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炜栋书法课 行草书临创转换 网盘分享
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辩证思维方法去考察管理发 展的理论和实践时,能够发现:在纷至沓来的管理丛林中,貌似柔 弱无为的柔性管理不仅具有超乎想像的强力有为的管理效果,而 且具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
吴炜栋书法课 行草书临创转换 网盘分享
柔性管理产生于中国的先秦时期,老子及孔子思想是其深厚 的理论渊源。当时,柔性管理主要体现在与政治的联姻上。
为了摒除当时的统治者刚强有为的管理方式所带来的战乱频 仍、民不聊生的不良后果,老子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 然”的基本认识出发,在政治管理上提出了“尊道贵德、居上谦下、 守弱用柔、因应变化于无为”的柔性管理方略,首开系统化的柔性 管理之先河。孔子随即以其执著的入世精神提出了“天地之性人 为贵,为政以德,德主刑辅,和为贵”的柔性管理思想,与老子柔性 管理思想相映成辉。为了给即将产生的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 朝——秦朝提供管理理论的指导,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编著而成 的《吕氏春秋》对各家思想博采众长,熔铸了其独特的“行德爱人、 君道无为、正名审分、因民之欲”的柔性管理思想。然而,从历史的 实践看,在秦朝对此不予理睬而自取灭亡后,它却被西汉的有识之 士看中。于是,陆贾在尊重客观现实、注重审时度势的务实态度的 指导下,强调管理应“因世而权行、道莫大于无为、行以仁义为本、 宽以待民”,从而显示出顺天应人的管理智慧,启蒙了西汉初年的柔性管理理论和实践。
西汉初年,我国政治管理中的柔性管理实践成为柔性管理史 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其时,在上层管理者刘邦、惠帝、吕后、文 帝、景帝以及萧何、曹参等的自觉遵行和提倡下,在贾谊等思想家 不懈的理论探索中,柔性管理在汉初六七十年间盛极一时,使国富 民丰,人民皆怡然自得。于此,淮南王刘安组织宾客,对柔性管理 实践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强调了柔性管理“遵循规律,因时而 变;顺应人性,因势利导;群策群力,因资而用;遵依法度,因道全
法”等具体内容,从而将古代柔性管理的理论研究推向了最高峰。
东汉时期,极力推行柔性管理的最高管理者是刘秀。作为开 国皇帝,刘秀能够完成国家统一,安定社会秩序,重现中兴盛世,在 于其能够以柔治理天下,即:示人以柔,而以柔克刚;示人以弱,而 以弱致强;示人以无,而以无生有;示人以静,而以静求变。
三国时期,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的高祖之风,使之对柔 性管理的实施显得游刃有余。在管理实践中,他所表现出来的“仁 德爱民、礼贤下士、守弱用柔、追求和谐”的管理行为,使其由无立
锥之地的落魄贵族成为蜀汉政权的开创者。
魏晋之后,由于封建王朝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的现实需要,柔性 管理逐渐被刚性管理所取代,除偶尔一试锋芒外,很少再被实际运 用,柔性管理思想失去了应有的光芒。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随 着玄学的出现、道教的发展,强调自然无为、因人之欲的柔性管理 思想逐渐与政治疏离,转向社会文化和生活领域,衰变为清谈之 资,甚至蜕化为养生之学乃至宗教。唐宋时期,在社会经济发展的 需求下,以一些开明皇帝如李世民、李隆基、赵祯等为首的统治集 团,对汉初柔性管理进行反思并在一定程度上实践躬行,从而实现 了人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的安宁和谐。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