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概念出发形成概念,另一种情况是演绎。他有了某一事物的整体概 念,结合表象或更多的特征性概念,形成这个事物的某一种类的概念。例 如,有了“人”的概念,结合胸部的样子、表象或者关于生殖系统的更多 概念,他能得出“男人”的概念和“女人”的概念。
从概念出发形成概念,最后一种情况是归纳。他有了许多个事物的概 念,结合表象或更多概念,形成这些事物的共同性的概念。例如,有了 “锄头”的概念,有了“铁锹”的概念,有了“斧头”的概念等等,这些概念的共同之处是“能干活”,于是又形成了“工具”的新概念。
人们不断地将越来越多的表象形成了越来越多的概念。所有概念都是 这样以分析为基础,或直接从表象归纳而成,或从已形成的概念出发结合 表象或更多概念被综合而成、演绎而成、归纳而成。
在早期,人们形成的许多概念都是模糊的、不明确的。随着语言的丰 富和概念的增加,如后面将要描述的那样,人们开始从符号、内涵、外 延、外延的数量属性、内涵的数量属性五个方面来衡量概念是不是清晰的 和确定的。
前面已经说过了,我们实际的思维是形象思维和概念性思维交织混合 在一起的情形。两种思维经常相互补充,也经常相互干扰。
我们已经知道,古人的形象思维比我们强,因为那时还没有现在这么 多的抽象概念来干扰他的形象思维。
反过来,形象思维也经常干扰我们的正常的概念性思维。
企业家思考是否投资建一个工厂,本应扎扎实实进行一个完整的概念 性思维的论证,有利因素是什么,不利因素是什么,已具备的条件是什 么,尚未具备的条件是什么,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什 么,等等,但脑中突然闪现的一个产品供不应求的热闹情景,就可能打断 他的概念性思维过程,从而使概念性思维的分析、归纳、综合、演绎过程 产生漏洞,未经过严密概念性思维的论证就匆忙做出了投资的决策。
一个人要不要跳槽,本应该是经过概念性思维论证后才能做出的人生 决策。但是,某一天上司的一句不经意的玩笑使他脑中闪现一幅自己被羞 辱的画面,接着又闪现出一幅自己跳槽后上司手忙脚乱和拼命挽留的图 画,于是事关人生的跳槽决策就做出了。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