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乾《向曾国藩学习识人用人》视频课百度网盘下载
曾国藩说“智即明也”。可以这样说,明乃是智的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古人常将 明与智合称为明智。人只有明智,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养成理性的品格,克制自发的 感情和盲目的意志,才能对人对事采取正确的态度和行动。
林乾《向曾国藩学习识人用人》视频课百度网盘下载
'对于智的培养途径,古人曾专门有所论述,其中最简洁的概括便是《太学》所说的 “好学近乎智”。古人所以强调勤学对于智的重要意义,是因为智不仅是品德,而且还具 有智慧、知识、才能等意义,人们要想对事、对理、对人、对己皆能明智,是离不开智 慧、知识的,而这些必须通过学习来培养。
3. 诚实守信
“诚信”是儒家道德的重要规范,也是我国的优秀道德传统。千百来,中华民族 视城信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使诚信成为立身之本。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责任, 它推动社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正常的政治经济秩序。
早在春秋时期,古人即以诚信为美德。自孔孟以降,历代思想家如周敦颐、二程、 朱熹、王船山等均对“诚信”有过精辟的论述。诚信乃真诚与信实之义,二者在本质上 是相通的。许慎《说文》中说:“诚,信也。”又说,“信,诚也。”不过,“诚”的内涵 更广泛些,而且带有根本的性质。“诚”是“信”之体,“信”是“诚”之用。就是说, 信生于诚,无诚则无信。此外,就内涵而言,诚要广于信。朱熹说:“倩不足以尽 诚。, .
“诚”付诸于道德实践便表现为“信”。诚信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T;三个
“无便曰无,有便曰有。若以无.为有,以有为无,便是不以实,不得谞之信。”②对 人不能作无稽之谈,做到“君子之言,信而有征”。®
(2)信守诺言
“信”最常取的是信守诺言之义,“信”字在《论语》中被提及三十八次。孔子、孟 子曾谆淳教导人们要“朋友信之”,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⑤不可“口惠而实不 至”。©要严格践约,不违背自己所许的诺言,做到“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 时刻不易”。®切不可“面诺背违”、“阳非阴是”。
要做到“言故行,行故言”,®言行一致。所以朱熹作了这样的说明:“信是言行相 顾之谓。”©古人之谓“信”不仅可以指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关系,也可以指商人在交易 中的契约关系。在经济活动中,将诚信引为经商原则,在中国由来已久。管子强调: “非诚贾不得食于贾”。®荀子也推崇“良贾”,以为“商贾敦‘悫无诈,.则商旅安,货财 通;而国求给矣”。④大商人出身的吕不韦认为良好的商业道德是“万利之本”。⑤故诚 信又兼有实用主义色彩,可以成为商人致富的法宝。
由此可见,“诚信”不仅是精神本体,也可彰显为物质实体。其由精神实体演绎为 物质实体的过程,说明“诚信”的价值取向具有双重本质:道德至上主义与道德实用主 义9坚持诚信上通天道是道德至上主义;坚持诚信必有所得,是道德实用主义。这也 是与由小农经济的重农抑商到资本主义初步萌芽而不再轻商轻利的社会发展相适应的。 但无论在哪一历史阶段,诚信始终是为人处事的最高道德原则和第一行为规范。
4.重义轻利 ^
先哲讲义利之辨,,所要辨明的是,人们在处理利益关系时,究竟应从道X出发,以 道义为指导,还是从.个人私利出发,以私心为轴心?它又涉及精神、.道德价值与物质价 值孰轻孰重,公利与私利孰轻孰重的问题。也因此义利之辨成为中国道德史上的一大主 题。它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