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数学概念都是与混合过程相关的。数的概念 本身所指的就是从个别单位到复合的集合的过程。最终的 数不属于任何一个单位,而是描绘了获得群组单位的方式。 因此,甚至也不必将“六等于六”这个陈述看作是一种单 纯的重言式,而是将其理解为:支配一种特殊结合形式的 数字六产生了作为下一步过程的材料的特征的数字六。只 作为单纯静态数字的实体已不再存在,只存在从世界一过 程中抽象出来的各种不同过程中发挥自身作用的数。
因此,“世界一过程”的概念可理解为过程的总体概 念。必须把最高存在的概念运用到合成过程的现实事物中, 即运用到不局限于历史领域中任何特殊时期的材料的现实 中。这个概念所具有的概念欲望的无限性是其现实的基础, 而此种概念欲望与从“世界一过程”中接收到的材料之间 的融合产生了其过程形式。在世界中,这个概念一直以生动经验为目标,积蓄潜在可能性并整合成就。过程的形式 与产生过程的材料相关,而结果是统一化了的结构,将自 身假定为在未来历史世界中起作用的一种材料。
我们的经验材料分为两种:已实现的事实性和事实的 潜在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可进一步区分为两种:纯粹抽象 的可能性,与材料或结果中实现的特殊关系无关;因与实 现密切相关而获得接受的可能性。后者是动因,支配结构 形式以产生结果。这种支配产生了一种具有活力的规定性, 借此,材料得以保存或丢弃。
只要材料存在着广泛的相互一致性,具有活力的合成形 式就能够将这种一致性转化到结果中,以此来保留对于未来 的统一性。在此,我们拥有的是在小幅变化中维系大规模同 一性的基础。行星、岩石和生物都见证了这种对同一性的广 泛维系;但是,它们也见证了这种维系的偏狭性。在已实现 的现实中,没有任何东西与之前的自我保持完全的同一性。 在已实现的现实领域中,这种自我同一性是偏狭的:它适用 于某些目的,支配着某几类过程。但是在其他过程类型中, 差异是很重要的,而自我同一性是一个有趣的虚构故事。例如,若为了继承现实的遗产,一个三十多岁的成年人与从前 那个出生不到十个月的婴儿基本上是同一的;但是,若驾驶 一艘游艇,成年人则与孩童有着本质区别,同一性由此退化 为一种形而上学的无关联性。只要保留同一性,自然规律就 自然存在。只要同一性衰减,这些规律就会更改。但是更改 本身也可能是合乎规律的。个体的变化中也可能会显示出一 种变化规律,例如,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改变。然而这种变化 规律自身也会改变。例如,物种的兴衰,文明的起落,或天 体历经一系列阶段后的逐渐形成。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