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七育儿课程14天培养好习惯训练营
文化就是“人化”活动及其成果反过来改 造人、培养人、教育人,使人脱离其原始蒙昧的状态,从而“更加成 为人”,“越来越像人”。这个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改造主观世 界”的过程。从此意义上讲,“文化”是与“野蛮”相对应的一个概 念,是指人从蒙昧、原始、野蛮的不开化、不自由的状态发展而来, 走向开化、文明和自觉。人和人的世界经过加工改造,达到了“人” 的标准、理想,这就是文明。
文明和文化都不是自然现象。自然界没有自由与必然,没有 进步和倒退,没有真善美与假恶丑,也没有文明和野蛮。文明,在 其本质上乃是人类对“人之为人”的一种自觉。“人之为人”的问 题,在哲学上是人的本质问题和人的价值问题,只有当人类真正对 自己的本质和价值开始达到某种自觉的时候,人类才走出野蛮状 态,人类才算得上开化。高傲的人把自己当作主体,把自然万物当 作客体,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认识自身、改造自身、发展自身、完善 自身。所以,文明是文化的结果,是文化的价值判断。人无“文”则 无“化”,无“文化”,则无“文明”。很明显,“文明”是“文化”的一个 子范畴,但并非任何一个“文化”都可归于“文明”范畴。“文明”的 发生时间很晚,人类文化史至今三百多万年,人类文明史至多不过 几千年。
但文化与文明是不可分割的,通常情况下,要把文明与文化完 全区分开比较难。“文明”是在特定的文化模式下表现出来的人们 创造文化活动的方式及其成果的具体形态。世界上因不同的文化 模式而组成千姿百态的文明,每一种文明都在特定的角度发展、展 示了人类的智慧,都包含了人们对宇宙奥秘的独特的感悟和把握 方式,因而都有其特定的价值。古往今来,世界上有很多文明,像 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中华文明等。
文化作为“人化”与“化人”的统一,大体上包含着三个方面内 容:第一,社会文化(又称行为文化)。社会文化是通过社会成员共 同遵守的社会规范和规范行为表现出来的文化,包括制度、法律、 道德、风俗、习惯、信仰等。它是人类活动的重要部分,任何当代的 对于特定民族的文化描述都会包涵其中的一部分。如果我们考察 这些字眼背后的实在,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这些规范所涉及的主 要是行为模式-—人类行动的方式,因而使人们的社会行为能够 形成一种比较一致的、共有的类型和模式。第二,精神文化,是指 通过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表现出来的文化。精神产品包括文学艺 术、科学、哲学、大众传播等。
在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史上,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长期处于 分区并立、平行发展的状态中,各自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自己 的贡献。但自17世纪以来,西方文明率先转化为近代文明形态, 以其强大的物质力量横扫全球,古老的东方文明受到了强大的冲 击,文明的民族性问题突出地显现出来。
所谓文明的民族性,实际上就是一个民族的文明体系的民族 特色。具体地说,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从横向比较来看,即一个民 族的文明体系在结构上所表现出的文化类型;从纵向比较来看,即 一个民族的文明体系在历史上所形成的文化传统。①简言之,文 明的民族性表现为不同民族的文明体系具有不同的类型和不同的 民族传统。
文化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说其抽象,是因文化凝聚着人 类的价值和理想,说其具体,是因文化根植在深厚的民族土壤中, 都有自己发生和存在的历史时间和社会空间。文化的民族性,一 方面是指文化的民族主体性,任何文化都是各民族在其生存和发 展的过程中同其所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融合与创造的结果,它一 经形成和确立,就会构成这个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活动方式、行 为规范和心理气质,只要它适应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就会伴 随整个民族的生命历程,一代代的延续和传承,从而维系着民族的 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是指文化的民族独特性。任何民族由于其 生存与发展的具体条件不同,因而各民族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等因素,并构成了这个民 族的特质和内涵。文化的民族性是文化得以存在的前提,由民族 性展现的文化,其内容相对稳定。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