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雪过后,寒意袭人。位于高新区的洛阳建光特种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光公司)车间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各种机器全功率运转,技术人员正在对湿硫造粒系统进行交付前的调试。
“产品供不应求,今年前10个月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37%。”该企业的生产主管唐红说。
在中国石化行业投资日益放缓的背景下,建光公司如何逆势崛起?曙光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杨根昌直言:“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大增强。”
建光公司成立于1996年,致力于石油化工专用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技术咨询和服务。作为研发延迟焦化设备的民营企业,建光公司在国内石化行业延迟焦化工艺自动化改造完成之前,看到了行业的下一步发展趋势。
杨根昌介绍,延迟焦化是炼油化工企业广泛采用的一种深加工技术,可以在从石油中分离提取高附加值轻质油的同时生产石油焦。然而,由于石油焦是固体,在其生产、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粉尘和硫化氢等挥发性污染气体。因此,延缓焦化臭气和粉尘污染是炼油化工企业长期困扰的问题。
为了填补行业空白,使延迟焦化实现清洁生产,中国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率先与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公司、建光公司从2013年开始联合开发了一套完整的封闭式智能除焦技术。在几个单位的密切合作下,建光公司开发了远程智能除焦系统、封闭式取料系统等一系列关键设备和控制系统。
2015年,全球首套全封闭智能除焦装车仓储设备在中国石化镇海炼化成功试运行,标志着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整套封闭式除焦技术正式诞生。建光公司开发的“安全环保的密闭炼焦、输送和储存技术”及时解决了困扰炼化企业延迟焦化生产过程的污染问题,为延迟焦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石化行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延迟焦化行业的绿色转型势在必行。此时,建光公司作为国内唯一拥有封闭除焦和延迟焦化技术的公司,提出了产业化解决方案,迅速占领市场,促进公司业绩大幅提升。相关技术入围中国石化2017年“十龙”项目,并于2018年11月通过中国石化科技成果鉴定。现在,建光公司已向中石化、中石油等国内外130多家石化企业出口技术设备。
在延迟焦化领域一枝独秀的背后,是建光公司多年来对技术创新的坚持。“公司有400名员工,包括100多个R&D团队。R&D每年投资近1000万元,拥有80多项国际专利和发明专利。”杨根昌表示,下一步建光公司将按照国家环保政策继续完善生产技术,今明两年投资3000万元购置智能数控生产设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生产智能化水平,逐步实现“绿色智能”。(洛阳日报记者李冰通讯员思)
编辑:迷人的洛阳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洛阳涧光石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