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K单簧管骑士黑管教程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
天下并没有指,所以“物不可以说就是指谓它的指”,也就 是“指所指谓的物并不就是指谓物的指”。但是,万物皆由指来 指谓。所谓“天下并没有指,物不可以说就是指谓它的指”,并 不是说存在着不由指来指谓的物。不存在不由指来指谓的物, 也就是万物皆由指来指谓。所以说,万物皆由指来指谓,但所 指谓的物并不就是指谓物的指。
公孙龙强调了概念对于物的独立性。“指,非非指也;指与 物,非指也。”“且夫指固自为非指,奚待于物而乃与为指?” (同上)指就是指;用指去指谓物,这里所指谓的物才不是指。 况且,指本来自己就去指谓物,哪里是要等到与物结合了,才 成为指谓物的指呢?这里包含有共相是不变的,知性概念以确 定性为根本表征的思想。
《公孙龙子》采取主客对话的体裁。“客问”代表一种对语言 应用的常识观点,认为作为概念的语言外壳的名字只不过是 “物”的符号而已,肯定"物”“实”的自在性和“指”“名"的消 极性、寄生性。如客说,指的产生只是为了使万物各有其名,
但物并不是指谓它的指。把不是指的东西叫作指,就没有东西 不是指了。公孙龙作"主答",则通过分析“指”对“物”的指谓 关系表明,“物"”是存在的,但“物”的存在对于人来说,又是 在被概念因而也被语言指谓时才有意义。对认识主体来说, “物”的存在有着语言的贡献。因此,对人来说,不存在不由 “指"来指谓的“物"。也就是说,"物”的存在,对人来说是取 决于语言的。"且指者,天下之所无。天下无指者,物不可谓 无指也。不可谓无指者,非有非指也。非有非指者,物莫非 指。”(《指物论》)指是天下所没有的,尽管天下没有指,但 没有指就无法指谓物。既然没有指就无法指谓物,那么就不 存在不由指来指谓的物。不存在不由指来指谓的物,也就是 万物皆由指来指谓。
公孙龙强调“指”是对事物本质的把握,可以超越经验世 界。“天下有物”、“天下无指”的“天下”是经验世界、事实世界。 “指”所把握的事物本质是现象世界中所没有的。《坚白论》中, 代表常识的客说,坚硬、白色和石头三者互不分离,乃是本来 如此,永远如此。公孙龙指出,这是在"物天下"中感性所了解 的现象,而在知性洞见的共相世界里,三者是分离而独立自在 的,它们对于现象世界是隐藏着的。公孙龙的贡献在于由现象 认识进到共相认识,由事实分析进到语言分析。人类用心智借 助知性概念去认识“物”背后的共相,语言则凝结着知性对共相 的认识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