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讯解决的只是语法信息的问题,它所要求的是信息形式变 换中的保真性。但信息的内容如果不被信宿所理解识别,那么,信息 是没有什么用的。信息的内容就是语义信息,语义信息涉及到信源与 信宿之间的关系,如果二者构成信源信宿关系,即有共同的编码解码 机制,那么,信源发出的语法信息可以被识别,转化为语义信息。信 宿接收了语义信息后会发生相应变化,这种由信息引起的变化和效用 就是语用信息的产生,如果语义信息不转向语用信息,那么也是没有 什么用的。所以,复杂对象的完整的信息处理是一个由语法信息向语 义和语用信息的转换过程。在信息处理过程中,语法信息往往对应于信息的输入获取阶段,语义信息则对应信息的识别阶段、语用信息对 应于信息的输出阶段。
(五)思维是广义信息过程
1. 思维是涉及语法、语义和语用的广义信息过程
一提到信息处理,人们往往习惯于应用1948年申农在“通信的 数学理论”一文中创建的信息论。但是正如申农自己强调的那样,申 农信息论是针对非常特殊的问题的(即:通讯问题),未必适合于心 理学或其它一些科学领域。申农信息论的核心本质是一个数学分支, 它是建立在统计数学基础上用来解决通讯问题的理论。按照通讯工程 的要求,这种理论只需要关心信号“波形的复制”(即:只关心形 式),不必要关心它的内容和价值,用信息科学的术语来说,申农信 息论是一种统计型语法信息理论。它是通信领域的有效理论,但不足 以解决心理学、思维和智能等一类更复杂的信息问题。遗憾的是,很 多从事思维研究的人有意无意地忘记了这位大师的忠告。在现有的心 理学和思维研究中有一种倾向即盲目地不加限制地将申农信息论概念 及信息量度方法引入或照搬到心理学和思维科学的研究中,似乎将心 理的研究和探索变成了形式化、量化、二进制化,甚至用电子计算机 可处理的东西就可以科学地解决心理学或思维问题了,这条路看似可 以走,但实际走不通。作者以为,在申农信息论范围(即语法信息处 理)内不可能解决人的心理或思维问题。还有一种倾向走向了另一种 极端即认为狭义信息论不能解决心理或思维问题,由此也否定了心理 或思维本质上是信息过程的正确观点。它们把狭义信息论与信息科学 (包含狭义信息论的广义信息论)等同起来,混为一谈,把狭义信息 论的局限性当成了整个信息科学的局限性。
人的心理活动或思维,为什么不是狭义而是广义信息过程呢?根 据以上我们对信息或与信息相关的各种问题的论述,可以从几方面来 判定心理活动或思维过程的本质。其一,思维过程涉及本体论信息, 也涉及到认识论信息。而凡认识论信息,都离不开认识主体、认识客 体及主客体相互作用。没有认识的客体(即没有认识对象),就不在认识问题,而没有认识主体也不存在对客体的认识过程,没有认识 主体的存在就只是本体论层次的信息。语义信息对主体来说实质上就 是客体对主体呈现了什么,这些呈现意谓着什么?“是什么”的问题。 而语用信息则是指客体对主体发出的信息产生了什么效用(结果)的 问题,在主体判定客体信息是什么的基础上主体产生的相应的反应及 结果。其二,在认识论信息范围内,语法、语义和语用不可能分开。 语义信息依赖于语法信息部分,没有语法信息就不存在语义信息,而 语用信息则又在语义信息基础上产生。其三,思维信息处理过程实际 上就是语法信息向语义信息、语用信息的不断转化和循环的过程。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