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年多前成立以来,知乎从早期的精英社区成长为“大社区”。截至2018年12月,知乎注册用户超过2.2亿。
一路走来,知乎的发展比较顺利,在竞争中没有遇到大风大浪。
现在可以回头看看知乎早期是怎么把护城河弄得这么深的。
本期回答选自《知乎早年最重要的决策是什么?作者是黄海军,职业俱乐部创始人,知乎前产品经理。
2010年底到2012年,我经历了一段知乎的早期创业。之前(2016年)有过一些重组,现在在这里重新发布。
#1参考
冷启动是产品和操作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讨论社区产品的运营起点,离不开产品架构的分解,产品架构是煽动一切的支点。相反,如果把一个干货扔给运营团队,聪明的女人没有饭也很难做饭。知乎借用了天才产品架构设计,在合适的时间遇到了合适的团队,这是整个故事的开始和基础。
我们的产品架构完美平衡了信息发布、信息沉淀/组织、人际沟通、UGC权力提升等问题。不赘述,只需要看到知乎上线五年半,用户数从两个到上千万,社区核心产品没有升级或修改,就可以知道这套产品的伟大功能,为团队拓展其他推广产品提供了沃土基础。对了,和它优秀的产品架构一样惊艳,2009年被FB收购。
#2定义核心用户
核心团队在博客方面的经验使他们敏锐地发现,在促进高质量内容的生产方面,新产品机制比团队博客高效几倍。作为一个面向质量的内容社区(不是社交网络),高质量的内容是由合适的用户编写的。谁是第一批用户?TMT圈网络资源丰富的创始团队决定从这个圈子里的朋友开始,他们视野开阔,热爱新鲜事物。很多人都有自己培养多年的博客,这是他们会写、爱写、言之有物的标志。
值得一提的是,它不仅为知乎最早的团队组建提供了专职成员、重要外部人员和天使投资,还提供了高素质的天使用户,他们辛勤工作,写出了优美的文章,为最初的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调。如果2016年对我们有什么启发的话,可能就是经营一个质量好的社区,也许有一天会大有用处。
#3邀请优质用户
就这样,知乎内测期运营计划明确——要深挖一二度的关系,并通过邮件邀请TMT行业内能提供高质量答案的人来做一个投网邀请。他们是企业家、记者、投资人、律师、产品经理、设计师……当我在知乎注册为83号用户时,惊讶地发现,这里的人都是老师,氛围极佳。我邀请了很多网易的同事一起,一周后就回来了。他们为什么不回答问题?一般的回答是“我觉得太严重了,说不出话来”,这或多或少是团队所期待的。
UGC的魅力在于,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可以造福数万人。邀请优秀用户几乎没有捷径。记忆中继辛给开复发过很多次邮件。请帮忙开福邀请某创业公司CEO回答一个只有他自己才能回答好,为他量身定做的问题。
#4问好问题
同时,该团队发现,只有当好的问题被正确的人看到时,才能产生好的答案。邀请好的人,给他们好的关于胃口的问题,也很重要。这与博客“自写自写”不同。提问和回答问题在问答社区是少数。后来,知乎柱弥补了这一幕。
团队前期承担了“问好问题”的任务,没有放过任何提问的机会。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关于苹果的:得益于apple4us期间对苹果产品、公司和乔布斯的积极理解,每当苹果发布新产品或更换公司时,团队都会提出几十个高质量的问题,并邀请合适的人来回答(这当然是惯例
另外,对其他用户提出的问题进行修改,使其“更好”是日常任务。虽然很多人对此极为反感,但整体价值远远大于亲身经历。
#5扩大社交
让优质用户遇到好问题,写出好答案。雅桑拉?在知乎眼里,一个好的答案,应该也能让成千上万的人受益。加强社交媒体的对外传播是必由之路。2011-2012年,新浪微博一度占到知乎总流量的20%之多。
我做了一个很难加强沟通的功能。当一个答案在微博上被别人分享时,如果答案作者的Zhihu绑定到微博账号,他会在默认转发副本中@这样他就可以在微博上收到@通知,跨平台刺激内容制作者,给他应有的反馈。
这个特性后来被一些产品借鉴,通俗点说也属于GrowthHack的范畴。
#6运营社区氛围
通过传播高质量的内容和用户,树立榜样,暗示其他人也有机会赢得荣誉,为普通新用户提供平等的潜在上升入口,促进内容生产者在内容旁观者/消费者的内容传播者中的循环转化,是社区运营的核心目的。相比之下,物质和积分等激励是低效和脆弱的。
为了让这个流通体系稳步成长,知乎的邀请登记制度持续了近两年。在控制社区氛围和内容质量的同时,也抑制了社区的成长速度,这是对团队耐心的考验。还有很多和知乎同期的其他类似问答社区。他们大多无法抗拒孤独,他们只是遵循着作为一个社群的铁律:“不推则急,推则亡。”。
#7不仅仅是信息技术之旅
渐渐的,知乎在TMT圈的影响力也不大了。批评家们已经开始断定知乎是“IT观光团”的聚集地。这不是团队心目中的边界。扩大互联网之外的内容和人群将成为下一个焦点。
Quora产品架构的包容性和可扩展性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TMT的成功经验可以在其他领域复制,即内容可以横向扩展。在此之前,TMT圈的人也需要看球,听音乐,泡妞,八卦.这些内容已经开始成长,平台只需要适当的曝光相关内容,找到KOL来回答相关领域的问题。
这个过程中的操作方法论在“显式内容决定论”一文中非常系统,推荐阅读。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TMT相关内容占整个社区的比例从80%下降到50%以下。从2016年来看,没有人会认为知乎只是一个互联网圈。
扩展摘要
整体而言,Quora的天才产品架构,遇到了智虎团队的强硬运营执行力和对内容的精准掌控,使得前期完美冷启动,内容品质。当然,类似的产品也知道需要“牛人”来贡献内容,但是在邀请人进来、匹配合适的问题、引导回答、传播放大、吸引更多人进来等很多方面的实施都不到位。最新最好的案例是线内答案,同样的运营节奏,只不过答案有AMA模式的产品设计创新,基于微信平台,诠释了什么是“内容就是传播”,更直接高效。
参考:
[1] book 《学会提问》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504957/
[2]纯银博文《显性内容决定论》
http://firecacada.blog.163.com/blog/static/********/
员工俱乐部是一个交流个人职业经验和能力的实名社区。社区用户来自国内外知名互联网公司和独角兽公司,围绕专业、职业、行业进行讨论,而不是其他。
如果你也愿意分享和交流,欢迎微信搜索“员工俱乐部”小程序,30秒后加入社区。如果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有任何问题,请随时通过微信号:ZhirenOps与我们联系。
标签:人类产品的内容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知乎热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