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梯老师绘本精读指导课

admin 0 0
小梯老师绘本精读指导课

百度网盘课程

通用入口链接!10000G.课程都有!一起学习吧!

立即点击↓ 获取课程!

小梯老师绘本精读指导课  小梯老师(家长课)高阶版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

主体对客体、人对外部世界 能动的反映。在我们看来,“反映论”不仅有被动的、原始素朴的色 彩,更重要的是:①它只涉及主体把握外部世界的一面,没有包括 我们的思维创造智能和思想的一面。这种思维模式是从客体①出 发,以自然为主,人由自然派生的直观式思维。②它的出发点是本 体论,它基于这样的哲学观:主体与客体分离,世界在人之外,认识 与实践是两个不同的环节。我们主张“场内观”、“生成观”(见第一 章和第三章),认为,认识和实践不是两码事。认识是人的生活和 实践的一个方面,只是出于认识“认识”的需要,我们暂时地、相对 地把它抽象出来,侧重从主观或精神的角度考察,但实际上,认识 是无法与实践、生活剥离的。

那么,什么是认识?我们认为,认识就是人类在以主观形式把 握客观世界的基础上,创造智慧和思想的一种精神活动。

认识是一种活动,它表现为如下的动态过程:由主体(认识者) 发起的、主体与客体(被认识者,它可以是自然物、社会、人或人的 心理现象)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最终达到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人们的生活和实践,就是人与外部世界(包括 人以及人的精神本身)交往、交通、对流、互动。人们的生活能否正 常进行,能否成功地达到生活的目标,在这里就表现为这种交通和 交流能否顺利进行,主体和客体能否统一。在生活和实践中进行 的这种交往和互动,不是盲目的,而是自觉的,能动的。与交往和互动相伴随的,是对这种交往和互动的自觉意识:如何才能有效地 交往?怎样才能成功地实现两个世界的统一?怎样才能让人在世 界上更好地生存?人就用精神(意识)去调适二者的互动关系和过 程,以便我们能以最佳方式实现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这 里的“调适”就是认识。

显然,认识作为帮助人调适自己与外部世界交往、达到两个世 界统一的活动,它包括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以主观的方式把握外 部世界以及创造智慧和思想。如果没有把握外部世界的过程,人 与世界的交往就是盲人瞎马,就会无的放矢,那就不能完成主客体 统一的过程;如果没有意识的主观创造,没有思想和智慧,人就不 会策划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不会能动地解决生存中遇到的问题,也 就是不能按自己的需要实现主客体统一,那样的行为与两个物体 相撞的物理过程有何区别?人把握外部世界还有何必要?

认识是一种主观的或精神的活动。人要调适自己的行为,与 外部世界统一,是借助精神(意识)进行的,它是一种主观的活动。 认识不是对外部事物的摹写、反映——我们的脑子里、神经里,能 找到某物的影像吗?不可能!这种说法把主观与客观的本质差异 简单化了。主观或精神活动奇就奇在我们不能用理解“物”的方式 理解它,不能想像“物”以某种形式进到我们头脑里;主观或精神活 动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世界,它是一种功能、机能,是我们能自知, 却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现象。这涉及前面讲到的精神的神奇:它 是无形的,但又最自由。

当然,人在认识过程中如何把客观世界的内容转换为主观的 内容、主观的内容和形式究竟怎样,这是很困难的科学前沿的问 题,不是凭哲学的思辨能回答的。认知科学把人工智能与人的认 识进行对比,从信息加工的角度解释认识活动,这为我们揭示认识 的本质指示了一个新的方向。现在,研究人机对话、大脑网络模 型,是揭开思维之谜的一个主要途径。我们一方面期待这方面的 成就,另一方面又怀疑:信息处理的视界,真的能把人类认识之谜。认识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这是哲学史上长期争论过的 问题。

一种倾向认为,人的认识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的,是生而具有 的、本来的,而不是从经验中习得的,这种哲学观称为“先验论”; 它认为人的观念是先天就有的,这种观念叫“天赋观念”。

认识为什么是先天的?不同的哲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 同的根据。根据一:在同样的环境里,接触同样的事物,为什么有 的人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有的人却不能?就是因为他们先天的基 础不同。为什么经历同样的事物,人可以产生认识,而猴子却不 能?就是因为他们先天的基础不同。根据二:按照孟子的观点,人 先天就具有“良知良能”,人的内心本来就有一种认知和判断的标 准,如果没有,怎么区分是与非、好与坏、爱与恨?例如,为什么小 孩天生就亲近、爱戴自己的父母?

先验论的合理之处在于,它指出了人的认识不是从零开始的, 人先天不是“一块白板”,在人进行某一具体认识之先,已有某些先 天的知识储备、获取和整理材料的能力。

先验论也存在明显的问题。“先天”究竟指什么?“先”到何  时?这个模糊的概念可以有不同的回答。 一是遗传。就是说,在  遗传基因上,预先就储存着有关信息及其变换程序。当我们人类  祖先通过学习获得的经验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它就会  逐渐成为一种习惯,这些经验经过世世代代不断重复、不断积累, 又以种族记忆的形式沉淀为一种深层的心理结构,储存在遗传基  因上,也就是所谓的“获得性遗传”。因此把遗传说成是“先天”也  未尝不可。二是在进行某一具体认识之先,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和 能力的累积,如果这种累积是人在儿童早期完成的,那就特别容易 被误认为是先天的。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243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