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数控加工工艺实战课荣哥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
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旨在把客观对象的各种抽象 规定在思维中综合起来,从而在思维中再现客观对象的整体,取得关于对象的真理性认识。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合理地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关于运用这一方法的合理性原则,可以 概括出若干条款,其中有两项原则更为基本。第一,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必须把握住客观的具体。
客观的具体(或称实在的具体)是被研究的客观对象,马克思 又把它称为“实在的主体”、“研究的主体”。他强调说,在思维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中,要时刻把握住研究的主体, 一定要 让主体“经常作为前提浮现在表象面前”。这实际上提出了运用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的唯物论原则。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起点 是抽象的规定,终点是思维的具体,中介是一系列范畴,这往往 使人造成错觉,以为这一过程是与客观实在无涉的,甚至以为实 在的具体是主观思维的产物。因而马克思特别强调要让实在的主 体经常浮现在面前。
遵守这一原则还有方法论上的意义。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 法是建立和构造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按照什么样的逻辑顺序安 排各个范畴、进行范畴推演,从而建立起范畴体系,是受客观对 象各个方面的联系情况制约的。要在思维中再现对象的整体,范 畴体系中诸范畴的联系和转化必须反映客观对象各个方面的联 系。按照继起式的逻辑顺序或者按照从属式的逻辑顺序或者在两 种顺序相交替中去构造范畴体系,都必须以对象各个方面的客观 关系为根据。否则,范畴推演就会陷入逻辑主义,所建立的范畴 体系就不能再现客观对象。马克思在对《资本论》的逻辑体系进 行构思时,充分研究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体系。他指出,古 典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体系有三个根本缺陷: 一是体系内的循环论 证;二是跳过必要的逻辑中介,强求形式上的一贯;三是体系的 结构不合理。以第三个缺陷来说,亚当·斯密在他的代表作《国民
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对范畴次序作了如下的不合理安排:分工——货币——商品的交换价值—商品的交换价值分解 为三个基本阶级的收入。而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 学及赋税原理》 一书中则跳过必要的逻辑环节, 一开始就假定工 资、资本、利润和一般利润率的存在。 一些庸俗政治经济学的
学者更炮制了一个资本——利润、土地——地租、劳动—-工资 的三位一体的公式,把本来不能综合在一起的命题综合在一起,
把利润和地租说成是与工资同样的社会收入,抹煞了剥削和劳动 的界限。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体系在结构上存在着不合理性, 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根本的原因在于那些经济学家没有理解被
研究对象各种规定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脱离了客观具体去构造 理论体系。斯密和李嘉图的经济理论虽然有精华之处,可是,由 于他们没有把握住实在的具体,致使所建立的政治经济学体系不 能正确地反映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