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知只 风口与就业课程好工作必修课

admin 0 0
杨知只 风口与就业课程好工作必修课

百度网盘课程

通用入口链接!10000G.课程都有!一起学习吧!

立即点击↓ 获取课程!

杨知只 风口与就业课程好工作必修课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


阴阳五行从其本身而言是一种理解自然的思想观念与思维模 式,具有思想形式的意义,就是说,阴阳五行通常是思考人的各 种问题的思想框架,其本身并没有思想内容,与之相关的思想内 容与思考的问题相关。在这个意义上说,阴阳五行本身并不蕴含 “道”,因而也没有与之相对应的“理”。阴阳五行本身可以看作 一种“术”,这种“术”的发明是有其中的“理”的。本章主要 通过对阴阳五行思维模式的介绍,阐释其中蕴含的中国古代的独 特自然观。

 

阴阳和五行起初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思维模式,二者是两套思 想系统。二者的结合是在研究具体的问题领域中实现的,比如作 为中医的基础理论框架。二者能够成为一体性的理论模式,是因 为在对自然的理解上是相通的。

阴阳观念并非来自《周易》,用阴阳解释《周易》中的思想  是在《易传》当中。早期的阴阳指的是空间,与日光的照射有   关。“水之北,山之南,之谓阳;水之南,山之北,之谓阴”。在   空间意义上的阴阳在《诗经》中也有表现。到了春秋时代,阴阳   逐渐演化为两种气的观念,属于“六气”—— “阴阳风雨晦明” 中的两种。“六气”的观念与中医有关。中医认为,人生病是由   天的“六气”侵染所致。到了战国时代,《易传》开始用阴阳表   达卦中的两个最基本的爻,即阴爻和阳爻。同时,阴阳开始演变   为抽象的观念,并成为解释天地之道的基础性观念,“是以立天   之道,曰阴与阳”,“一阴一阳之谓道”。需要注意的是,《易传》 中对阴阳的理解不是把阴阳理解成两种具体的事物,而是理解为   在万物中存在的两种基本的属性。正是在属性的意义上,阴阳可   以代表各种各样的事物。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   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凡是静止的、内守的、  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如天为   阳,地为阴;昼为阳,夜为阴;春夏为阳、秋冬为阴;火为阳,  水为阴;动为阳,静为阴;等等。后来在《老子》中,阴阳也在   宇宙观的意义上被使用,“万物负阴而抱阳”。

阴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历程中是比 较缓慢的。在先秦时期的各家思想中很少出现,只是在秦汉以 后,才成为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这种情况可能与先秦时期的思 想重人事而轻自然有关。并且,中国古代思想中对自然的把握不 是在实体意义上进行的,中国古代的自然观是在天人一体的整体 中对天地人关系的一种体悟。阴阳观念既是对天地整体性构成的 更为具体化的理解,这种理解使得天地不再是混沌的整体,而是 具体化为关系性的整体;同时,阴阳的对待性关系也成为一种具 有普遍意义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方式中,相互对待的属性不 仅仅是阴阳,而是所有具有这种属性的对待关系,这样的关系在 《老子》中有大量表现,如有无、大小、多少、上下、先后、长 短、轻重、盈虚、主客、彼此、生死、正反、正奇、善恶、美 丑、福祸、贵贱、荣辱、难易、进退、静躁、损益、盈冲、成 败、兴废、治乱、古今、利害、开阖、张歙、始终、明昧、曲 全、刚柔、强弱、智愚、巧拙等等。《老子》中虽然出现了大量 相互对待的关系属性,但阴阳观念还没有成为具有模式化的统摄 这些属性的基本属性。《易传》用阴阳二性理解天地之道,才使 得阴阳观念提升为具有思维模式意义的思想观念。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244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