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今日思考的销售课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
究竟什么是哲学?我们认为,哲学是追询宇宙人生根本道理 和意义的“爱智”活动,是突破知识和价值的已然状态而作终极追 溯的超越性智慧。这是什么意思呢?
哲学问题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知识、道理,二是价值、意 义。问题是:哲学追求的不是具体的、表层的和细枝末节的知识与 价值,而是普遍的、根本的和终极性的智慧;哲学不是试图得出某 一局部、阶段、层面的结论,恰恰相反,它是突破这种既定的和相对 的结论;哲学思维是反思①,是对前提、基础、方法和视角的思考, 是对思考的思考,是批判性思考或“元思考”。
哲学思维的最大特点是超越。超越就是突破已知、已有、已认 定的东西(知识、价值等),向未知、未有、未认定的层面推进。哲学 作为一种超越性智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认识:
第一,从对象或内容上看,哲学超越包括对知识的超越和对具 体价值的超越。
人类的智慧活动,无非是通过认知获得知识,通过评价确立意义。
哲学的使命不是获取具体知识,而是要超越已知、通达未知的 智慧;是要透过具体的知识,感悟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道”; 是通过通观总揽、融会贯通,感悟流转变化的运势,把握知识背后 的义理和生命。所以,哲学的追问表现为对知识的前提进行批判 和反思,表现为向未知、未是、未确定的状态推进的永恒不安的 骚动。
美学家可以提出各种“美”的命题,伦理学家可以得出各种 “善”的结论,宗教学家可以给人以宗教价值的指导。这些具体价 值是相对的、可变的,有时甚至是荒谬的、反人性的,因而必须被否 定的。人们就需要对这些价值的前提和根据进行审视、检讨、追 问。哲学之为哲学,不在于确立具体的价值和意义,而在于对价值 和意义的前提、基础进行追问。具体的价值结论是美学、伦理学、 宗教、政治学的任务;哲学的任务是以超越的心态反思这些价 值——这些价值的前提和根据是什么?是否可靠?有没有更好的 价值?等等。总之,哲学的使命是超越具体价值,批判地重建价值 观念,致力于宇宙人生根本价值和意义的探讨。
第二,从超越的方式看,哲学超越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突破已知、已有、已认定的知识和价值,向未知、未有、未 认定的层面推进。哲学代表人类智慧和理性的极限,它站在知识 和价值的边界上,并不断地向边界之外叩问,随时随地准备把这条 边界线向外扩展。
-——突破局部、片面、相对隔离的状态,以求“通”。具体事物 有彼此之分,具体的知识和价值是相对的。在具体和相对的层面, 事物之间、人与世界之间就有了“碍”。但如果我们跳出来,总体把 握,我们得到的是“通”,是“无碍”。中国古人所谓“究天人之际,通 古今之变”,就是这种精神。只有达到“通”,我们才能大彻大悟。
——突破具体事物、知识和价值的形质与物性,感悟到它们内 在的精神。存在以存在者的方式存在,具体事物、具体知识和价值以特定的方式和状态存在,因此我们的经验和实证知识就容易执 著于具体的形质与物性。人们要借助于哲学思维,通过“究”、 “观”、“感悟”,领略宇宙人生的奥妙,把握它的“道”。中国哲学的 言意之辨、形神之辨最典型地表现了这种思维。
———“破执”,即打破流行的、人云亦云的陈腐观念和旧的思维 框架。哲学的特点是对知识和价值赖以存在的前提进行思考,是 批判和反思。它以怀疑、审视和重新认定的姿态进行思考。哲学 习惯把“颠扑不破的真理”、“天经地义的信条”拿出来拷问;习惯从 熟视无睹的惯常行为和观念中发现新问题,领悟新奥妙,把握新方 向,并因此促使人类打破现有的思维界限、框架,更新知识和价值。
第三,从超越的程度和特点看,哲学思维表现为臻于终极的冲 动。哲学要挑战极限——外部世界的极限和人的自我的极限;哲 学活动是永不间断、永不满足的探索、追求、询问与思考;哲学是 “打破沙锅问到底”式的思维,它不满足于表层的、局部的解释,而 要追求最高、最深、最广、最终、最精微、最根本的知识和价值。当 然,终极的知识和价值并不存在,哲学其实是在我们已有的、既定 的知识和价值的极限处游弋,是在相对中求绝对,在暂时中求永 恒,在非根本中求根本。这种永不满足的“求”,这种每时每刻都试 图超越原有的知识和价值设定的张力,就是哲学的本性。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