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图:杨佳
进入12月,国产手机厂商迎来“年终大考”。多个调研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受全球消费电子市场持续低迷、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2022年手机厂商整体表现不佳。在国内,今年第三季度手机整体销量下滑12.4%,部分厂商的手机出货量同比降幅超过20%。
不过,从环比数据来看,OPPO、vivo等都实现一定增长,显示我国手机市场略有“复苏”迹象;与此同时,在折叠屏等细分市场,消费者需求也呈增长态势。
在这样一个整体低位徘徊的市场状态下,国产手机几家欢喜、几家愁?
南方日报记者 许隽
vivo:“冲高”获阶段性胜利
在2022年第三季度,vivo(包括iQOO)以约1420万台、合共19.9%的市场份额重返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第一的位置。究其原因,除产品竞争力优势越发彰显外,也与品牌在本季度发布了比其他厂商更多的新品有关。
就在上周,vivo正式推出X90系列,搭载联发科天玑9200芯片,在影像性能上重点发力。此外,品牌还新发布一款X Fold+折叠屏手机,意在撬动中高端消费市场。
调研机构Counterpoint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vivo斩获全球400美元以上高端手机市场销售份额的4%,仅次于苹果和三星;在中国,vivo在600至799美元超高价位段的市场份额为13%,仅次于苹果(46%),领先于华为(11%)、荣耀(9%)、小米(8%)、OPPO(8%)。
而就在去年同期,vivo在该价位段的市场份额还仅有约6%,位列第五。
从数据上看,vivo在国内市场的龙头地位逐渐稳固,不过其与荣耀、OPPO等未拉开明显差距,也暂时无力冲击苹果、三星在国际市场的地位。若要持续站稳国内第一,未来五至十年,品牌还需要在影像性能,以及芯、屏等核心技术领域付出更多的精力、财力。
OPPO:展露“造生态”野心
市场份额上,OPPO今年第三季度排名国内第二,达18%。然而,据IDC统计,相比其他国内手机厂商,OPPO出货量同比下滑幅度最大,达27.9%,显示OPPO手机的整体竞争力下降,品牌急需挖掘更多“爆款”产品或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比如IoT。
此前,OPPO打造潘塔纳尔跨终端系统意在“造生态”,希望借此打通手机、PC、平板、电视、汽车等跨品类、不同操作系统间的设备,让它们能通过顺畅互联、无缝连接。这样的跨设备连接思路有一定创新性,对开发者、消费者来说可能更易接受,也更友好。
但在“造生态”这条路上,OPPO的对手不止华为,还有vivo、小米以及“新军”荣耀。对它来说,从手机转向IoT生态战场,挑战才刚刚开始。
荣耀:淡化“华为影子”
从华为“独立”两年后,荣耀逐步确立自身品牌影响力。Counterpoint统计数据显示,荣耀在今年第三季度以17.2%的市场份额位居国内第三,不少业内人士也表达了对荣耀后续市场竞争力的看好。
IDC研究分析师Mengmeng Zhang表示,荣耀的快速回归已经对vivo、OPPO产生了影响,并可能直接造成两者在综合市场表现的下滑。事实上,就在今年第三季度,vivo、OPPO销售额均下滑24%以上,但与此同时荣耀却实现了2.5%的逆势增长。
业绩稳步爬升的同时,荣耀身上的“华为”影子也在变淡。在最近举行的品牌新品发布会上,荣耀总裁赵明发布多个品牌独家技术优化方案,并首次将新机与华为手机对标,称在安全性、流程性、稳定性等方面,荣耀产品可能比华为有更理想的表现。
不仅如此,在万物互联赛道上,荣耀与华为的发展路径也开始分化。
11月22日,荣耀发布MagicOS 7.0操作系统。与华为“鸿蒙”类似,MagicOS同样面向万物互联时代,目标都是为用户打造跨设备、跨系统的无缝互联体验。不同的是,荣耀认为“鸿蒙”是“替换安卓的系统”,而MagicOS则有着“融合生态”这一更宏大的目标。
事实上,这一思路与OPPO“潘塔纳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多家同时发力万物互联赛道,谁能最终胜出?恐怕还要时间给出答案。
小米:去“性价比”标签不易
在经历了第二季度的营收、利润双下滑后,小米第三季度依旧“愁云惨淡”。最新财报显示,小米单季营收704.7亿元,同比下降9.7%;经调整净利润为21.2亿元,同比下降59.1%。
究其原因,除地缘政治不稳定、全球手机市场大盘下滑、通货膨胀严重等外部因素外,品牌持续为智能汽车项目“输血”,也是利润下滑的核心原因之一。
财报显示,小米第三季度研发投入达到41亿元,同比增长8%,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汽车业务前三季度投入累计达18亿元,占总研发投入的16%。就在不久前,小米创始人雷军透露,汽车相关项目团队迅速扩张,员工数已突破1800人。
业内人士表示,汽车业务是一项重资产业务,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就目前的财报数据来看,在小米营收的“三驾马车”——手机、IoT、互联网业务增速均出现放缓的背景下,“押注”汽车业务,等候长期增长机会或许已是小米最好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第三季度手机平均售价(ASP)由去年同期的1090.5元减少3%至1058.2元,显示品牌“冲击高端”受阻,不进反退。据业内人士分析,百元机、千元机仍旧是小米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机型,折叠屏产品等对消费者吸引力严重不足;但也不排除是小米为了减轻库存压力采取的降价促销手段,间接影响了ASP数据。
华为:业务重心不再是手机
遭受一系列制裁打压的华为,已经彻底退出全球前五大手机厂商行列。据多家调研机构统计,2022年第三季度华为国内手机出货量大幅减少,市场份额已不足10%。受此影响,华为的整体营收也明显下滑:2022年上半年,华为销售收入301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5.87%,净利润为150.8亿元,同比下滑51.97%。
为了“活下来”,华为将越来越多注意力放在运营商业务及企业业务上。此前,华为先后成立20余个“作战军团”,通过为煤炭、电力、机场和轨道等各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等方式“创收”。但种种举动并不代表华为放弃了手机业务。业内人士分析称,现阶段华为对手机业务采取的态度是“存续”“维持”,“通过每年三到四次的新品发布会维持品牌热度,在库存量和市场需求间寻找平衡。与此同时,对外继续争取相应权益,直至业务重回正轨的那一天。”
■观察
行业步入深水区,
各家江湖座次未稳
经历大盘严峻的2022年,国内手机行业的竞争空前白热化。从各项数据来看,Top5国产厂商中,vivo、OPPO锁定第一、第二名,荣耀稳步爬升,小米身陷低谷,华为则遗憾“掉队”。然而,各家的手机出货量、市场份额并未拉开明显差距,整体呈现“多强并存”局面。
“对于各大国产手机而言,短期的份额谁多一点,谁少一点,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谁能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拿出与顶级玩家对抗的能力。”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曾说,出货量并不代表一切。事实上,从综合市场来看,苹果一直表现强势,特别是在6000元以上高端手机市场,苹果“一家独大”格局难撼。国产厂商如何在守住基本盘的基础上,通过增强供应链管理能力、发力折叠屏技术等方式实现对高端市场的“破局”,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与此同时,国产厂商也不能只盯着“造手机”。根据GSMA智库报告,到2025年,全球物联市场规模将达到1.1万亿美元,设备连接数超过18亿台,主要分布在亚太地区和中国。也就是说,物联网领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手机厂商应当趁消费电子行业步入深水区、各家江湖座次未稳之际,加速拓展业务边界,增强“跨界”的能力,以确立长期竞争力。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