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在国产低端手机品牌当中,有一个四字的总结“成语”,即:中华酷联。对应的品牌分别是中兴、华为、酷派、联想。今天我们所要说要说的就是这个“成语”中的第一位——中兴。作为一家通讯企业,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手机。从小灵通时代开始,中兴手机便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而且,它的UI设计一度与华为的非常类似。但是,在华为冲击高端市场的时候,中兴却在产品定位方面出现了摇摆不定,错过时机,努比亚品牌也成为了昙花一现。
与华为相似的地方那就是,中兴也曾受到了美国的“特殊照顾”,这份照顾让中兴受打击的程度绝对不亚于华为。
中心事件的因由
在2016年的时候,中兴向伊朗出售通讯设备,被美国以违反美商务部规定为由,在2017年的时候,处罚中兴8.2亿美元,同时对中兴39名相关人员进行处罚。但是,这39人当中,有35人依然领取了2016年的年度奖金,美国便抓住了这难得的“机会”,开始向中兴发难。2018年,美国开始向中兴断供芯片,中兴意识到,一旦自己的库存芯片耗光,将即刻面临停产。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国产芯片这个话题成为了人们的关注点。
无奈的半导体研发路程
中兴半导体公司成立很早,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但是对于由于资金、技术门槛等原因,这个公司刚开始的时候,只是进行一些收音机、电子表等加工业务。在赚取启动资金后,中兴的创始人侯为贵开始将公司转型为“电信设备”行业。不得不说,这次转型是非常具有战略长远眼光的。除了手机以外,通信运营商所使用的电话业务交换机、光猫等,都是中兴的产品,且应用范围很广泛。
中兴的“中兴”时刻
中兴真正崛起,是在公司在1997年上市,外资和技术入股之后。包括其成立的美国研究所、韩国研究所;包括中兴与英特尔签署协议,开展3G无线通信等。也是在20世纪初,中兴抓住了手机行业的机会,得到了飞速发展。在2015年的时候,中兴手机销量位居全球第6。这段飞速发展的时期,真正成为了中兴的“中兴”时刻。之后所遭遇的打击,令其难以言表。
中兴的切肤之痛
2018年5月,美国商务部解除了对中兴的销售禁令。但是,中兴必须解雇4名“高级雇员”,公司管理层大洗牌,接受13亿美金的处罚,在更多硬件和软件技术方面要从美国购买产品等。
在美国调查中兴之后,出具了一份《301调查报告》,其中有一段话非常惹人深思:“电子器件是美国技术领先地位所依赖的基础。IC在许多处于美国竞争力前沿的经济部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样,强大的国内IC行业对美国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美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的削弱可能会产生重大且可能不可逆转的影响”说白了,这次没有硝烟的战争,是美国在利用高新技术来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而中兴的这次“无芯”之痛也是“落后就要挨打”的另一种写照。
华为或许深刻领悟到了中兴的痛点,坚持不上市,不接受外资注入,自主研发芯片设计,自主开发系统。但终归由于国外的技术封锁,还是存在弱点和短板,但是国内的高新技术产业都在努力突破,也许不久的将来,芯片国产化、高端制造等关键词的梦想就会实现。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