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硬笔楷书系统练字课 下载
恕道的主要内容就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也就是说,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也不要送给他人。恕道的基本精神是肯替 别人着想,.其基本方法是将心比心由己之心去理解、推知他人之心。
赵老师-硬笔楷书系统练字课 下载
对于恕,古代典籍做 了理解和说明,如《管子•版法解》中说:“取人以己者,度恕而行也;度恕者,度之于己也。” 贾谊的《新书•道术》中说:“以己量人谓之恕。”《淮南子•主术训》中说:“内恕反情……由近 知远,由己知人”。这些议论,具体表述尽管不同,但基本思想是一样的,就是以自身的感 受去理解他人的感受,以自身的爱憎好恶去推知他人的爱憎好恶,从而设身处地去为他人 着想,这是一种视人尤己的高度同情心。
2.修己安人
道德修养是一种个人自我教育、磨炼的道德活动。是个人为了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 髙尚的道德格而进行自我锻炼、自我陶冶、自我改造的活动。它的内在动力,是自身力 求完善的道德需要。在中国古代,通常称之为修身。中国传统德性管理思想非常注重统 治者的素质,治国者的素质成为以德治国的关键环节,关系到治国的兴衰成败。而五常之 一的“智”的具体内容可以归纳为明是非,别善恶;识历害,通变化和善于知人、自知三个方 面。这些正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应该具有的品质。有了这些优良的品质,别人才会信服, 才能起到榜样带头作用。因此在这我们将“智”德命名为修己安人。, '
(1)明是非,别善恶 '
这是作为道德规范的智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和要求。孔子曾说:“知(智:)者不 惑。③智者所以不惑,.就是因为他能明辨是非。所以孟子说“是非之心,智也。”④后来荀 子对智作了这样的界说:“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c/’®轉是说,是就是是,非 :就是非,正确明辨是非就是智。它所要克服的就是是非不分,不辨善恶。后代的许多学者对智也作了这样的解释。朱熹说:“智则为明辨。”®陈淳说:“知得是是非非恁地确定是 智。”?^在中国古代,明是非和别善恶是联系在一起的,目的在于树立正确的道德认识。 古人认为,人们一旦养成是非分明的德性,就能不迷、不惑,从而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正 如北宋二程所说的“智明而后能择”。®总之,明辨是非是人们在道德活动中不可缺少的 理性指导。这也是圣人明君的重要德性。
(1) 识利害,通变化
智不仅要求对是非、善恶有正确的认识,还要求对利害,对事物之理、事1/的变化 发展有正确认识。孔子曾说过这样的话:“仁者安仁,.智者利仁”,®意思是说,仁者出 于仁义之心,自觉地安心行仁;智者因认识到仁德会带来长远巨大的利益而去行仁。在 这里,智已包含了对利害正确认识的内容。而欲正确识别利害,就必须对事物之理、事 物的变化发展有正确的认识。西汉董仲舒作了这样的概括:“智者,见祸福远,其知历 害蚤:(早),物动而知其化,事兴而知其归(归向、结局),见始而知其终。”©从这一 角度来说,智是要求人们具有远见、预见,所要反对、矫正的是人们的愚陋。只有这 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决断,保证言行得当,达到避害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效果。正如畫 仲舒所说:“其动中伦,其言当^如是者谓之智。”®因此,智不仅是德业也是事业成 功的保证6
(2) 善于细人、自知
'《论语》记载说:“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智)。子曰:知人。”⑦可见,正 确知人是智'的重要内容。所谓知人,就是善于认识鉴别并理解他人,由此,即可对他人 采取正确的态度。而对在位者来说,善于知人是正确用人的前提,更显重要。古人曾 说:“知者莫大于知贤”,®又说“智莫难于知人”,®这说明知人对君王的重要,同时说 明善于识别、选拔贤才,知人善任是君王应具有的品德。古人还认为,君主知人之智, 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治乱,《文子•徵明》中说道:“知人则无乱政。”这进一步说明正确地 知人并用人,方能保证政治清明。
除知人外,尚有自知。所谓自知,即是对自己的正确、清醒、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既要看到自B之所长,又要了解自己之所短。古人常将此二者作为智的两条并列的要 求。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者知人……知者自知。®先哲认为,正确地知人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