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一】Henry的宝藏口语全面提升 下载
在决策者身上,持中、冷静,不受情绪左右,是一种良好的决策心 理。意志是调动、调节和控制人的行为的精神力量,是克服困难、实现既 定目标的精神动力。决策心理中的意志因素,因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影响决 策的各个方面。
【三合一】Henry的宝藏口语全面提升 下载
战争充满着概然性和偶然性。战争的复杂性使决策者在驾驭战争的过 程中,困难重重。它是人们在一般工作中所不能体验到的。因此,意志对 将帅来说,是与敌生死较量的精神支撑。
在中国古代军事理论中,勇是顽强意志力的具体体现。没有勇敢精 神,在险恶的战争环境下,就谈不上意志力。但对将帅来说,仅有勇还是 很不够的。吴子说:“凡人论将,常观于勇,勇之于将,乃数分之一尔。” 勇对将帅而言,其值仅占数分之一。因为勇者必轻率交战,轻率则不细究 用兵的利弊。这种匹夫之勇是不可取的。因而将要在五个方面体现出良好 的素质:“一曰理,二曰备,三曰果,四曰戒,五曰约。理者,治众如治 寡;备者,出门如见敌;果者,临敌不怀生;戒者,虽克如始战;约者, 法令省而不烦。理、备、果、戒、约,从管理层面到心理层面,体现了 将帅治军统军的艺术和慎、勇、不骄等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这些综合要 素对将帅做出正确决策具有重要作用。
在将帅的精神素养中,虽然勇所占的比重不是很大,但它是个基础。 在勇之外,古代军事家更重视“刚”。刚是一种“浩然之气”。孔子说 “至大至刚”,即经过一番努力,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对将帅而言,“发强 刚毅,足以有执也。即有刚毅,才有足以凭借的力量。因此,吴起也强 调:“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兼刚柔者,兵之事也。
决策中的刚性心理,是决策者智慧和意志力的集中体现。意志力,关 系到将帅是否能真正驾驭战争;智慧,关系到将帅的浩然之气能否正常展 现。姜太公指出:“善战者,居之不挠,见胜则起,不胜则止。故曰:无 恐惧,无犹豫。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莫过狐疑。善战者,见 利不失,遇时不疑。失利后时,炱受其殃。故智者从之而不释,巧者一决 而不犹豫,®善战者的不屈不挠精神和无恐惧、不犹豫的刚性心理是他们 的优势所在。但这种刚是智者之刚,而非庸者之刚。只有智者、巧者,才 能面对重大决策,从之而不放弃,一决而不犹豫。
孙子指出:“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能用镇定之心对 付轻躁之敌,说明掌握了调理军心的方法。因此,孙子强调“将军之事, 静以幽,正以治” ®。即将军贵在沉着冷静而思虑深逮,这样才能达到以正 治乱的目的。
将帅在决策过程中,有了镇定的心理状态,才能持静待变,以静制 动。姜太公说:“安徐而静,柔节先定,善与而不争,虚心平志,待物以 正。”⑤安徐而静之下的柔节,是对镇定心理的一种升华。三国后期著名的 政治家、军事家司马懿,在运筹几项重大决策时,均不急不躁,集中体现 了“持中”的良好心理和把握柔节的髙超艺术。
公元231年,蜀相诸葛亮率军第四次北伐,进军祁山。司马懿奉旨西 调,屯驻长安,领兵与诸葛亮相抗。诸葛亮闻知魏国大军将至,移兵上郢 (今甘肃天水市)收割小麦。魏军诸将惧怕诸葛亮一旦粮足,难以抵御。 司马懿指出:“亮虑多决少,必安营自固,然后芟麦,吾得二日兼行足 矣。”®于是率军轻装急行,连夜赶赴上郢。诸葛亮击败魏军郭淮等部,司 马懿收缩兵马,依险拒守。蜀求战不得,粮草难继,遂撤军而退。司马懿 领兵随后跟进,却不与蜀军交战。魏军张郃等数次请战,司马懿均不许。 魏将认为他畏蜀如虎。司马懿无奈,遣将出城,均被为蜀军击败。后又派 张郃追击,遭蜀军伏兵射杀。事实证明,司马懿对诸葛亮的用兵了如指掌。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军10万,再次北伐,兵至渭水南面的五丈原。
司马懿率兵在渭水南岸与蜀军对峙。蜀军数次 挑战,司马懿总是坚守不战。诸葛亮为此送给 司马懿妇女服饰,讥讽他犹如女子一般惧战。 魏军将士也甚为不满,司马懿为稳定军心,上 表请战,但心中有数,知道诸葛亮难以持久。 诸葛亮对此评说:“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 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可见诸葛亮对 司马懿之意也明澈如水。司马懿在给其弟的信 中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 司马懿 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坠吾画中,破之必
矣。”@魏蜀两军对垒百余日后,诸葛亮病逝军中,蜀军佯攻而退。司马懿 不敢穷追,后又查看蜀军中营垒,见图书粮谷都已丢弃,才断定诸葛亮已 死,再下令急迫,蜀军早已走远。
历史上两位智者的博弈,均以熟知对手而显出其至深的谋变境界。但 其决策心理上的差异在魏、蜀两军交锋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鲜明。诸葛亮 一改早期平和的战略心态,在刘备之后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中,急于求成, 反而欲速则不达。在北伐中的浮躁情绪使其不能根据战场的变化适时改变 策略。相反,司马懿针对诸葛亮急于寻求决战的心理,镇定应对,充分体 现了“静以幽”的良好心理在两军对峙过程中所表现的巨大优势。因此, 在战略决策中怎样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尤为重要。
在构成情感的几种主要因素中,失去理性的“怒”对决策者心理的不 良影响最大。正如孙子所说:“君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他强调在失去平衡的情绪状态之下,怒而用兵往往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刘备对夷陵之战的决策就是这方面典型的反面例子。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