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举正:从东西方文化冲突,看大国博弈 下载
管理活动总是发生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如何创造一个和谐的管理活动的空 间,就是环境管理问题。环境管理在中国古代有着极其深远的源泉,我国古代神话中 “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就反腴了原始的环境管理精神以及劳动人民 关于环境管理的思想。
苑举正:从东西方文化冲突,看大国博弈 下载
中国古代学者非常童视环境对于人的个性的影响,如墨家就从“染于苍则苍,染于 黄则黄”的人性素丝说出发,要求人们选择良好的环境。《墨子》记载:“子墨子言见染 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人者变,其色亦变;五人必而已则为五色 矣。故染不可不慎也。”认为人之于环境就如同丝之于染料水一样,放入不同颜色的染 料水,就会染上各不相同的颜色。荀子也有类似的论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 在涅,与之倶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修,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 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大意是说,飞 蓬生长在麻中间,不去扶它也会自然而直;白沙放在黑沙土里,就和黑土一样熏;如果 把名叫白芷的香草浸泡在臭水中,君子就不会接近它,普通人也不会佩戴它。它的本质 并非不好:而是用以浸泡的水使然。所以君子居家必定要选择好的乡里,出游必定接近 有学问、有品行的人。
荀子把外界环境给予个人的影响称为“注错”或“渐”,把个人不断接受外界的影 响称为“积靡”或“积”。他不但看到环境对人的影响:“可以为尧、禹,可以为桀、 跖,可以为工匠,可以为农贾,在(执)注错习俗之所积耳。”③也看到了人能够抵御 环境的影响:“肉腐出虫,鱼枯生蠢。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不 良环境在自身抵抗力强的人面前是无法乘虚而入的。
明代思想家王廷相把环境分为两个层次,即社会风气的大环境和居住交往的小环境,并论述了这两种环境对人的影响:“凡人之性成于习,圣人教以率之,法以治之, 天下古今之风以善为归,以恶为禁久矣。”“深宫秘禁,妇人与嬉游也;亵狎燕闲,奄坚 与诱掖也。彼人也,安有仁孝礼义以默化之哉?习与性成,不骄淫狂荡,则鄙亵惰慢。” 社会风气这个大环境好,会使人心归善;居住交往这个小环境差,则会使人心归恶。那 些终日夜深宫秘禁,与女人嬉游玩乐、:亵狎燕闲的公子哥儿,必然形成“骄淫狂荡”、 “鄙亵惰慢”的不良品质。 .
《列女传•母仪》记载的“孟母彐迁”的故事,也说明中国古代很'重视环境的作用: 邹孟柯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 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街卖之事。'孟母又白:“此非 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苛以居吾 子矣。”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惜三次迁徙,直到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这说明她是非常 注意环境的作用的。
中国古代学者不仅考察了环境对于人的个性形成的影响,也注意到物理环境与心理 环境的辩证关系。《礼记•乐记》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 声。”®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更道出了心理世界与物理世界的息息相通:“春秋代 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 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气远;霰雪无根,矜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 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请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 哉大意是说,春和秋交替着,阴沉的天气使人感到凄凉.,暖和的天气使人感到舒畅, 景物的变化,使人的心情也跟着动荡起来。新年春光明媚,情怀欢乐而舒畅;初夏阳气 蓬勃,心情烦躁而不宁;秋天天高气爽,情思阴远而深沉;冬天大雪纷纷渺无边际,思 虑严.肃而深沉。
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则形象地表达了深山古寺安宁、恬静的 气氛对于愉悦群鸟、空旷人心的作用:“清晨人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 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静,惟闻钟磬声。”现代环境管理心理学 已从多维视野来分析环境的心理功能,但中国古代学者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仍是很有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