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理环境具有封闭性。在封闭的环境中,缺乏与异类 文化交流的机会,因而中国的文化是一种自我孕育和发展的文 化。历史的连续性使中国文化具有几千年的历史积累,这使得中 国文化形成了一种自内积聚的特点。历史的悠久,以及生活方式 的稳定,使得中国文化具有一种经验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也可 以说是历史的依赖性。中国人重历史、重传统,不仅与小农的生 产方式有关,也与历史的悠久性相关。中国人的祖先崇拜与长老统治都是这种历史悠久性与小农生产方式的表现。
中国文化还具有实用性的特点(实用理性),实用性的特点 与倾向决定了中国人缺乏超越实用目的的对自然、社会的思考与 认识。中国人的知识都具有实用性。早期的文化经典《易》,《尚 书》都是首先以实用为目的形成的。其中蕴含的对自然、社会的 理解也是建立在实用的基础上的。实用的特点与倾向表现出中国 思想的价值性和实践性,而缺乏纯粹的理论性。这与西方寻求超 越生活世界的本质世界与理念世界,进而建立一种超实用的理论 体系是根本不同的。这种实用性特别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中国人对自然的研究是以实用为目的的,实用始终是以人为中心 的,对自然的认识始终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认识和理解的。以 “四大发明”为代表的技术都是在实用的目的下产生的。特别是 在中药的意义上对自然物的理解,也是以实用为目的在人与物的 关系中对物的理解,甚至影响中国上千年的阴阳、五行观念,也 是建立在人与事物关系基础上的。可以说,在中国古代的思想中 几乎没有脱离人的关于事物自身的纯粹性认识和理解,超越实用 目的中国文化大概只存在于艺术当中,但艺术作为人的情感表 达,也摆脱不了满足人的需要的目的,只是这种需要是一种特殊 的需要而已。
中国古人的生活世界的大环境和小环境都具有封闭性,这使 得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中国人失去了产生“惊异”心理的可 能。对于一个熟悉的世界来说,没什么是值得“惊异”的。孔子 所说的“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①对于中国人来说是 具有普遍性的。就是说,中国人对于自然事物,已经没有什么不 了解、不清楚的。倒不是说中国人已经完全把握了自然事物,而是说由于历史经验的积累,已经为后人提供了为自然事物命名意 义上的知识,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以满足实用为目的的知识, 这就使中国人完全可以消除在自然生命过程中由于“无知”而产 生的对自然事物的疑问。就是说,在中国人的生活世界里,类似 孩童才能出的那些“是什么”问题都可以在这种环境里得以解 决。也可以说,在中国人的生活世界里,是提不出中国文化中解 释不了需要继续追问下去的问题的。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文化是 无法走上西方文化道路的。因而在中国文化中,不存在西方式的 哲学,也不存在西方式的宗教和科学。
中国哲学的发生背景与西方哲学的差异并不是单纯的背景问 题,在两种背景中,两种哲学所针对的问题类型已经迥然不同, 这也就造成了两种哲学在思想主题乃至整体上的差异。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