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价值在本质上反映的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肯定的、好的方面的 涵义。也就是说,研究探讨教育价值,就是追求教育中的“善”与“美”,使教 育价值客体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育价值主体的需要。尽管在教育研究过程中,可能 要分析某些负价值或消极价值,但其宗旨在于揭示人们积极的价值意向活动规 律,从而使人们对教育价值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并在教育实践中、社会生活 中去自觉地维护教育价值、坚持不懈地追求美好的教育价值。显然,在这一过程 中,人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客体的属性不断得到认识和改造,人类社会也就不 断趋向于文明和进步。因此,全部教育价值研究,就在于使教育价值关系中的主 体和客体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趋于一致,并向积极、肯定和完善的方向发展。
研究教育价值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去建立某种在形式上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 而在于通过教育价值论的研究,帮助人们正确理解教育价值关系,认识在现代社 会条件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并引导人们实现从传统教育价值观向现 代教育价值观的转变,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发挥主体的能动性,不断进行价值超越 和价值创造,使教育在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价值。
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的现代化是中国人对现实中国社会的超越,而教 育则是提高民族素质、超越传统思维方式、实现新的价值自我的必不可少的条 件。因而,在教育价值研究中,特别需要强调价值活动主体的能动性与选择性。 在教育价值追求中,则要强调既立足于现实,又要超越现实,在顺应中国当代历 史发展大趋势与改变人的素质现状的社会实践中去寻求新时代的价值支点。
任何一个新的价值目标的实现,重要的不在于达到目标的一瞬间,而在于作 为主体的价值意识和作为客体的价值追求活动能够统一在人的能动选择过程之 中,这种统一便蕴涵着价值关系中人的能动性本质。
那么,如何理解教育价值关系中人的能动性本质呢?首先,一个人对新的价 值对象的追求,正是他将要成为的那个新的价值主体的表征。对于具体的个人来 说,没有这种追求,新的价值主体就不能生成,个人的发展就不可能,那还谈什
么超越呢?如一定教育目的的确立,就表明了主体对教育结果的一种选择,此 时,主体就具有达到该教育目的所规定的发展目标的一种可能性。教育活动正是 围绕着这样一个超越主体现在发展水平的客体目标去实施,才使得自身具有价值 属性,主体在这种关系中处于能动的选择地位。其次,是人的价值超越能力,这 是人的自我意识能力,即人在巨大的历史背景下去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发展道路的 能力。人一旦选择了他所要追求的价值,他就会去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不断塑 造一个新的价值自我。这一过程就体现出人的意志、毅力、品格与某些不利的客 观环境的抗争,也表现出人的智慧、胆量、气魄对某些有利的客观环境的顺应与 利用。任何人具备了这种价值超越能力,其发展水平就可能更高,反之,则只能 听命于人,受制于客观环境。例如,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多思好问、刻苦探 求,教师的不断进取、兢兢业业等,都可以解释为一种试图超越现存价值的创造 性活动,都可以理解为是人的能动性本质在价值超越活动中的表现。最后,主体 超越了现实之后而成为新的价值主体,新的价值主体又在更高一级层次上生成新 的价值意识,并进行新的超越和追求。于是,主体的发展,就在这种由低级到高 级的价值超越活动中逐步完成。在人类的教育价值实现过程中,主体教育需要的 满足、人的价值的提高,就是在这样一个由主体的自我意识和其对客体的价值认 可所构成的价值追求活动中延伸的。从中可以体会到所谓价值研究或教育价值研 究,实质上就是对人的能动性本质的进一步确证。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