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献初 解字讲经

admin 0 0
万献初 解字讲经

百度网盘课程

通用入口链接!10000G.课程都有!一起学习吧!

立即点击↓ 获取课程!

万献初 解字讲经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

语言是用词语组成的,但是语词还有其模糊性,如一词多义等。因此,  作为判断的语句与判断本身并非一一对应。有时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  句表达,例如,“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所表达的含义一样,但所表达  的情态却不一样。有时同一个语句由于断句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含义,如旧 时算命先生说的“父母双双不能磕伤一个”,就是一个利用不同的断句解释  不同情况的故意玩弄一句多释的诡辩。有时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  有不同的含义,如“一把好手”和“有点嘴不严”就是如此。在评价一个人  的能力的语境中,“一把好手”可以解释为“精于某种技艺的人” “能力很  强的人”;而在介绍一个人一只手有残疾时,也可以含蓄地说他“一把好手”。 同样,在评价一个人好翻闲话时,我们可以形象地说他“有点嘴不严”,而在说一个人为豁唇时,也可以含蓄地说他“有点嘴不严”。

但是,上述故事中的那位明知各自缺陷却又花言巧语的媒人,却偏偏利 用了这种语词歧义,把不同语境中的不同解释,故意含含糊糊地搅在了一 起。因此,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这些语词相同的判断实际上表达了不同 的含义。但由于这两人当初从心理上认定了解释这些语词的语境,故而没 有细究,所以当媒人提出她当初的解释是另一种语境下的解释时,他们也只好哑口无言了。

按我们前述对语境问题的介绍, 一个多义词究竟表达什么确切的含义, 是可以通过具体的语境来明确的。因此,语境具有消除语词歧义的功能。用 在消除含糊其词的诡辩上,方法也很简单:多问几句话,确定是在什么样的

语境下解释所要清晰了解的词语,又如何以此形成确定的判断。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242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