婚姻关系,所以出生于北京的孔继宁,并没有在外公身边待太久。大约还不满一岁的时候,他就被送到了独居在上海的贺子珍身边。

这是贺子珍期盼已久的,外孙的到来,为已经步入老年的贺子珍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她对孔继宁悉心照料,经常抱着外孙出门转转。曾经总是闷闷不乐的贺子珍,有了外孙之后经常都是笑着的。

当时有很多珍贵的摄影作品被保存了下来,记录的内容就是贺子珍陪伴外孙的画面。

孔继宁骄傲地回忆说:“只要是外婆抱着我的照片,她老人家一直都是笑着的!”

贺子珍逝世后,孔继宁拍摄纪录片陷僵局,关键时刻曹耘山找到线索

孔继宁

毛主席工作太忙了,没什么时间陪伴孙子女,所以在他的童年时代,外婆贺子珍就成为了他记忆中最重要的部分。孔继宁慢慢长大后知道外婆的身体不好,就想办法去逗外婆开心,还帮她干一些活,以减少外婆的痛苦。

年轻时贺子珍曾经在战斗中多次负伤,步入老年之后身体状况急剧下降,她照顾外孙有点力不从心。

懂事的孔继宁开始学着照顾外婆,并逐渐了解到了外婆年轻时候的故事。

他问贺子珍身上的凹痕是怎么回事,贺子珍总是简单地回答道:“这些是敌人飞机扔下来的炮弹炸的,不过我的命大着嘞!”

贺子珍逝世后,孔继宁拍摄纪录片陷僵局,关键时刻曹耘山找到线索

贺子珍

孔继宁曾听有人管外婆叫“双枪老太婆”,后来他才知道,年轻时贺子珍经常在战场上掩护战友,身上的凹痕真的是被流弹炸伤的,他不禁对外婆年轻时的英姿充满了向往。

相比较于外婆贺子珍,他对外公毛泽东的印象就没有那么深刻了。他只知道自己的名字是外公给取的,从小到大,印象里也没跟外公见过几面。

因为贺子珍的身份比较特殊,就连女儿李敏想要见父亲一面,还得写请示、向上级报告,批准后方可通行。

一方面是毛主席工作太忙,另一方面也是他跟家人所说,一定要遵守中央的规矩。

贺子珍逝世后,孔继宁拍摄纪录片陷僵局,关键时刻曹耘山找到线索

李敏与毛主席

好在每年外公过生日的时候,孔继宁都能跟随母亲李敏前往中南海,与家人们欢聚一堂。

不过孔继宁这样说:“在毛家的孙子女辈分里,我是年纪最大的,也是唯一一个跟外公由亲身接触的人。虽然接触不多,但他对我的熏陶和教诲一直影响着我的人生道路。”

外公外婆虽然并不在一起生活,但孔继宁对于他们都充满了崇敬,特别是外婆贺子珍,这也成为了种在他心里的一颗种子。

他希望自己将来能够做点什么,记录下外婆的生活,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外婆的历史。

贺子珍逝世后,孔继宁拍摄纪录片陷僵局,关键时刻曹耘山找到线索

贺子珍

外婆去世后孔继宁计划拍纪录片,但遇到诸多困难

孔继宁的爷爷奶奶都是军人,建国后曾经担任炮兵副司令,父亲孔令华是国防科工委的技术骨干,母亲李敏同样任职于国防科工委。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孔继宁从小就立志报国,成为一名军人。

他最想成为的,是像他外公外婆那样,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人。果然,长大之后,孔继宁加入了军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退伍后他凭借刻苦学习继续深造,来到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学习,毕业后成为一名外交官,先后被派驻到我国驻英国大使馆、驻巴基斯坦大使馆任职。

这样的职业经历,给了孔继华探寻外婆故事的契机。

贺子珍逝世后,孔继宁拍摄纪录片陷僵局,关键时刻曹耘山找到线索

孔继宁家人

1997年,孔继华转业回到了北京。此时他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开始对外公开身份,逐渐在媒体上亮相,但是为人低调,出镜率不高。人们也开始从孔继宁这里得知一些跟毛主席、贺子珍有关的消息。

1976年9月毛主席去世的时候,14岁孔继宁没有能够赶上最后一面。

据资料记载,当天他正在学校跑操,母亲李敏得到消息的时候毛主席已经处在弥留之际,她没有来得及带上儿子去医院。

8年后,1984年5月,贺子珍也因病去世,享年75岁。此时的孔继华已经22岁,对于外婆火化时的场景,他记忆十分深刻。

贺子珍逝世后,孔继宁拍摄纪录片陷僵局,关键时刻曹耘山找到线索

贺子珍一家人

“小时候我知道外婆身体不好是因为打仗落下的病根,身体里面有弹片残留。但直到她火化的时候,才知道居然有十几枚残留的弹片!”

孔继华对记者说道,“外婆这一生参加过无数战斗,虽然没有荣获过战斗勋章,但她身上残留的这些弹片,就是她最好的勋章!”

由于他特殊的身份,回国后他开始担任毛泽东思想研究院的相关职务,他对于外公的了解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觉得一代伟人的思想,的确具有着广泛以及深刻的内涵。

“外公这辈子戎马一生,处处都在为国家和人民殚精竭虑,但是自己几乎就没享受过属于自己的家庭生活。他不懂得休息,唯一放松的方式就是看书,我虽然很佩服他,但也觉得有点悲哀...”

贺子珍逝世后,孔继宁拍摄纪录片陷僵局,关键时刻曹耘山找到线索

贺子珍

相较于外公,他更希望能够让更多人了解他的外婆贺子珍。

2003年,孔继宁的妹妹孔冬梅担任节目《毛泽东和他的亲属》主持人,这档节目一经播出立即在全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也给孔继宁带来了启发。

孔继宁觉得,自己一直以来想要做的事情,要着手开始做了。“我想给外婆拍摄一部纪录片,让大家了解外婆的人生,她的人生非常精彩。”

说干就干,孔继宁打算通过几年的时间,搜集关于外婆的多方资料,将他们整理成为纪录片。目标是赶在外婆诞辰100周年(2009年)之际,将纪录片对外播出。

贺子珍逝世后,孔继宁拍摄纪录片陷僵局,关键时刻曹耘山找到线索

孔继宁

不过,让孔继宁有些意外的情况不断地在发生。

首先是资料问题。由于贺子珍的身份极为特殊,毛主席在与她分开后又有新的家庭,所以中央留下的关于贺子珍的图片以及实物资料实在是少得可怜,甚至连影像资料都没有!

人们只是知道,贺子珍是毛主席的第二任妻子,却对于她的人生经历全然不知。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不过现实情况并没有击垮孔继宁。他反倒觉得,自己在做的事情比自己预想得更有意义。

外婆是一位伟大的女性,他需要为外婆留下印记。

其次则是,贺子珍全程参与了长征,路途中受过重伤,为了养伤她前往苏联生活,而且一呆就是十年之久。

贺子珍逝世后,孔继宁拍摄纪录片陷僵局,关键时刻曹耘山找到线索

贺子珍

虽然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但这段时间,在国内能查到的历史资料居然没有留下任何只言片语,他关于这段故事的了解,只是通过母亲李敏口述得知的。

这让孔继宁明白,他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前往莫斯科,也就是外婆生活过的地方去搜集资料。

而正在此时,一位远在莫斯科的、同为毛家后代的人,给了孔继宁以巨大的帮助。

贺子珍逝世后,孔继宁拍摄纪录片陷僵局,关键时刻曹耘山找到线索

孔继宁

曹耘山提供了关键线索,得以串联全部资料

也是在2005年,曹耘山前往莫斯科寻找贺子珍的资料,尽管过程一波三折,但结局收获颇丰。

曹耘山是毛主席之弟毛泽民的外孙,他的母亲是毛远志,是毛主席唯一的亲侄女,也是根红苗正的毛家后代。

他与孔继宁有联系,两人同时在找寻贺子珍的资料,此时孔继宁十分需要他的帮助。

关于70年前的许多资料,苏联方面已经予以解密,这也为曹耘山的考察工作提供了便利。但是让曹耘山费解的是,他在莫斯科档案馆翻阅了所有关于贺姓中国人的全部资料,却并没有找到一丝跟贺子珍有关的消息。

原来,当时在国外生活的中国同志,使用的全部都是化名。但曹耘山并不清楚贺子珍在苏联十年生活所用的化名是什么,他要想查到贺子珍的资料,就必须知道她的化名。

贺子珍逝世后,孔继宁拍摄纪录片陷僵局,关键时刻曹耘山找到线索

曹耘山

从这个角度说,他也需要孔继宁的帮助。

他赶紧联系了孔继宁,但孔继宁居然也不知道贺子珍在苏联时期的化名,他甚至还专门问了李敏。而李敏当时还小,对母亲使用的化名也并不清楚。

曹耘山又一次陷入了一筹莫展之中,孔继宁也十分着急。但是此时,有一位专门研究中国留苏学生的美国女学者,给了曹耘山以巨大的帮助。

原来,这个学者查阅的资料中,有关于莫斯科国际儿童院的内容,而贺子珍曾经在这里工作过,但由于她没有使用真名,所以关于她在这里的任何情况都没人清楚。

贺子珍逝世后,孔继宁拍摄纪录片陷僵局,关键时刻曹耘山找到线索

曹耘山

曹耘山根据这个线索,终于查到了一个名叫“文云”的名字,而这个名字的卷宗上面没有任何一个签字,也就是说,关于这位“文云”的材料,还没被人调阅过。

也就是说,她肯定是一位留苏的中国人,而且还是一位没有出现在大多数人视野当中的人。

曹耘山喜出望外,赶紧通知还在北京等候消息的孔继宁,自己则开始查阅这份“文云”的资料。

这份档案中的《个人履历表》上,曹耘山看到这样一段话:

“文云,1911年出生于江西永新县...父亲没有消息,弟兄有两个牺牲了,母亲死了,有哥哥贺敏学在新四军,妹妹贺怡在江西,都是党员......”

贺子珍逝世后,孔继宁拍摄纪录片陷僵局,关键时刻曹耘山找到线索

曹耘山

曹耘山的心终于放下了,这果然是贺子珍本人所写,材料跟她本人的情况完全一致。不过曹耘山也有个疑惑:她为什么要给自己起个“文云”的名字呢?

后来有人猜测,贺子珍这个化名,可能是沿用了毛主席的母亲文七妹的姓氏——她的心里,依然深爱着毛泽东!

经过莫斯科档案馆允许,曹耘山把所有的资料都复印了出来,带回了中国,并亲自交给了李敏和孔继宁的手中。

一年后,孔继宁率领拍摄团队从北京飞往莫斯科的,开始寻访贺子珍在苏联十年的征程。

经过一番波折,他们终于得知了贺子珍在苏联的生活地点。

贺子珍逝世后,孔继宁拍摄纪录片陷僵局,关键时刻曹耘山找到线索

贺子珍等人

贺子珍首先入住了莫斯科市中心的柳克斯宾馆,这里曾经是共产国际用来接待客人的招待所,周恩来、李立三等人都曾经在这里住过,这里也就成为了贺子珍到达苏联的第一站。

为了保密,她入住这家宾馆时所用的名字就是文云。而这个名字,也伴随着贺子珍度过了在苏联的全部时光。

孔继宁开始进一步搜寻贺子珍的资料,在俄罗斯社会历史政治档案馆,经过当地相关人员的帮助,他找到了所有关于贺子珍在苏联生活期间的资料,为他纪录片找到了极其珍贵的拍摄素材。

这些资料里,有贺子珍人生中最为正式、恐怕也是唯一一份简历,这份档案成为了迄今为止发现的关于贺子珍的唯一一份文字档案。

贺子珍逝世后,孔继宁拍摄纪录片陷僵局,关键时刻曹耘山找到线索

孔继宁

档案中还有一张贺子珍的照片,我们现在看到的贺子珍的资料图片,很多都是这一张由孔继宁在莫斯科发现的照片。

看着照片里身形清瘦却目光坚定的外婆,孔继宁的泪水止不住地留下来,他的脑海里满是外婆陪伴自己时瘦削却硬朗的身影。

这些档案还显示,贺子珍在1938年到1940年一直在共产国际为我党开设的党校学习生活,随着这所学校迁至莫斯科郊外的库奇诺,贺子珍也随之一起搬了过去;

贺子珍在抵达苏联四个月后,还在当地的妇产科医院生下了一个男婴,但不久后这个男婴就夭折了,这是贺子珍一生中失去的第五个孩子......

贺子珍逝世后,孔继宁拍摄纪录片陷僵局,关键时刻曹耘山找到线索

贺子珍

两年学习结束后,贺子珍继续留在苏联,而毛主席则安排女儿娇娇(就是孔继宁的母亲李敏)飞往苏联陪伴母亲。

而不久后,德国入侵苏联,苏联卫国战争打响,贺子珍与娇娇就于1941年来到了伊万诺夫第一国际儿童院——也就是曹耘山查到资料的那家国际儿童院;

由于身体不好、语言不通,加上她本人脾气的原因,贺子珍曾与儿童院发生过冲突,甚至还被强行送进精神病院。

但是由于资料缺失严重,且没有经过当地院方的允许,孔继宁没有搜集到贺子珍在精神病院的这段经历。

贺子珍逝世后,孔继宁拍摄纪录片陷僵局,关键时刻曹耘山找到线索

贺子珍一家

孔继宁回忆说,外婆告诉过他,在莫斯科精神病院住院的那段日子,被她自己形容为“比长征还要苦”。在拍摄完成《贺子珍》的纪录片之后,孔继宁终于明白了外婆为什么会这样形容那段日子。

在曹耘山的帮助下,孔继宁的俄罗斯之行,成功促成了纪录片的拍摄。

贺子珍诞辰百年之际,这部纪录片得以在央视播出。

《贺子珍》虽然只有短短四集,但内容制作精良,资料十分过硬,高度凝练了贺子珍的一生,不仅了却了孔继宁本人的心愿,更是让更多的人对于贺子珍这位红军铁血女将、毛主席前妻,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了解与认识。

贺子珍逝世后,孔继宁拍摄纪录片陷僵局,关键时刻曹耘山找到线索

孔继宁

作为老一辈革命家,贺子珍同志得到了我党的高度评价。

1979年6月,贺子珍在全国政协五届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台下掌声雷动,远在上海的贺子珍本人则喜极而泣。“感谢党,感谢同志们,感谢大家...”

毛主席对她的评价则是:“子珍同志是吃过苦的...她16岁参加革命,17岁入党,从枪林弹雨里走来,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

孔继宁知道,外婆贺子珍的命运与我党艰苦奋斗的历程是合为一体的,她无私的奉献精神、献身革命的牺牲精神,是我党所有人都需要认真学习的。

贺子珍逝世后,孔继宁拍摄纪录片陷僵局,关键时刻曹耘山找到线索

贺子珍晚年

在贺子珍纪念馆的大厅里,一幅油画上面的字,完美概括了贺子珍的一生,这段话也一直铭记在孔继宁的脑海里:

“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最早上井冈山的女战士,与毛泽东患难与共共同生活十年的女红军,走完了她的人生之路。但她艰难曲折、艰苦奋斗的人生经历,以及为中国革命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将会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参考资料

[1]宋海峰.贺子珍:一朵绚烂的“井冈之花”[N].江西日报/中国军网,2022-08-25.

[2]黄禹康.贺子珍与她的儿女们[N].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9-07-16.

[3]杨晨.永远怀念我的外公外婆——访毛主席长外孙孔继宁[J].祖国,2019-18(030-034).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77932.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