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海盗老师钢琴即兴伴奏课程 声乐歌曲篇一起学习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
无论哪种“情”,只要专一、投入,“情到深处”一定会展示出动人的大美。 人间的一切情感,在大自然中都能找到启示,这或许也是人的聪颖之处,古今 中外,多少与大自然产生共鸣而写就的“情景交融”之作,成为一代代人的精 神食粮,在闲时、寂寞时、开怀时成为心灵的知音。
明末清初李渔以闲适的笔调、雅致的情怀,触角伸向山水、园林、草木花 卉、茶水、美食、歌舞、妆扮、养生、器物古玩、戏曲等方面,写出反映李渔崇尚 自然与悠闲生活的《闲情偶寄》。类似这样视生活为艺术,将艺术融于生活 的高“情商”之才,人间不少,林语堂、梁实秋等都有这样的特质,从某个角度 说,这些人都是与自然息息相通的“情圣”。
“情”这个汉字中的两个要素,表达了“情”两个最重要的特征:“情”由 心生,“青”代表绿色,青山不老,“情”亦不了。
“愤”达到一定的程度,会让人“愤懑”、“愤慨”、“义愤填膺”、“愤愤不 平”、“悲愤”、“人神共愤”、“愤恨”、“泄愤”,可以想象一下,人在这样的状 态下的面部表情会紧张、夸张成什么样。现在,一个年轻人如果对社会现实 的各方面时常表达出不满,这也不满意,那也不满意,我们会给他/她一个贴 切的称谓,可以称之为“愤青”。
《论语 ·述而》中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 也。”(不到学生想努力思考出答案而想不出来,不去启发他,不到学生想清楚 地表达却表达不出来,不去启发他。如果一个人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就不要 再反复给他举例说明了。)这里的“愤”是指学生思考问题,不得答案,反复思 考,内心矛盾堆积,想求解决的状态。
“愤”还有另外一种状态,那就是心中郁积不满之后,立志发奋。这样表达 出来的“愤”又是另外一种能量,如果说“愤恨”是负能量,这里的“愤”却将负 能量转化为正能量。“愤”字所表达的意象,也验证了能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表达正能量的“愤”,有“发愤图强”、“发愤忘食”、“愤不顾身”。这些“愤”
“慢”现在用来表示时间相对的“缓慢”、“漫长”。我们注意到,“缓 慢”与“漫长”中的两个màn 是不一样的,一般不能随意替换。“慢”与 “漫”不仅仅是字形上稍有差异,“漫”从氵,曼声。《说文》中没有这个 字,东汉扬雄的《方言》中解释“淫(湿)敝为漫。又水名。”《康熙字典》 解释“大水也。一曰水浸淫败物。”“漫”指水太多,溢出向外流。“慢”与 “漫”的差别在于,“慢”更多指向时间维度的“慢长”,而“漫”指向空间 维度的“漫长”。汉字中有“曼”,一般都有因“拉长”的动作蔓延出占用时间和空间的意向:“漫”是水溢出向外流;“蔓”是一种向四周生长的藤 本类植物,因此有“蔓延”一词;“幔”,“幕也”;“鳗”是一种河或海里的 鱼,长得身形狭长圆润,尾部扁形。
屈原《离骚》中非常有名的句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索。”“漫漫”最早是用“曼曼”的,此处的“漫”既包括时间上的长,又包 括空间上的延展,是“慢”所不能替代的。
“慢”这个汉字,从造字之初的意义到现在表达的概念,都表明其造字思 维中的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特征。从时间维度来看,“慢”是个相对的概念, “慢”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当这个“慢”掺杂了其他的标准,才会生出人们眼中 的优劣。一个人说话可以“慢条斯理”,也可以“慢工出细活”,说话、做事都 “慢”的人,我们称之为“慢性子”。如果“慢”,是为了更细致、更投入地做事 或者感悟生活,这种“慢”是值得体味的,如果“慢”只是为了拖延时间,为了 消极等待,这种“慢”是注定无趣难挨的。
在宋词中,有一个词牌名“声声慢”,这个“慢”古人也写作“曼”,取 “延展”之义。说到词,会提到“令”和“慢”,“令”一般字句少,篇幅短,如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 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慢”,一般字句多,篇幅长,但韵不 多,节奏比较舒缓,如果用来唱和,则显得宛转悠扬。
南宋蒋捷《声声慢 ·秋声》:“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 谁摇玉佩?檐底铃声。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 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 与雁声。”从南宋蒋捷的《声声慢 ·秋声》开始,“声声慢”的词牌名就定 型了,李清照、辛弃疾都填过这个词牌。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