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财务管理成长课 进阶合集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
概念的数量属性,但它们那种既忽略人类客体动机性又依靠归纳同一计 量单位的做法,在社会领域归根到底是行不通的。例如,经济学中的各种 各样的效用理论,不管是基数效用理论还是序数效用理论,都在试图将不 同的需求归结为一个同一的位于逻辑树上层的效用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 立一些数学模型。其中序数效用理论追求同一计量单位的做法比较隐蔽, 但有数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如果几个数量没有统一计量单位,根本不可能 比较其大小或按大小进行排序。人类实践也证明效用理论的作用极其有 限。它所用的各种数学模型顶多起了一些简化抽象思维的片段描述的作 用。
约翰 ·罗尔斯等人又回到伦理、契约等尽力避开概念的数量属性的不 准确的抽象思维方法的道路上,人类行为动机也不是他们重点关注的领 域。
包括阿罗在内的一些公共选择理论研究者,人类行为动机是他们的理 论基础,但是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不可能性定理”让他们陷入迷 惑。
所有这些理论家的共同之处是,都没有在传统抽象思维方法的基础上 再前进一步,走向科学具象思维的道路。他们不知道,在现代统计计算水 平的条件下,多个概念的数量关系格局就是很有实际意义的多个概念的数 量属性关系。而多个概念的数量关系格局既不需要在不同的概念间建立传 统数学模型,也不需要在不同的概念间比较数量属性的大小。它只需要随 时度量同一个概念的各个单个外延的数量属性,并且随时将这些同一个概 念的各个单个外延的数量属性进行加总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概率 分布特点的处理(它们本身就具有相同的数量单位,可以直接相加)。剩 下来的问题是怎样理解多个概念的数量关系格局的定义,和怎样考察多个 概念的数量关系格局及其变化。
我们总可以按一定的近似程度将个人选择通过加总数、平均数、中位 数、众数、概率分布特点而视为社会选择,因为我们是把同一种选择相加 减,它们的数量单位相同。最后得出的是现时点的社会共同体的需求格局。例如,在某时点,甲的需求格局是:2x 、y 、3z 、4m 、2n; 乙的需求 格局是:x 、3y 、2z 、m 、5n;丙的需求格局是:2x 、4y 、z 、3m 、4n;于 是我们可以假设在同一时点由甲、乙、丙组成的共同体的需求格局是:(2 +1+2)x 、(1+3+4)y 、(3+2+1)z 、(4+1+3)m 、(2+5+4)n。 这个格局就是该时点设计公共政策的基础。
传统的公共选择理论的误区在于,它总想确定一个选择个体的多项选 择的偏好顺序,或者先归纳出一个选择个体的多项选择的共同本质性选 择。例如,甲的需求格局或多项选择是2x 、y 、3z 、4m 、2n, 传统的公共 选择理论总想先确定2x、y 、3z 、4m 、2n的大小顺序,如2x>y>3z>4m
>2n, 但要完成排序,就要求这几项选择有共同的数量单位。传统的公共 选择理论都因为无法完成排序的任务而把它留给了选择个体的内省和自主 表达。我们先假设(仅仅是假设)每个选择个体通过内省和自主表达能完 成自己的多项选择的排序,但接下来从每个选择个体的多项选择的排序出 发来形成共同体的集体排序的任务依然无法完成。如果甲的排序是2x>y >3z>4m>2n, 乙的排序是5n>x>3y>2z>m, 丙的排序是:3m >2x> 4y>z>4n, 那么由甲、乙、丙组成的共同体的排序怎样推算出来?阿罗 说那是不可能的。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