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许
9月27日,四川省科技厅官网公布了2020年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候选人和四川省科技进步奖项目。其中,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候选人1人,一等奖获奖项目36项。
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自2020年9月27日至10月15日。公示期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拟奖候选人、拟奖项目和项目主要完成单位有异议的,可以书面形式向科技部门提出,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单位名义的,应当在书面材料上加盖单位公章;如果个人提出异议,必须签名并提供有效的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忻张忠
电话:
地址:成都市雪道街39号
邮政编码:
2020年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候选人
冯小明教授
简介
冯小明,男,汉族,1963年10月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皇家化学学会会员。
1985年和198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获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冯小明教授长期从事不对称合成方法学以及手性药物、农药和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合成。针对不对称合成中的新型优势手性催化剂、新反应、新方法、新策略等核心科学问题,经过20多年的系统深入研究,取得了重大国际领先原创性成果,为四川乃至中国在有机合成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冯小明教授以廉价易得的氨基酸为手性原料,设计并合成了多种新颖、有特色的手性催化剂。其中,手性二氮嗪酰胺化合物丰催化剂在全球范围内销售,被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评价为代表一类优势手性配体,为优势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建立了手性二氮嗪-金属配合物催化剂库,实现了50多种重要的不对称反应,包括10多种前人无法实现的新化学反应和挑战性反应。创造了以中国本土研究者命名的有机名反应——冯反应(冯是),纠正了美国普通有机化学教材中不能制备手性中心位于两个羰基之间的旋光性酮酯的结论。发明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不对称催化方法和策略,为20多种手性天然产物、药物和候选药物分子提供了高效、绿色的合成途径,包括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和治疗抑郁症的帕罗西汀。已获授权美国发明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6项,其中美国专利1项,中国专利2项已转让给企业进行产业化研究。
冯小明教授获得了许多重要的科学技术奖和荣誉。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第三届未来科学奖材料科学奖、陈嘉庚科学奖、何李基金科技进步奖、国家创新一等奖、四川省杰出人才奖、中国化学会手性化学奖、黄耀曾金属有机化学奖、有机合成创新奖。与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合作,在国内外化学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389篇,积累SCI其他引文。他被邀请在顶级化学杂志上写15篇评论等等。研究成果入选中科院2011年、2012年《科学发展报告》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选编》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步,在不对称催化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并发挥主导作用。冯小明教授是一位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贵州省国资委王彬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