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傲-看破人性重塑大脑 人性解码思维破局成年人的心理自救指南 下载
朋友之间应该诚心以待, 互相砥砺对方的言行。他说:“君子之学,非有同志之友日相规切,则亦易以悠悠度曰, 而无有乎激励警发之益。”®可见,一个人无论在学业上,还是德业上,除了个人的努 力之外,朋友的帮助也是特别重要的。
王心傲-看破人性重塑大脑 人性解码思维破局成年人的心理自救指南 下载
因为每个人的眼光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看问题 的角度也往往是固定的,通过朋友的建议则可以拓宽原本狭窄的视野,改变处理问题的 思路,取得更大的进步。他还进一步指出:“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意 思是,与朋友交往,彼此谦就会受益;互相攀比,则只会受损失。彼此之间,惟有 做到了这些,才可称得上是真正的朋友。
在管理实践中,人既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受动者,因此对人性的探讨在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西方管理心理学的体系大都从特定的人性假设展开, 而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思考得最多的也是人性这一本质问题。黄宗羲、顾炎武二人在前 辈们的理论基础上也态度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人性观。
(一)身与心的关系
人类的社会活动是物质与精神的共同作用,也是生理与心理的共同作用。如何剖析 '身心关系是理解人性的基础。在这一点上,黄宗羲、顾炎武二人各有不同的观点。
黄宗羲对于身心关系的解释比较复杂。他用“气”、“理”来解释物质与精神的关 系,认为气(物质)是第一性的,理(精神)是第二性的,他的观点基本上属于二元论 的唯物主义观点。他说i “通天地,亘古今,无非一气而已……气一本也……无气则无 理,理为气之理”。®这实际上是用“气”来统一管理实践中的物质基础问题。在身心 关系上,黄宗羲倾向于王守仁的心学,以“心”至上,认为“人受夫之气以生,只有一 心而已,在天为气者,在人为心,在天为理者,在人为性”。®这种观点虽说在哲学惫义 上有唯心化的倾向,但重视人的心理活动在管理实践中的价值却具有特别的意义。黄宗 羲实际上是在承认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性的基础上突出了心理活动的重要性。
顾炎武对身心关系的阐述比较简单,受张载“太虚即气”的影响,他也用“气”来 解释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盈天地之间者皆气也”。③在身心关系中,“气”所代 表的生理基础是人心理活动的承载和体现者,“精气为物,自无而之有也,游魂为变, 自有而之无也”。®顾炎武认为,精神世界的变化都只是“气”的聚散而已。这种观点与 现代心理学对身心关系的解释颇具t般,而中国古代学者对身心关系的解释也大多认为 身是心之基础。.
(:二)人性假说
每每学者在管理心理学上提出一套理论1,大多首先提出自己的人性假说作为依托。 西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也是以人性假说的演变为线索的。对于人性的假说,黄宗羲的观 点较为明确,而顾炎武则比较模糊。
黄宗羲在其著作《明夷待访录•原君》中鲜明地提出了“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 的观点。在他看来,无论是万人上的君王还是普通的黎民百姓,都是“自私”、“自 利”的个体。他认为,自有人类社会以来,每个人便都为自己谋利益,不帮助别人,也 不侵犯别人。天下人有共同的利益,却不会有人组织他们去谋取;天下人有共同的危 险,也没有人带头去消除,这是百姓之“私”。而古代的圣君是不为个人谋私利但为天
①②《黄梨洲全集》。 ③•④《肇域志》。
下人谋幸福的,后世的君王不明白这个道理,于是视“食于人”为一己私利,不认为为 民谋利是君王的义务,于是天下之利尽归君王,天下之害尽归百姓。君王将自己的私利 当成天下人的公利,“敲剥天下之骨髓”以满足一人之淫乐、甚至视天下为莫大的产业, 传于子孙,享受无穷。因此为夺帝位,历史上战事连连,人民肝脑涂地,而君王二旦失 去帝位,子孙亦受尽灾祸。这样看来,君王之“私:”尤其甚之。儒家大师孟子说过“人 之初,性本善”,法家荀子说过“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黄宗羲的人性假说可以用一 “私”字概括。从积极的意义上看,这尊重了个体的需要;从消极的一面看,黄宗羲忽 视了人性中的利他性,也忽视了人类社会的集体性。黄宗羲的人性假说与西方学术界的 “经济人”假说相近。‘ •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