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威先生课程 爱与疗愈
人是社会的人。“孤单的个人是不可想像的。人只有在社会中生活才有可能; 社会是人作为人的存在所必需的形式。”人在社会生活中,总是要涉及到与他 人打交道,人正是在与社会交往的过程中,既为社会和他人作出贡献,体现自身 的价值,也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享受更丰富的人生。同时,人作为社会 成员,他又必须遵循社会所认同的道德标准,并被社会所接纳。教育,作为促进 人的发展的一种手段,就是要赋予受教育者的社会生存能力,使人不断地社会化 和个性化。
从社会化的角度看教育,教育必须养成受教育者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适应社会
发展变化的能力,这正如法国教育家涂尔干所说的:“教育就是一种使年轻一代 系统地社会化的过程。我们可以说,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两种不可分割的 (除了科学抽象的需要之外)但又是不同的特性。一种是那些只适合于我们自身 以及我们个人生活中的时间的所有精神状态,这可以被称作个体特性。另一种是 由各种观念、情操和习俗构成的一套体系,由于它们存在于我们之中,存在于由 我们组成的某个团体或各种不同的团体之中,因而并不是我们的个性。它们是各 种宗教信条、道德信条和习俗、民族传统和职业传统以及集体的观念。它们的总 和就构成了某种社会特性。教育的目的就是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造就这种社会特 性。”①道德是指调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或个体符合社会 要求的行为规范,从社会的角度看,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并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不 断改变。所以,道德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在一个社会被倡导和遵守的道德规 范,在另一个社会未必通行,同样,在某个历史时期盛行的道德规范,在另一个 历史时期也未必被允许。这样,任何的道德教育总是属于一定的历史时期和一定 的社会发展阶段,永恒不变的道德是不存在的。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就是要符合 今天的历史时代和今天的社会现实。一旦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就是一个 人的习惯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就成为一种个体现象,它是个体在处理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一贯的稳定的特征,这就是个体的品质了。教育正是要 促进这种转化。就教育的过程而言,应该是两个转化的不断连接,即教育者将社 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并将个体的思想意识转化为行为习惯,这 两个转化的不断实现,就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过程。当然,学校教育要实现受 教育者的社会化,还不仅仅是实施道德教育,更要考虑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公 民教育,真正将受教育者养成合格的社会成员。
我们认为,从人生与教育的关系看,通过教育使人社会化只是教育与人的关 系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的问题是教育还要促成人的个性化,使一个人具有鲜 明的个性特征,并且,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性化应该是统一的,不仅统一在教育 过程中,也应统一在人的现实社会生活和个体生活中。所谓人的个性化,主要指 教育要养成每个受教育者的个人特点,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个人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上,当然,我们也主要是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意义上来认同 个人特点。具体来讲,主要应该培养以下一些特征:
首先是在认知层面。教育要养成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品质,如独特的感受 性、独到的观察能力、独立批判性的思维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想像 的能力,使个人的认知水平有不同于他人的特征。
其次是在情感方面。教育要养成受教育者健康丰富的情感,如同情心、理解 心、爱心等,使受教育者善良、正直、真诚,这些都是做人的基本品质。一个情 感丰富的人,无论对于事业还是对于家庭,都是一笔难得的人生财富。我们今天 的教育在这个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缺憾,关注知识的教育甚于关注情感的教育, 关注功利的教育超过关注人生的教育,实在是需要我们从人的发展层面做更多的 思考。
再次是在个性心理特征方面。教育要养成人的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如人 格、个性与能力等,使受教育者真正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与独特个性的人。我 们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就是基于对人的个性特征的承认。在我国, 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的影响,人的个性的独立性和自由性长期以来是不 被人重视的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