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管理实战课 石林君山老师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
建筑的本质是人类把外在的“本无精神”的东西 改造成可以表现“精神”的东西:“在建筑里最内在的东西本身所借 以尽量表现出来的是处在空间关系中的感性物质材料体积。运用这 种材料不可能有其他办法,只有不让这种堆成体积的物质材料不单 凭它的物质性而发挥作用,要把它打得稀烂,破成碎片,然后从其中显出紧密的融贯性和独立的外貌。”①这说明建筑体现了人的精神 创造性。由于不存在直接模仿的对象,建筑充分体现了人类自由 的、创造性的思维,因此,建筑就被人们纳入了艺术的范围。人造 的建筑物当然是艺术品!用这个艺术的原则和标准来审视人类创造 的建筑物,例如金字塔、巴别塔、印度塔、阿拉伯民族的宣礼塔、 埃菲尔铁塔、罗马的圆拱顶教堂、基督教的哥特式建筑和中国的长 城、紫禁城等建筑物的形式都不是自然的、天生的,而是人类通过 创造性的思维想象出来的,并且是把人们预设的形式按合目的、合 规律的方式创造出来的。这些著名的建筑充分地体现了艺术作品的 “人工性、创造性、技术性、预设性(想象性)以及形式上的‘合功 能、合目的性’”等美学特征。试问,谁又能够否认建筑、园林不 是艺术创造活动?谁又能否认建筑、园林作品不是艺术品呢?
第二,艺术与技艺密不可分。超常的技艺就是艺术,艺术品就 是超常的技艺的体现;技艺的最高境界是艺术,艺术是技艺者追求 的终极目标。
在中国古典籍中,“技,巧也。”(许慎:《说文 ·手部》)反之, 段玉裁注:“《工部》曰:‘巧者,技也。’技艺也。”技艺为巧,巧就 是超常的“才艺”。所以,巧匠就是有才艺的人。所谓“艺”,按《广 韵 ·祭韵》的解释,“艺,才能也”,也是指才能、技艺,即多才多 艺之人。可见,在古汉语中,“技”与“艺”几乎是同义词,可以互 用。按照20世纪西方美学家的说法,现代的西方人译为“艺术”一 词的 Techne, 对古希腊人来说,“它意味着有技艺的生产。它包括 建筑师、木工和纺织工的劳动。他们把这个名词应用于人(相对于 自然)创造的各种工艺,只要这些工艺是生产性的,而不是认识性 的,依靠技艺而不是灵感……他们坚信在艺术中技艺是最重要 的”②。古代希腊人“这样一种艺术概念不仅包含了建筑、绘画、雕塑的共同特征,而且也包含了木工和纺织工艺的共同特征。希腊 人并没有一个专门概括优美艺术,即建筑、绘画和雕塑的名词”①。 总之,“早期的希腊人并没有创作的概念,他们把艺术称为技 能”②。同样,印度古典美学家都认为艺术家成功的因素是天才、 学问和实践。其中实践主要是指学习创作的技巧。《绘画的特点》 中说,要成为“一个全面的和杰出的绘画行家”,就要从梵天那里 “得到有关绘画的尺寸、有代表性的特点、比例、形式、装饰和美 的知识”③。在印度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六十四技艺”的说法。 《欲经》中所说的“绘画六支”也是专谈绘画技巧的。在梵语诗学中, 从庄严论到风格论到“情味”理论和韵论、曲语论的探讨中,始终 把技巧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许多诗学著作对技巧的具体细微的探 索达到了繁琐的地步。这说明印度美学理论对创作实践中技巧的 重视。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