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楚骁吉他改编精英班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
心理状态假说将心理现象看成一个动态过程,它是人类智能的信 息处理部分,可将心理现象在历时态维度上划分为二大层次。一是心 理状态,特定时间区间心理内容保持相对不变时的心理现象存在总 合,这是运动过程中质的相对静止部分。二是广义心理过程,它是质 的运动变化。表现为心理内容的不断变化,广义心理过程由心理状态 的集合组成。心理状态既然是瞬间心理现象的总合,那么一切已知的 未知的心理要素都会包括进去,如知、情、意、需要、动机、兴趣、 信念、气质、能力、性格等还包括信息的三态静息态、潜意识态、显 意识态,以及符号操作与非符号操作,狭义思维是以符号操作为主要 信号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过程。
(二)心理状态假说实现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创新
1. 心理状态概念的提出使人们找到一个研究心理现象的最佳层次
(1)研究任何问题都应该找到一个适当的层次。研究经济现象, 可以找到商品这个层次;研究化学找到分子层次;研究物理现象找到 原子或夸克、轻子层次;研究生物找到细胞层次;研究遗传找到基因层次。研究心理现象也不例外,如果我们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层次是 很难研究心理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现象的。如何才能寻找到合适的研 究层次,要以弄清什么是层次和基本单位开始。
所谓层次或基本单位,即可以是空间的,也可以是时间上的或时 空统一的或功能的单位。以物理学研究为例,18世纪末,道尔顿创 立了科学的原子论。值得深思的是道尔顿本人并没有看到原子,也没 有在实验室里分离出单个原子,但他却始创科学的原子理论,我们可 以从中得到重要启示。首先,要借助理论思维的假说去把握对象。其 次,相信有一种层次或者说有一种最小单位的存在。假定有一种最小 单位,有一种最低层次的概念是大有用处的。今天,科学界建立的夸 克模型不也是在最小单位的信念下取得的吗?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说也 是能量最小单位的成功说明。还有30年代提出的时空量子化的假说 以及理论模型。我们再来看化学研究,人们都知道分子是化学性质的 最小单位。分子理论是整个化学理论的基础,不难发现,化学研究上 还是应用了一种层次和最小单位的概念。如果说研究简单现象需要层 次和最小单位概念,那么复杂现象是否也需要层次和最小单位的概念 呢?答案是肯定的。以生物学研究为例。细胞学说证明组成生物的最 小功能结构单位是各种各样的细胞,而遗传学研究表明,生物遗传的 最小单位是基因。又如对社会现象的研究,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社 会时有一个最基本的逻辑出发点就是“商品”。沿此思路他分析了整 个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和最终趋势,建构了庞大的科学体系。总 之,以事物的层次和最小单位作为指导的成功研究例子不胜枚举。科 学史上无数成功或失败的研究都表明,找到一种合适的层次或找到一 种最基本的“单位”,往往会使该门学科的研究大为改观,甚至发生 革命性的变革。
(2)研究心理现象可以且应该找到一种层次,一种基本单位。心 理现象是开放复杂巨系统及过程,它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现象之一,如 果不能找到一种合适的层次,找到一种最基本的“单位”是很难研究 心理现象的。但是这种层次不应是空间中的层次,它不能在共时态范 围内去分析去寻找。心理现象在有限时空片断内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个层次上人们不可能用分析方法即在共时态层面上切开,切开了也 组装不起来。目前,很多心理学理论就是在共时态分割上下功夫,所 以收效甚微。作者以为要分析心理现象最好在历时态的过程中去分析 去切割,通过这种方式去寻找最低层次、最小单位。从理论上推导, 心理现象的最小单位应存在于心理过程的历时态层次中,它应是一种 功能性的单位,不是空间上也不是解剖上的而是时间过程中的单位。 寻找这种基本单位应以正确理解心理现象的本质为前提,作者以为心 理现象本质上是信息现象,因此它的功能单位即应在信息处理层面上 寻找,由信息的输入、加工、输出组成上找。说具体点,完成一次相 对完整相对独立的信息处理过程,就应该是一个功能单位,而完成一 次信息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尺度就是心理活动最小单位的时间尺度。需 要指出,这个时间尺度不是凭人们主观臆断决定的,而是由人心理活 动的客观实际情况决定的,心理学的实验研究表明这个时间尺度的确 是存在的。例如,人们完成一次模式识别,如图形、字符、面孔,识 别平均反应时在500ms左右,不低于300ms, 人们在产生联想时其操 作也是500ms 左右轮换一个项目,人们的显意识内省和思维活动包括 行为反应其项目的显现和操作也大致是这个时间尺度。由此我们推测 大脑进行相对完整的信息处理大致就是这个500ms~3500ms 尺度。这 个时间尺度是我们对心理现象进行分析的最基本层次或最基本单位。 而完成一次相对完整的信息处理所涉及的空间范围就是心理状态的空 间尺度,心理状态是时间尺度与空间尺度相统一的功能整体。这就是 本书提出心理状态假说的根据之一。可以说,心理状态是一种比以往 人们研究的任何对象都要复杂得多的层次和基本单位。也是最难研究 的对象,这个对象是在时间过程中找到的,是以信息加工为前提以心 理活动反应时为线索找到的共时态、历时态统一的层次。在这假说之 前还很少有以反应时为线索寻找心理现象最小单位的心理学理论。历 史上有人曾试图寻找心理现象的最基本单位但没有成功,心理状态假 说的意义之一在于寻找到一种心理学的研究层次、一种基本单位,而 一种层次和基本单位的确定可能会使心理学研究大为改观。
2. 心理状态假说采用中观方法,最大限度地回避了心理现象的假说将心理现象分为广义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二大层次。心理状 态是相对独立的功能离散的心理过程中的片断。这种片断是共时态与 历时态非线性相干统一整体,其内部既有共时态相互作用的非线性也 有历时态相互作用的非线性。二种非线性交织在一起,用现有的非线 性理论无法解开。而心理状态假说将心理状态粗粒化、符号化,当成 心理过程“质”空间中的一个点,不再切割,回避了心理状态中的非 线性问题。心理状态假说采用中观方法,专注于心理状态间关系的表 达即心理过程表达。心理过程是由心理状态的集合组成。心理状态间 的关系可以近似看成是线性关系,是可用现有理论解决的。假说的解 题策略是判定心理现象总体上是一种非线性与线性的混合对象,心理 状态假说通过历时态层次划分,把非线性部分从非线性与线性混合的 对象中适当剥离出来,先解决过程中的线性问题,后解决状态中的非 线性问题,这是一种中观方法和先易后难的方法,是从中观到宏观的 方法,而现有理论是试图一步从微观到宏观的方法,很难完成。
3.心理状态假说专注于信息层面暂时避开了心理神经生理微观 细节
就目前的神经生理学研究现状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在细胞水平 上、在脑功能区域上等有不少成果,但离脑整体的整合研究还相差甚 远,从生理水平到心理水平的总体理论还未出现。我们不可能等待生 理水平的研究达到成熟后才去着手研究心理问题,这是二个不同层次 的问题,心理状态假说是心理层面的假说模型,在生理上最多涉及动 态神经元集群整体而可以暂不考虑微观水平的生理基础。当然,归根 到底是要考虑的,但那是以后的事,这也是心理学立足现实解决问题 的策略吧。目前,很多研究者也许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正在专注 一些目前实际暂时不可能解开的问题。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