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月,当陈赓带着千军万马在广西征战时,越南领导人胡志明正在原始丛林中徒步,打算去北京寻找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到了北京后,得知毛主席正在苏联访问,胡志明又马不停蹄去了苏联,当面请求毛主席的援助。
当时毛主席还没有想好派哪个将领去援助越南和法军作战,但胡志明心里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
胡志明点将陈赓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法国在越南的兵力已经达到25万,甚至已经得到了美国武器的援助,他们的最终意图是:
巩固越南南部,占领大多数地区,维持中部几个比较大的据点,集中半数兵力围剿游击队,并且还要封锁中越边境。
从1945年胡志明在越南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以来,法军就得寸进尺,甚至常常突降伞兵,袭击越军,越南人民在外军的欺压下,可以说生活极其困难,民不聊生。
眼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根基被侵略,胡志明仰天长叹,1949年10月他听到了来自北京的声音,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这句话,让全中国人都为之落泪,当然,60多岁的胡志明听到这条消息,也激动地落泪,因为他看到了曙光,他和中国共产党向来有感情,他想,毛主席也一定会拔刀相助的。
远在苏联的毛主席得知胡志明上门求助,马上来接见,胡志明一如往常,光着脚在客厅里着急地等待,毛主席走进来和老朋友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毛主席说:“少奇同志已经给我发过电报,告诉我你求援的事情了,你看派谁去合适?”
听到毛主席这句话,胡志明激动地落泪,他深知,新中国刚刚成立,大陆一些地方和沿海的岛屿还有国民党军队没有肃清,巩固人民政权的工作还在进行,他十分不好意思。
更何况,朝鲜半岛爆发了内战,美国进行武装干涉,也威胁到了中国的安全,但毛主席二话没说,直接让胡志明点将,这份恩情胡志明没齿难忘。
胡志明说:“军事顾问团以韦国清为团长很合适,但是大军团作战,我想最好是一名经验丰富的高级指挥员。”
毛主席还没有说话,胡志明直接说:“最好是陈赓。”
刚说完,胡志明就后悔了,甚至有点不好意思了,虽说胡志明和陈赓是老相识,当年在大革命时期就认识了,而且关系不错,但现在陈赓正肩负着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和云南军区司令员的要职,中央能否下定这个决心还很难说。
如果让毛主席自己选,一定不会让陈赓放下手头的工作出国作战,但毛主席知道胡志明的意思,点燃一支烟说:“你们正是紧要关头,你们比我们更需要陈赓同志,我马上发电。”
几天后,毛主席给胡志明回复,经过和周总理刘少奇等同志商讨,同意陈赓同志去越南作战,陈赓自己也接受了任命。
胡志明听到毛主席的话,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他是相信陈赓的作战能力的。
1950年7月7日,昆明出现了难得的晴天,天刚蒙蒙亮,陈赓已经集结了部队,准备奔赴越南,他和送行的战友们一一告别,战友们说:“早点回来,我们等你。”
去越南的路上不时大雨倾盆,甚至道路都是崎岖不平,下过雨后更加难走,战胜时期受过腿伤的陈赓不能骑马,只能淌着泥水和战士们一起走,他一直咬牙坚持着,在他的日记中,他这样写道:
今天总算是付出了一点国际主义的代价。
路上有三个妇女推着水果车,给战士们用水果充饥,陈赓还幽默地给三个妇女取了雅号,一个是“柠檬小姐”一个是“波罗大姐”,一个是“咖啡嫂嫂”,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来三个妇女的长相和身材。
一路说说笑笑,让人忘记疲劳,越南军队按照中越军队的协议,早在一个月前就让解放军第13师帮助训练和休整,陈赓到了越南后听取了战况汇报,他感受到了更大的挑战在等着他。
陈赓作战,惊呆胡志明
陈赓整夜都在思考,如果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如果中国,这种游击战简直得心应手,关键是现在越南军队的作战经验很少,甚至有些师团干部连一些基本的战术都不太懂。
而法军,虽然说不上是骁勇之军,但他们的武器先进,更有跟多钢筋水泥防御工事,敌人的优势很大。
陈赓思来想去,光帮助越军战胜敌人远远不够,他说:“应该帮助他们打几个大胜仗,打开几个新局面,让越军有了作战经验。”
当时越南国防部长越军总司令武元甲正在前线准备攻打越南重镇高平,陈赓觉得不妥,为了保险,他还是发电请示了毛主席。
陈赓跟着毛主席作战多年,深受毛主席的战略影响,此次发电也是求个定心丸。
7月26日,毛主席从百忙之中阅读了陈赓的想法,用中央军委名义回电陈赓:“我认为你的想法是正确的,越军应该先打小仗,逐步打大仗,然后打更大的仗,目前不要打高平,先打小据点,巧妙利用围点打援。”
收到中央电报后,陈赓马上让人带路,秘密来到越军指挥基地,胡志明和几个领导人热情迎接,刚见面还没有寒暄几句,陈赓马上就把自己的军事战略布置了下去。
胡志明听着傻眼了,从来没有见过如此胸有成竹的将领,他一拍桌子对手下的人说:“都学着点,我看就把越军交给陈赓指挥,干脆,让陈赓包下这次战役的胜利吧!”
陈赓一听,赶紧摆摆手说:“这可使不得,使不得啊,你放心,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的,有你们的支持就行。”
胡志明自叹不如,悄悄和陈赓说:“陈赓老弟,你不用说得那么详细,我们这里军事家不多,你就像在中国那样,直接下令。”
陈赓向来是个细致有分寸的人,他更不会独断断行,遇到一些战略问题,还是会和胡志明讨论,遇到重要难题才会请示毛主席。
既然如此,陈赓只能简明扼要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当时,法军的基本部署是在西起老街和芒街绵亘边界,分兵把守,成了一条边界线,头为高平,尾为谅山,而且工事十分坚固。
此外,法军还有精良的飞机空军,用来支援地面作战,而越军从来没有打游击战的经验,只能头对头打,没有任何的作用。
陈赓认为,现在是敌强我弱,要想摧毁敌人的边界线,应该重点消灭七溪、东溪等据点的薄弱力量,而不是强行攻城。
结合毛主席的意见,陈赓用小据点围点打援,包围高平,但是围而不打,等到援军来了,在必经之路上打个措手不及,解放高平只是时间问题。
此外,也可以先打七溪、东溪,如果这些小地方遭到攻击,法军也必然会出兵增援,在崎岖的山路的打游击,再好不过了。
9月16日,按照陈赓作战计划,向东溪发动进攻,东溪虽然只有300名敌人守着,但里面到底什么情况,越军根本不知道,陈赓不敢掉以轻心,一直在地图前守着。
17日凌晨,前方战报说,越军在敌人的机枪扫射下居然撤退了,陈赓二话没说戴上头盔亲自要去前线指挥所,陈赓调查了攻不上去的原因,然后重新下达了作战部署。
经过一天的激战,越军再次顶不住压力,又撤了下来,陈赓真的发脾气了,要是在国内,他会毫不犹豫地骂一顿。
但是现在他身在国外,不能意气用事,他告诉胡志明,就按我说的做!
越军此次冲锋,四面进攻,重点放在北面和南面,果然,在陈赓的指挥下,向来没有经验的越军成功冲上了高地,歼灭敌人守军270多人,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
胡志明得知后高兴地感叹,这是越军历史上第一次歼灭两个守备连的敌人据点,小小一仗,让越军士气大振。
但陈赓却看出了越军的很多问题,陈赓告诉胡志明,他的设想是敌人有一千人,然而只有300人却让我们激战了两天,其中还撤了两次,这根本不算成功。
胡志明沉思许久。
这一仗让陈赓没有丝毫的高兴,陈赓没有接着打仗,而是对越军进行了训练,他让自己手下的军官开始对越军的军官进行训练和思想改进,如果当官的都没有勇气,战士们哪来的信心?不仅如此,陈赓还把越军中的一大批干部进行了重新分配。
胡志明向来虚心,他从来不介意陈赓的直白,而是感叹说:“什么时候我们的军队可以做到你们解放军这样厉害就好了。”
陈赓下令在四五天内做出作战原则,他强调:
1、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战,务求首战告捷;2、打歼灭战,不打击溃战;3、集中优势兵力,先打弱敌,再打强敌;4、围城打援,坚持运动中歼敌。
果然,9月19日,敌人开始援助七溪,前线告急,陈赓得知敌人的援军已经有四个营足足3000人,越军指挥员打算在七溪打大仗,陈赓及时制止。
陈赓认为,现在敌军太多,如果在七溪难以取胜,只能到东溪设伏。
命令下达后,陈赓发现,敌人的援军竟然狡猾地撤走了,而且敌人开始向太原地区进攻了。
越军一些人慌了,认为敌人要改变意图,我们应该马上撤离东溪。
在中国有丰富作战经验的陈赓马上就意识到,这是敌人的阴谋诡计,目的就是要引诱我们撤离。
陈赓说:“我们打下东溪,已经处于主动地位,法军比我们更着急,他们坚持不了多久的。”
经过10几天的坚守,10几个日夜的斗智斗勇,敌人果然开始进攻东溪,落入了越军的圈套,前方战况传来,陈赓一拍而起:“这样的仗再不打,就没有仗打了!”
在陈赓的命令下,越军一鼓作气,把西南的敌人彻底歼灭了,越军这一仗打得威武漂亮!
越军领导官问陈赓,为什么你这么厉害,陈赓谦虚地说:“我也是请示过毛主席的,同志们努力吧,毛主席批准过的战斗是没有打不胜的!”
外围据点,占领了攻击出发地。另一支主攻部队第二零九团却与前方指挥部失去联系,直到下午才搞清他的具体位置。总攻时间被迫推迟。
黄昏时分,总攻开始。3个炮兵营实施火力急袭,炮击效果很好,守敌乱作一团。
七溪一场游击战让越军士气大振,甚至让敌人都闻风丧胆,而且不惜一切力量要救回七溪,陈赓就下令让战士们开始学着这种打法,占领了一座座城。
在游击战的潜伏中,很多将领说战士们饥寒交迫,陈赓说:“要不怕疲劳,不怕饥饿,不怕寒冷,告诉他们,等消灭了萨克东兵团,我请大家吃牛肉!”
在陈赓的带领下,越军和法军战斗一个多月,歼灭了敌人5个营,最后解放了高平,打通了和广西的交通线。
陈赓帮助指挥了边界胜利,是越军抗法战争以来最大的胜利,歼敌8000余人,越北根据地的形势得到了大的改观。
陈赓刚来到越南时,很多人都不太看好,他们长期受到法国和日本“正规战”的思想影响,根本不懂中国的解放军的作战方针。
直到陈赓一次次领导他们打了大胜仗,才出奇地惊讶,原来陈赓如此的厉害。在一次庆功会上,胡志明喝了点酒,在陈赓的面前语重心长地说:“陈赓,这次你真的帮了我的大忙。”
胡志明是发自肺腑地感谢陈赓,而陈赓援越,在整个越南也有了名气,越南的人民都知道中国来了个“战神”陈赓。
甚至在陈赓即将离开越南时,很多干部都舍不得,他们悄悄问中国顾问:“像陈赓这样的指挥大军团的将领有几个?能不能让他留下来呢?”
陈赓准备回国前,胡志明派人给陈赓送了一张签名照片和战利品,陈赓拆开一看,原来是用王翰的《凉州词》改写的一首诗:
香槟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敌军休放一人回。
离开越南时,陈赓在日记中写道:胜利完成任务,凯旋归国。夜宿广渊,此间农民表示非常亲热,大有依依不舍之感。
年过半百英年早逝
陈赓回国后,正在疗养期间,得到了新的任务。
当时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还没有停歇,志愿军的一个师在敌人的轰炸下损失严重,彭德怀马上想到了陈赓,他急电国内:“火速让陈赓上来指挥。”
“陈赓在养病,能不能换个人?”
“不行。”彭德怀的意思很坚决。
当时陈赓接到电报,心急如焚,因为他的腿伤刚刚消肿,他不得不马上离开大连,去朝鲜指挥战斗,当时他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
后来毛主席和金日成谈话时还说到陈赓,毛主席说:“陈赓刚从越南回来,刚汇报完和法军战斗的事情就要去朝鲜和美军战斗,我说你陈赓就是好战,听说和美军打,就有了精神啊。”
这也是毛主席对陈赓大将的高度信任和关爱。
但遗憾的是,抗美援朝后,陈赓回国不久,身体就越来越不好,1956年还访问过越南,不久就突发心肌梗塞病。
毛主席多次建议陈赓放下手头的工作安心疗养,但是陈赓坚持工作,不仅兼任军事工程学院的一些职位,还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1959年,陈赓借着南下疗养的机会,到南方各地视察,为军事工程学院提供重要参考资料。这年,陈赓当选为国防部副部长,但遗憾的是,陈赓的病情越发严重,不得不同意毛主席的意见,到上海休养。
1961年,陈赓在上海疗养期间,撰写了《作战经验总结》,但是还没有写完,心脏病发作,于3月16日去世,年仅58岁。
陈赓是新中国著名的大将,是卓越的军事家,他留给后人的形象从来都是乐观的,坚定的,幽默的,果敢的。
而他1950年应邀赴越,帮助越南人民军进行抗法战争,取得了扭转越南抗法战争全局的边界战役的胜利,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当然,他的精神也将永远留在人世。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