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淙元认知思维课程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
改变结构,取系统的新功能。系统中各要素的结 合方式决定系统的功能,要素结构发生变化时,系统所发挥 的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系统的新功能并不是产 生于孤立的各要素之中,而是产生于各组成要素的结构方式 之中。因此,当需要获得系统的新性质或新功能时,可以通 过改变结构来实现。如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时,有时完 全照搬并不适应我们自己的需要。为了适合需要,也就是对 系统的功能要使其发生某些改变,这时并不一定要求改变其 要素,在要素相同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改变某些结构来达到目的。
层次性原则,是指把对象看成具有一定结构层次的复杂 系统,研究系统的层次性,正确认识和处理系统结构的不同 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
1. 要实行分权管理
企业系统规模大、层次多,仅靠一个最上层的指挥机构 是照管不过来的。只有分而治之,即分层分级划分职权范围, 层层负责,并把职权分解开来,分别交付各基层组织去自行管 理,才能提高管理效能。管理职权过分集中,最上层管理者一 杆子插到底,事必躬亲、独揽一切,就必然降低管理效益。
2. 要做到各司其责
各层次都有自己的功能、任务、职责和权益。最上层次 的主要职能是根据企业系统的目标,向下一层次发出指令和 信息,最后考核指令执行结果,解决下一层次各子系统之间 的不协调问题。下一层次各子系统之间的横向联系应由各子 系统本身全权进行,只有在他们不协调或发生矛盾时,才需 要上一层次作仲裁。下一层次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是下一 层次的事情,应由他们自己来干。以此类推,各层做各层的 事,才能提高管理效益。相反,如果不通过各个层次递阶进 行层序控制,而是你做我的,我做你的,就会使管理工作陷 入混乱状态,无法实现最优控制和管理。打混仗的管理必然 是失败的管理。
( 四 ) 目 标 性 原 则
目标性原则,是指把系统看成是由若干部分为实现预定目标而组合起来的有机整体,研究系统的整体目标,使各组 成部分围绕一个共同目标而协同作战,有效地实现系统的整 体目标。
1. 设置正确的系统整体目标
管理效能和目标的关系是:管理效能=目标方向×工作 效率。这里,首要的因素是目标方向。如果目标方向正确, 工作效率高,管理效能也就高。相反,如果目标方向错 了,那么工作效率越高,管理效能反而越低。因此,按照目 标性原则的要求,设置正确的系统整体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1)目标的设置必须从大系统开始,然后再向子系统 层层展开。首先要透彻地了解上级大系统的目标,本系统的 目标必须保证和推进大系统的目标的实现,而决不能与之相 悖。有了本系统的正确目标,然后再根据这个目标,建立各 子系统的目标。这样,才能保证目标的正确性。如果颠倒顺 序,按相反的方向先考虑各子系统的目标,后考虑本系统和 大系统的目标,是不可能建立起正确目标的。有些企业的领 导,提不出本系统的目标,却要求下层提出子系统的目标, 并美其名曰走群众路线,实际上是严重的失职。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