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送心]
1977年9月9日,位于北京的毛主席纪念堂正式落成并对外开放,从此,来这里瞻仰毛主席遗容的海内外中华儿女和国际友人络绎不绝。
46年过去了,安详地静卧在水晶棺中的毛主席犹如一直在安睡,就像他老人家从未真正离开过我们。
稍有医学常识的人都会知道只凭药物作用根本无法达到如此效果。
那么,是什么样的技术能使老人家的遗体保护得如此完好,同时使面容能一直栩栩如生呢?
一号任务!
“玻璃罩怎么还不到?再不到,毛主席的遗体就该出问题了!”1976年9月11日下午,徐静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中一边看着手表,一边焦急地自言自语。
时间回拨到1976年9月9日6时左右。
中南海内,一排灰色房子(地震后,毛主席的住所,代号202)中的一间小会议室里,中国医学科学院形态学教研室第一副主任徐静副博士见到了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同志。
汪东兴同志在片刻沉吟过后,向她公布了一个犹如晴天霹雳一般的消息:毛主席在当日零时十分逝世了。
随后,汪东兴同志满怀信任与期待地向她交代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保护好毛主席的遗体。
接到任务后,徐静努力克制住心中的悲痛,在毛主席的卧室对老人家的遗体进行了初步检查。
9日上午10点,徐静与医科院其他两名专家一起携带着药品和器械赶回中南海,三人都非常清楚自己肩上的重任:要把毛主席的遗体保护得比列宁还好,要让老人家的面容栩栩如生,要让后世永远能够瞻仰这位伟大的领袖。
9日下午,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同志紧急召见了北京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韩伯平同志,并交给他一项十万火急的任务:制造一具有降温和隔绝氧气功能的玻璃棺用于保护毛主席的遗体,必须在11日,也就是各界群众人士开始吊唁的当天投入使用!
任务的时间只有不到2天,事前也没有任何准备,有的同志想到孙中山先生逝世时,苏联曾经赠送了一具水晶棺,但一直没有使用,并提议是不是可以临时用一下,韩伯平认为可行。
他带着技术人员经过打听后,在北京香山的碧云寺找到了这具水晶棺,可见到实物时,大伙心里的期待顿时冷却了。
这具水晶棺的长度只有1.75米,而且非常狭小,根本不适合毛主席伟岸的遗体。同时,棺的外壁是不锈钢的,只有棺盖是很薄的玻璃,非常容易碎裂,棺的密封性也不甚理想。
这条路行不通,韩伯平只能立刻安排北京东郊唯一一个能生产有机玻璃的小工厂尽快生产出玻璃棺。当时,工厂能生产的最长板材只有1.6米,但实际需要的长度是2.2米,怎么办?
工厂的干部职工在得知这是为毛主席遗体定制的玻璃棺时,含着热泪,二话不说立刻投入工作。他们要把短板粘接成符合要求的长板,但过去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经验,大家只能夜以继日地试验,失败了再改进,改进完再试验,一秒都没有停歇。
9月10日下午,中南海202,徐静和2位同事已经目不转睛地对经过防腐处理的毛主席遗体观察了超过24小时,效果令人满意。红都服装厂的师傅们也为主席遗体赶制完一套中央领导确认的浅灰色中山装。理发的周师傅为老人家重新梳理好头发,北京医院的专家马燕龙也为主席精心细致地进行了面部化妆。
9月11日凌晨3点20分,在华国锋、汪东兴等中央领导的护送下,主席的灵车从202出发开往人民大会堂。抵达后,警卫战士们抬着安放主席遗体的大担架缓缓步入了北大厅。
上午10点,吊唁活动正式开始,当时,玻璃罩还在赶制,毛主席的遗体只能以敞开的方式供大家瞻仰和吊唁。
按徐静等医学专家的要求,为了保护遗体,北大厅的冷风系统全部以最大功率运行,使内部温度降到15摄氏度以下,但这远远不够。
当天前来吊唁的人实在太多了,每个人都在散发热量,军乐队的乐器在吹奏的时候也在不停地散发热量,大厅的灯光也在一刻不停地散发热量,室内温度连15摄氏度都已经无法保证。
“这样肯定不行!”徐静急了,并立即向中央领导进行了汇报。华国锋同志一直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坐镇,经过紧急研究,决定撤走军乐队,改为播放哀乐录音,同时,除了主席遗体上方的主灯,大厅其他的灯尽量关闭。
为了保护遗体,能做的只有这些了,从下午开始,徐静就一直在北大厅焦急地盼望玻璃棺的到来。
此时此刻,有机玻璃厂的师傅们已经连轴工作了十几个小时,他们终于克服重重困难解决了所有粘接问题,终于赶制出符合要求的有机玻璃板,并争分夺秒地开始拼接。
11日午夜,玻璃棺终于送到了,主席的遗体在移入后,棺内立刻充满了氮气,徐静的心算是落下来一半,那另一半呢?
另一半还是温度的问题,9月的北京天气仍然炎热,玻璃棺内的温度仅凭大厅内的冷风系统只能保持在13摄氏度左右,但只有降到7摄氏度以下,遗体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于是,北京冷冻机厂、北京医疗器械厂的领导、专家和老工人开始紧张地采用各种方案进行棺内降温,液体和气体介质的效果明显,但不能保证温度的稳定,最后又加入了当时世界上都属先进的半导体降温设备终于解决了所有问题,达到了医学组的温度要求。这些技术也为日后毛主席遗体的长期保护提供了技术基础。
此时,一直守在毛主席遗体旁的徐静和韩伯平才松了一口气,此前,他们的心跳一直在随温度的变化而剧烈地跳动。
但韩伯平的肩上此时还有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1号工程”。
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五个红太阳
1977年3月,K9玻璃棺终于率先完成。棺内摆放了毛主席的石膏像和身体模型以供中央领导们考察实际效果。
灯光亮起,玻璃棺散发出晶莹的光芒。
“咦?怎么有五个‘红太阳’?”一位领导诧异地问道。
因为玻璃板两面对光线的折射,当从外部瞻仰毛主席遗容的时候,就出现各个板面上都有毛主席倒映的现象。
“我们只能有一个‘红太阳’!”这位领导严肃地嘱咐道。
1号棺作废。
时间拨回到1976年9月11日。
当天,韩伯平接到紧急通知,中央已经做出了永久保留毛主席遗体的决定。为了落实这项决定,需要在1977年9月9日毛主席纪念堂开放前制造出能够满足遗体长期保存和瞻仰要求的水晶棺。这项任务的代号就是“1号工程”。
没有任何资料,没有任何经验,水晶棺的一切工作必须从零开始!
为了稳妥起见,韩伯平向中央领导建议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在对高纯度水晶板攻坚的同时,使用外观效果差不多的K9水晶玻璃先制作一个玻璃棺,与水晶棺互为备份,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领导的批准。
K9玻璃棺的板材制造交给了北京玻璃总厂下属的603厂。
603厂过去也没有浇筑过尺寸如此之大的玻璃板,但工厂领导和工人师傅们冒着酷暑,不分昼夜地连续进行了几十天的攻坚,终于找到了消除应力,保证大板材不碎裂、不出现条痕的有效方法。
同时,长春光学所所长王大珩院士对玻璃棺的图纸进行研究后提出了一个关键建议:任何有机胶水都有老化的问题,一旦老化,玻璃棺就会存在坍塌的危险,因此可以稍微改变一下五块主板的夹角,用大气压力将五块板材也可以紧紧地“粘”在一起。
在图纸设计完成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负责玻璃棺设计和制造的608厂没有加工研磨这么大板材的机器。
不管是进口,还是自己制造新设备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来不及!
这怎么办?
找外协单位!
608厂的技术人员找遍了北京,终于在第一机床厂找到了能加工大板材,也能保证精度的铣床。第一机床厂的领导一听说是要加工玻璃棺,二话没说,直接安排把铣床全部换上了专用刀具。
三块玻璃板运到后,工人师傅们立刻开始小心翼翼地研磨,但是,板材在即将加工好的时候,先后炸裂。
现场的师傅和603厂的技术人员研究后,认为是玻璃板退火出现了问题,603产则立刻改进工艺,但问题依然存在。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负责现场加工的窦师傅发现了病根。加工车间因为高大,所以温度只有16摄氏度左右,但研磨板材的温度可以达到上百摄氏度,冷热空气快速混合后,引起来局部的空气乱流,造成玻璃板表面温度不均,这才导致了炸裂。
发现问题后,第一机床厂迅速为铣床搭建了一个几乎封闭的小屋子来保证温度的稳定,炸裂问题迎刃而解,板材加工成功!
但是,在板材终于组装成玻璃棺后,在1977年3月接受中央领导考察的时候,就出现了棺内出现多个影像的问题。
1号棺作废!
为了解决多重影像的问题,全国近百位专家云集北京,最终提出了2个方案:镀膜和改变安装角度。
在安装角度上,玻璃棺的侧板安装角度调整为60度。这样,即使没有镀膜,身高1.35米到2.1米的人在瞻仰时也不会看到多个影像。
同时,为了保证万无一失,镀膜的攻坚工作也同步展开。
国内当时只有一台小尺寸的进口真空镀膜机,无法满足要求,但北京化工厂联合北京、上海等多家兄弟单位共同攻关,仅用2个月的时间就根据这台样机制造出加工尺寸达4米的大型真空镀膜机。
北京玻璃研究所在北京计算中心的支持下,对几十万个数据进行了周密计算后,四层镀膜一次成功!玻璃板的透光度从92%达到了空前的99%,通过在2号玻璃棺上的试验,多重影像问题在3号玻璃棺上终于顺利解决!
与此同时,毛主席的遗体由于使用液体保存,皮肤已经出现了一些变化。由于长期使用药品会对毛主席的面部皮肤产生不利影像,中央因此又向韩伯平同志下达了新的紧急任务:对毛主席的遗容进行光学整容。
光学整容在当时是一项非常先进的技术,而且在应用于毛主席遗体面部的时候要求更加苛刻,首先不能导致棺内温度升高,其次需要把对皮肤有伤害的紫外线和红外线过滤掉,最后就是要让毛主席的遗容栩栩如生。
照明方面,技术专家们采用了先进的短弧氙灯和光导纤维这样的冷光源,以保证棺内温度的稳定。
针对棺内照明用的短弧氙灯,专家们在每个灯的后面都安装了镀膜反射碗,在保证亮度的同时,通过这种反射方式过滤掉了强烈的紫外线和红外线。
光学整容用的照明则采用了4米长的光导纤维引入可见光进行。
在毛主席遗体上身位置的两侧,各有5套用于整容的彩色光学镜头。在玻璃棺的上盖两侧各有5面反光镜,负责把反射的短弧氙灯灯光投射到遗体的面部。专家们再通过调整镜头和镜片的角度来调整遗体面部的色彩、色调、亮度和饱和度。
经过专家们的艰苦努力,光学整容终于达到了使毛主席看起来好似正在沉睡的出色效果。
至此3号棺得到了中央各位领导的高度认可,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下一步就是要制造真正的水晶棺了!
永远的领袖
就在3号棺即将大功告成之际,真正的水晶棺使用的高纯度水晶板的制造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高纯度水晶板的熔炼温度高达2000摄氏度,即使成型后的温度也高达几百摄氏度。韩伯平同志就亲眼见过605厂的女技工以无限的忘我精神不顾高温对面部的灼烤,用专用设备聚精会神地把水晶板坯料中的杂质一一剥离出来。
真正的大尺寸水晶板是无法一次成型的。具有20多年工作经验的师傅们是完全凭经验用氢氧焊枪把一块又一块20公分见方的小石英板最终熔接成2米长的大板材,而且完全没有杂质、气泡,还看不出接缝。
师傅们距离2000摄氏度的板材只有半米远,即使穿着厚厚的隔热服,旁边还有人在一直往身上浇水,他们的头发和眉毛也经常被烤焦,脸、胳膊和手也会被烤脱皮,但他们在上一点药后就义无反顾地继续工作。
6月底,北京和上海的石英大板终于全部交付,纯度高达“6个9”,至今仍是世界上纯度最高的石英板材。
1977年8月18日,真正水晶制造的4号棺运抵已经落成的毛主席纪念堂,将K9玻璃制造的3号棺正式替换。
这里要插一句的是,还有一个5号棺作为4号馆的备用。
8月20日凌晨,毛主席遗体正式移入水晶棺。
8月22日晚,中央领导与 “十一大”代表们率先瞻仰水晶棺内的毛主席遗容。
9月9日,毛主席纪念堂正式对外开放。
感谢韩伯平同志记录下的这些关于毛主席水晶棺的珍贵资料,这使后人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全国人民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和团结一心所迸发出的巨大能量。
有这样的领袖、有这样的人民,我们的祖国怎能不强大?
毛主席虽已离开我们46年了,但他老人家的不朽精神将永远指引我们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