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琰 学习路径家长训练营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
语言都是由语音、字形、语义和语境四种要素构成的。有些语词 音同形不同,因之意义也不同;有些语词音同形也同,但由于语境不同,意义也不同;有些语句形同音不同,意义也不同 ……如果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去表达某种含蓄的意义,就是谐音法。
谐音是一种修辞法,其作用在于使思想表达得更含蓄、曲折,给人印象更深刻。例如:
有二人,自认为才华出众。 一天,他二人同游于山川之间,诗兴大发,乃吟出一联云:
“看见两只鹅,慢慢走下河。”忽然,发觉自己的诗太妙了,像这样的天才必然短命,所以二人又痛苦不已。
恰好,欧阳修这时赶到,问为何痛哭流涕。二人据实以告。欧阳修遂加上“白毛浮绿水,红掌泛清波”二句以成诗。
二人觉得此人作诗平淡无味,比起自己还差十万八千里,于是说: “咱们去拜访当代大诗人欧阳倏”,欧阳修纠正应为“欧阳修”,不是“欧阳倏”,并答应陪他们一块去。
三人乘船行之江中,那人诗瘾又发,乃出口一联句: “三人同一舟,去访欧阳修。”欧阳修紧接着说:“修也不知尔,尔也不知修(羞)。”
欧阳修利用“修”和“羞”的音同,恰到好处地讽刺了那两个狂妄自大的人。谐音法作为修辞的作用,在于提高感染力,这是语言的艺术,而不是逻辑问题。
对句人也不甘示弱,因势反驳,但很文雅、堂正,以“正经”与 “杂种”相抗衡,妙在“老子”一语。老子要作两种解释: 一种是老子 姓李名耳,乃是我国道家鼻祖,与孔子、孟子、墨子、荀子等诸子一 样,是历史人物;第二种是自称“老子”占人便宜。反击利落而有教养 。
一语双关,是语言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双关的发生,有多种原因, 比如一音多字, 一字多义,同音谐音,同言异义等;同一句话,不同 的场景,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情绪都会有不同的理解。 人们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时,应当根据听者的理解水准来选择、组织和 调整语言形式,以免因歧义而产生误解。但另一方面,出于某种需要, 人们又可利用语言的多义性特意制造歧义;或利用歧义,巧钻空隙,以达到某种目的。
各种语句,都是由词语组合而成的。语词排列组合的先后顺序不 同,会形成不同的语义。如果巧妙地改变词读,有时能新意顿增,有出人意料之功效。
例如:明朝有一位才智出众的大学士,名叫解缙,从皇帝到文人 学士都敬重他。有一次,皇帝向他展示一把外国进贡的名贵折扇,请 解缙在扇面上按扇面的画意题字。解缙接过一看,扇上的画是按唐朝
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诗意画成的。这首诗原文是: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解缙即席挥毫而就,呈给了永乐皇帝。皇帝见诗,心中大喜,当 着满朝文武官员夸奖解缙的才学。谁知解缙写诗时,不小心把第一句 中的“间”字漏掉了。虽然他和皇帝都未发觉,朝臣中却有个汉王高 煦发现了,他本来就视解缙为冤家,便想借此机会除掉他,就向皇帝 奏道: “解缙自恃其才,目无君主,竟敢借为折扇题字之机,潜心戏 君欺主,如此狂乱之徒,今不杀之,后必酿成大患!”皇帝听罢看扇, 果真漏了字,便勃然大怒,即令将解缙斩首。解缙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皇帝不解,对解缙说: “你笑什么?”解缙从容答道:“我当为了何 事,这全是误会,请圣上息怒,听为臣慢慢讲来。”于是解缙解释道: “这是我新作的一首《凉州词》,跟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仅一 字之差,且我的是词不是诗,王之涣写的是诗不是词。”接着他当众念道 :
黄河边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解缙念得有声有色,大臣们赞不绝口,高煦无话可说了,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解缙领赏而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