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榕围猎ABC强化训练营 百度网盘
宇宙观,又称世界观,是指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 看法。体现中国人世界观的主要观念有:天人合一、整体 观、中庸观、和合与以《易经》为代表的对立统一变化观。
洪榕围猎ABC强化训练营 百度网盘
“天”指自然万物、宇宙世界;“人”指人类,指自身。天人 合一,是人与大自然、与世界的统一。人是自然的产物,是自然 的一部分,是自然界高级的物类。人的本性生成于天地的本性。 这种思想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儒、墨、道等学派中都有。[2]人是自然 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有以“道”为代表的内在规则和规律,人类 必须服从“道”的法则;人生的理想是天人的协调与和谐等,其
最基本的含义是肯定“精神和自然界的统一”。[3]
“天人合一”、“人亦天地间之一物”,意味着人与万物都是整 体天地宇宙的一部分。因此,作为部分的人应该与其他物类一样, 遵循天地这一整体的共通的存在法则(即天地之道),尽到人这一 物类和部分对于天地宇宙整体的责任(即尽人道)。人作为天地万 物、宇宙世界的一部分应当尽人之所应所能,是中国人的价值取 向。效法天地,从天地之道中引出立人之道,是中国哲学各流派
共同的价值取向,也是中国哲学关于人的存在的基本价值取向。
老子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之道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 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归,“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庄子也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 律,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 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境界。儒家对天人合一观念进行了
许多阐发。孔子主张以“仁”待人,也以“仁”待物,即所谓
“推己及人”、“成物成己”。《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 物育焉”。这都是在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不
讲“征服自然”,相反地,非常重视“顺应天时”。
在中国,“天”与“人”的关系实际上具有某种不确定的动 态变化性质,既不是人格神的绝对主宰,也不是对自然物的征服 改造。“天人合一”既包含着人对自然之道的主观努力、能动适 应、遵循,也意味着人对主宰、命定的“道”的被动顺从和
崇拜。[4]
“天人合一”源于原始农业文明时代人们对泛化的自然神的崇 拜,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各家各派共同的 基础,是中国文化最基本和主要的观念,同时也是中国人人生追
求的崇高精神境界。它体现了中国人的宇宙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 想之归宿。其他思想观念,都是在“天人合一”基本观念基础上
引申、发展而来的。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