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卷素描头像全过程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
心理状态既不象个性差异那样持久、稳定,也不象 心理过程那样流动变化,它一经产生可以持续一段时间,从几分钟到 几天,甚至几个月或几年。它是一种暂时的或动态的稳定性存在。其 二,心理状态具有完整的结构,内容上兼有心理过程和个性的成分, 任何一种心理状态既有各种心理过程的成分,又有个性差异的色彩。 当然,这些成分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中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
心理对象三分法理论认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者是 密切联系着的。首先,心理过程是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形成的条件和 表现的方面。其次,心理状态是把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联结起来的 “中介环节”,是心理过程的背景。最后,个性心理又是影响和制约心 理过程、心理状态的最主要因素。人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 理是一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统一整体。“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动 态变化过程,而个性心理主要反映是心理活动静态稳定性的个人特 点。它们之间的过渡、转化正是通过心理状态动静兼而有之的中介属 性来实现的”。②三者的关系可表达为: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 个性(2)本书心理状态与现有心理学理论心理状态概念的区别。其 一,两种心理状态概念的外延内涵不一样。现有心理学理论的心理状 态概念对整个心理现象而言它只一个局部概念,它仅仅指沟通个性特 性与心理过程的中介,或者是心理过程的背景而已。它与心理过程、 个性三者共同组成心理活动。三者的关系是并存并列的。换句话说, 它只是心理活动中的一个子系统、子过程,是一个局部概念。本书提 出的心理状态概念则是一个整体概念,它指特定时刻或时间区间 (500毫秒~3500毫秒)所有心理现象存在的总合。它既包容了传统 狭义心理过程知、情、意成分也包容了个性需要、动机、兴趣、气 质、能力、性格等,它与传统理论的狭义心理过程及个性心理不是并列关系。其二,两种心理状态的时间尺度不一样。现有理论的心理状 态时间尺度没有明确的限定,小到几分钟、大到几个小时、几天甚至 几年,它绝对没有在秒级或毫秒级描述心理活动的意思。本书假说的 心理状态其时间尺度较小,且是相对固定不变的,它在秒级或毫秒级 描述心理活动。心理状态平均存在时间500毫秒最低300毫秒,最长 也不过3.5秒至5秒左右。可以说心理状态描述的是瞬时存在的心 理整体现象。其三,两者立论的基础不一样。现有理论的心理状态是 作为联系心理过程和个性的中介提出来的。它是对传统理论心理对象 二分法的一种补充修定,叫心理活动三分法。其理论基础与传统心理 学理论无太大区别,是基于自然科学分析法的产物,它与当代信息加 工理论无直接关系。本书心理状态假说则是基于信息加工和系统综合 方法的概念。按照本书假说的理解,单个心理状态是由一次相对独立 的信息输入、加工、输出所形成的功能离散的历时态整体片断。心理 状态的共时态维度与历时态维度及所包含的要素既是心理现象同时又 是信息过程,二者无法分开。本书心理状态的概念建立在对传统理论 作出重大修改,即从研究对象的划分上一开始就与传统心理学不一 样,本书对心理现象的划分只有二个历时态层次,一个是心理状态, 描述心理水平上心理现象的相对静止,二是广义心理过程,描述心理 水平上心理现象的运动变化,广义心理过程是由心理状态的集合组成 的。本书假说是基于系统综合方法和作者自创的状态论方法的产物, 在立论基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上都与传统理论不一样。其四,在 心理现象是否具有层次和最小功能单位看法上有区别。现有理论的心 理状态没有层次差别,心理状态与心理过程与个性是并存并列关系, 也没有最小功能单位的说法。本书的心理状态假说则认为心理活动中 可以从历时态中划分出质的相对静止与运动二种层次,质的相对静止 即状态包含在质的运动过程中。对心理现象来说存在一种不可分割的 最小功能单位,也就是由信息输入、加工、输出组成的最小功能单位 —心理状态。其五,心理活动是连续还是离散、是随机还是确定看法 的区别。现有理论的心理状态没有正面回答心理活动是连续还是离散问题,也没有回答是随机还是确定,但从模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看它是将心理活动看成连续的过程。而随机问题回避了,没有作明确回 答。本书心理状态假说则将厂义心理过程看成是功能离散的过程,心 理状态是过程中的片断, 一个相对完整的共时态历时态统一功能单 位,心理状态内是连续的,心理状态间是离散的,状态间的关系又是 随机的。心理过程是由心理状态集合组成的离散、随机过程,近似马 尔可夫过程。其六,生理基础不一样的区别。传统心理学在讲到心理 现象的生理基础时总是泛指整个大脑的活动。本书心理状态的直接生 理基础是指动态神经元集群,它只是大脑神经元中的一个子集。其 七,对心理状态的亦静亦动性看法的区别。本书心理状态假说认为, 判定事物是否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看在哪种层次上,针对哪种 “质”而言。心理状态在心理现象水平上是静止的,表现为某种知、 情、意、需要、兴趣、动机、气质、能力、性格、显意识内容等在瞬 间保持不变,暂时不存在运动变化问题。但在信息处理上却是运动 的,由信息输入、加工、输出过程产生和维持的相对静止的心理内 容,在神经元水平上也是运动的,是由动态神经元集群自涌的运动过 程产生和维持的心理内容,即由微观上的信息运动过程,神经元活动 过程组成了宏观上整体上的心理水平上的相对静止,这就是心理状态 的亦静亦动性。如果心理状态在心理水平的内容上也是变化的,那么 它与广义心理过程没有区别了。凡是涉及心理内容的变化不再是心理 状态而是由心理状态组成的心理过程了。现有心理学理论中的心理状 态概念往往不分层次讲动或静问题,不分是神经细胞活动水平还是心 理水平,不分时间尺度是以秒计还是以毫秒计,他们提出的心理状态 概念实际上与本书所指的广义心理过程差不多(不是狭义的知情意心 理过程)。其八,两种理论的解释范围和深度不一样。现有理论的心 理状态概念,引入了中介将整个心理活动形成一个整体。如果没有心 理状态这个中介很难解释稳定的个性如何渗透到不断变化的心理过程 中,心理过程又如何内化到个性中。该理论比过去的二分理论有进 步,有一定范围的解释性,但局限也较大,无法定量研究。本书心理 状态假说则是一个包容性和解释性极广的核心范畴。通过这个核心范畴,本书重新界定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划分,将心理现象统一在一个时空有限的相干整体即心理状态中,而且它最大的优越性在于可以将 心理状态粗粒化符号化处理,用定量方式描述。通过心理状态间的关 系的定量描述,揭示广义心理过程,建立一套定性定量结合的心理学 体系。特别地,如果没有心理状态这个概念很难在心理现象水平上建 立数学模型。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