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后,我离开了学校。何平在半山平安桥村租了一栋400平米的简易厂房。“那段时间是最难熬的一天,工厂的设备不完善,下雨天工厂还漏雨,有时候泥鳅穿过……”经过多年讲述,贺平的语气看似轻松,但当时的困难却是他与“微光电子”漫长缘分的开始。
让一个马达脚踏实地
在接下来的三四年里,虽然日子还不好过,但微光电子开始陆续接到一些订单,并逐步完善。2002年,何平带领微光电子搬到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当时贺平只有一个原则,就是脚踏实地。“当时有两块地供我们选择,一块11.3亩,一块40亩。我反复思考。我觉得以我们当时的实力,要拿到一大片地会比较困难,所以选择了11.3亩。小一点没关系。从小开始。”2008年,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伟光在开发区昌达路新建了一家工厂,占地37亩。今年,Microlight生产了300多万台电机和风扇,产品销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国内著名企业如澳柯玛、意大利、土耳其UGUR等。
2009年,杭州微光电子设备厂改制为杭州微光电子有限公司.2014年由于效益上升,质量和口碑越来越好,微灯继续适应形势,上了三期76.8亩的项目。
雄心勃勃,最终上市
2016年6月22日,微光电子以股票代码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
或许,在我们看来,上市是贺平最幸福的时刻。他摇摇头说:“没有最幸福的事。上市只是理所当然。”。其实上市也意味着更大的压力,对社会更大的责任。
在全国电子元器件百强企业中,伟光股份排名第57位,进入全国盈利能力最强的电子元器件百强企业;在微电机领域,如今的微轻股份是业内“隐形冠军”:外转子轴流风机,国内第一;冰箱电机,世界第一;电解加工电机,技术在中国处于领先地位。
企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何平依然谨慎。“我们的曙光来自1998年的校办工厂改革。作为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我们应该珍惜改革开放的成果;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为和平时期的危险做好准备。一切必须从实际出发。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就不会盲目扩张业务。”
所以微光电子还是以电机和风扇为主。谈到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贺平表示,梦想是到2020年实现销售额10亿元,让员工收入进一步提高。
改革开放是一场永无止境的远征,一路走来,“曙光”其实成了照亮行业的“强光”。我们也期待未来余杭出现更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暮光”企业。
来源:余杭晨报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微光电子在余杭区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