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老师开窍金方亲传班 网盘分享
人们应当懂得天地万物循环往复、相反相成、不息不止的自然常理,为人处世更要符合自然常理
乔老师开窍金方亲传班 网盘分享
这便是“知常”。如果能通达常理,便能消弭人与人之间因道德价值而产生 的分歧,消除你我、美丑、善恶的狭隘区别,正如《尚书·君陈》所说:“有容, 德乃大。”有容方能大公无私,称王天下,统御万民。天子受命于天,天出自然, 符合道体,道体恒常,故能持久,“没身不殆”。相反,“不知常”后果如何?“妄 作凶”,所作所为背离常道而凶至矣。万物发展都必然经历自弱至强、盛极 而衰的过程,“物壮则老”,人或事物发展到顶峰的一刻,便是其衰败的开始。 所以, 一味争强好胜,追求所谓的极致与完美,是违背自然常理的,是“不道”
的。既然不符合自然常理,便要尽快停止,重新回到自然常道上来。
如果人们知晓并认可自然常理,那么也能从自然中悟得处世之道。天地 万物循环往复、相反相成、不息不止的自然常理,映射在处世之道上, 一言
以蔽之,便是“柔胜刚,弱胜强”(见《老子·第三十六章》)。老子认为,
一个人如果想成就某件事,就要把自己放在那件事情的对立面上;如果想保 持某种状态,首先要维持住与愿望相反的状态,“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见《老子·第二十八章》)。你看那水,至柔至弱,无相无形,处方则方, 在圆则圆,无规可循,无矩可依,身处下端,为众人恶,所谓“天下莫柔弱
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见《老子·第七十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 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
老子对水是有特殊感情的,给出“几于道”的至高评语。水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见《老子·第四十三章》),老子高唱着水的赞歌, 饱含“无为”与“无不为”的辩证哲思。之后,在《老子·第七十八章》中,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一句点明要害,可惜的是“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虽然如此,老子仍不住地劝导人们要守住柔弱,不要追求强之又强,以免万 劫不复。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见《老子·第 二十五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见《老子·第四十章》), 世间万物处于循环往复的“反”的自然常道中,所以守住柔弱便守住了发展 的生机与可能,其中更存有走向鼎盛的天机。为了守住柔弱,老子总以“赤 子”“婴儿”作比,认为“婴儿”的至柔至弱就像万物本来的面貌,即“朴” 的状态,也是“道”在人间最真切、最可感的表露。为此,老子对“婴儿”也不吝赞美之词,恨不得自己立刻退回襁褓: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抟。骨弱筋柔 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腹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见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见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见《老子·第十章》)
“婴儿”代表着弱,弱能胜强,“赤子”代表着虚,虚而不盈,所谓: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见《老子·第十五章》) 这种状态在老子处世之道中随处可见、 一以贯之,进而化身成为各种方面的 细节要求:如静如止水,“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见《老子·第 四十五章》);如大智若愚,“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见《老子·第二十章》);如以退为进,“功 遂身退,天之道”(见《老子·第九章》);如戒奢从俭,“是故甚爱必大费, 多藏必厚亡”(见《老子·第四十四章》);如安以生动,“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见《老子·第十五章》);如知足常乐,“知足不辱,同“不欲盈”恰恰相反,世间崇尚奢华,人们贪得无厌,政客明争暗斗, 商人唯利是从,这一切都因欲望而起,《老子·第十二章》就论及此: “五 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 货令人行妨。”所以,根除人性之欲是老子的理想之一,也是他提出解决春 秋时代纷争的治本之策,所谓: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关于人性好利多欲的观点,老子早于荀子、韩非子提出,做了先行者,不同 的是,老子的手段更加决绝,认为百姓只需要吃饱,而不需要思考,最终发 展出愚民政策。而欲望、利益,与自私、自利从来都是孪生兄弟。老子为拯
救世事, 一方面倡导弥除人欲;另一方面,也谈不为一己之利的无私: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