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减持、信托被曝违约,旭辉能否挺过至暗时刻?

发布一下 0 0


高管减持、信托被曝违约,旭辉能否挺过至暗时刻?

近期,一则旭辉控股集团高管减持的新闻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减持人是旭辉控股执行董事、集团副总裁兼CFO杨欣,要知道,CFO可能是最了解一个公司财务状况的人了,他在9月29日减持870万股旭辉控股集团股份,涉资603.17万港元。

高管减持、信托被曝违约,旭辉能否挺过至暗时刻?

而在9月27日,旭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通过邮件给旭辉干部发了一封内部信,直言行业面临严峻挑战,而且在未来几个月,旭辉的现金流将承受前所未有的挑战

同样在9月27日,旭辉有一笔在当日到期的信托产品正在寻求展期,虽然这笔信托规模并不大,目前还不构成违约,具体情况还要看协商结果,但是也可以反映出旭辉目前的资金压力之大。

旭辉目前的困境也充分反映在了股价上,9月当月,旭辉控股集团股价暴跌60%,今年全年已经整整下跌了82%,国庆节前股价仅0.8元,总市值75.59亿元。

高管减持、信托被曝违约,旭辉能否挺过至暗时刻?

种种迹象表明,旭辉已经走到了公司成立至今最危险的时刻。

遭遇房地产下行周期,旭辉并没有直接选择躺平,而是一直在努力。这一年来,公司控股股东多次在公开市场增持旭辉控股集团股份,2022年年内合计加仓达到1694万股;同时,大股东还掏出真金白银购买上市公司出售的资产来为公司输血;除了自掏腰包支持上市公司,为了激发员工干劲和增强员工信心,旭辉还向300位中高层推出总计3亿股的期权激励计划,该计划行权价2.51港元,期权所有者在股价高于6港元时方可行权;更不用说这一年来,旭辉一直在压缩各项运营成本,减少拿地开支,加强项目去化来回流资金。

然而这一切的努力,似乎仍然抵不过房地产的下行周期和房企融资环境的恶化。

旭辉一直是房企中的优等生,无论是总资产、净资产,还是房子销售金额都是行业里的佼佼者。今年五月份,旭辉还和碧桂园、龙湖、新城和美的地产一起被列为发债示范民企,并于9月21日由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无条件不可撤销连带责任保证担保,发行了12亿三年期债券,利率仅3.22%。并且,在旭辉的不懈努力下,2022年其已经没有境内外刚性到期债券需要兑付。

这样的一家房企,在民营房企中不可谓不优质,如果旭辉都到了挺不住的时刻,是民营房企自己出了问题,还是行业出了问题呢?

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旭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仍然表示不会选择躺平和放弃,而是要朝乾夕惕、重信守约、履行承诺,旭辉自己过难日子、紧日子,节省一切可以节省的开支,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保交付、保品质”。这样的表态不可谓不负责任,不可谓不讲政治。

但是,大环境如此的情况下,光靠企业本身的努力是不够的,民营房企迫切需要政策的支持和金融机构的输血。

然而,我们的金融市场真的缺钱吗?实际上,金融机构可以说是“流动性泛滥”,今年以来金融机构发愁的就是怎么把钱贷出去,君不见现在消费贷低至4%点多,小微企业经营贷甚至低至3%点多,而这些流动性根本无法流向民营房企。

流动性的突然收紧、预售资金的加强监管,这些变化来得太快,让企业无暇应对,房住不炒固然是大势所趋,是必须要达成的,但是假如民营房企大规模破产倒闭,损害的不仅仅是民营房企本身的利益,那些掏空六个钱包购买了期房的无数个购房者,他们背后的家庭的的利益也会蒙受重大损失,那些购买到烂尾楼的无助购房者,他们是咎由自取吗?

救楼市,先救房企,民营房企是链条上的重要参与者,每个房企背后都是无数个家庭,他们的倒下不仅损伤了已购房者的财富,也打击了潜在购房者的信心,如何在房住不炒的前提下保证广大购房者的权益,是到了考验政府智慧的时候了。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79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