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适INFP的创业课 声昔TV 网盘分享
发散性的思维强调的是理论的构建, 收敛性的思维讲的是实证的检验,两者不可偏废,且只有 在保持着一种均衡的张力的情况下,理论才能实现良序的 发展和进步。
李适INFP的创业课 声昔TV 网盘分享
理论的构建一定要有理论的展开, 一定要形 成你的分析框架, 一定要有论证的过程。我们现在最怕 看到的本科、硕士、博士毕业论文,通篇就是现象的描 述。各位要清楚,我们做的不是研究报告,我们要的是研 究,对简单现象的描述并不构成研究本身。研究的展开, 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们现在太重技术、太重工具,只 关注经验,而忽略了理论和理论构建的可能。那么理论怎 么来?我之前反对以占有为唯一目的,但我在这里又必须 强调,对经典知识或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形成学术研究 脉络的基石。比如某一个经济学问题的研究,你只需去关 注谁是最前沿的,谁代表了最高的水平,最具有冲突与矛 盾的地方在哪里。所以说做文献可以参照一个 “T” 型标 准,竖代表的是深度和经典,讲的是在某一个特定的研究
领域或学科,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和观点是什么,你需要对这一领域的发展脉络烂熟于胸。横代表的是宽度和前沿, 也就是这一研究领域目前最前沿的问题和观点是什么,最 具争议和冲突的地方在哪里,同时最有可能创新的地方在 哪里,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抓住问题的实质。我们必
须养成阅读经典和前沿文献的习惯和意识。
其三,要善于提出问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讲 学问的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 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 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极为精到,他这 里讲的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三重境界,如 果我们有过深究学问的切身体会,会发现这一比喻是如此 恰当。我们讲的切身体会主要是指提出一个真问题的经历 与体验。我们很多研究生一讲到毕业论文选题,最希望的 就是老师给他一个题目,命题作文最好,我极为反对,毫 不犹豫地反对,包括本科生,不应该给学生指定题目。为 什么?在我看来,发现问题、对问题的判断代表着我们培 养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它的重要性绝不亚于解决问题的 方法或过程。发现一个有价值的问题绝非一件简单的事 情,发现问题首先需要敏感性、洞察力、判断力这一系列 的能力,同时还需要足够的理论支撑,使你可以在这样的 问题上形成充分展开,如果没有这些基础,是不可能提出
一个真正的问题的。德鲁克讲过,研究者的任务不是解答问题,而是提出问题。托克维尔在他著名的《旧制度与大 革命》开篇,就讲述了他提出问题的心路历程:“但是选 择哪个主题呢?成功机会的一半以上就在于提出问题,不 仅因为需要找一个公众感兴趣的主题,尤其因为需要发现 一个能使自己也为之振奋并为之献身的主题。”我们发现, 人类思想史上那些光芒璀璨的论著,无一例外地都是由于 其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韦伯穷其一生就是要探究作为 一种独特文明形态的资本主义为何在西方世界出现,而班 杜拉对于偶然性的好奇开创了认知心理学理论,成为新行 为主义的代表性人物。所以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是不可替代的,不可省略的,代表了一种积极主动地思考 的训练和习惯、意识。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