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老师学霸家长课堂 文学素养阅读高手课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
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交往关系,以及人自 身的身心关系方面,儒家有极其重要的资源,尤其是"修己及 人"“将心比心"的“恕道",“推爱”"推恩"的方式,“爱有差等” 的具体理性、实践理性。在“爱有差等”的过程中,我们恰好可 以成就普爱。儒家强调的是在这样一个差等爱中来推己及人, 因为人不是上帝,上帝可以没有差等,因为上帝没有时间、空 间,而人只是一个具体的人,他的爱当然有差等。儒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所以儒家强调 的这种爱,强调人己关系、人物关系,是交互主体性的。成己、 成人、成物,是仁德之心推扩的一个过程。这相当于今天的人 际交往和文明对话中的一些伦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国哲学的突破,中国人觉醒的一个特点,是并不斩断人 与宗教、神灵、自然万物的联系。所以《礼记》强调,人是宗教、 神性意义的天的产儿,人又是自然生态序列中的一个成员,这 是连续性的、整体性的中国哲学的题中应有之意。人又是一个 道德的人,人的道德性又尤其表现在对自然物取用上的反思性, 如反思贪欲、反思占有欲等等。人是宇宙大家庭的成员,应自 觉地维护生态平衡。
人的道德性又表现在社会治理上,尊重庶民大众的权益,予 不利者以最大的关爱,有更多制度的保障,构成社会的和谐。社 会教育公平之于政治公平是基础,使得阶级、阶层间有合理的流 动,保证一定意义上的社会公正,这是礼学的真义。人应是一个 有终极信念的人,他当然要对底层的人有恻隐之心,他需要在人 和天地万物交往中不断地反省、调节自身。这样,人才不至于像 西方近代文化中不断的自我膨胀、妄自尊大的那种人。
我们以礼节来节制人的性情和行为,这是近仁的工 夫,这是孔子立教的最大特色。我们现在要在礼乐文明中调动 它的资源,再现代化地重新诠释礼乐,借助礼乐之教的推行来 补充刑法、政令的单面化,发展民间社会,调整政治、社会和 人生。在一定意义上,礼乐是补充、调整、改善单面的刑法和 政令的,有助于文明的建构和保护民间的道德资源。
儒学以仁义为道体,以礼乐为路径。礼是民族、国家、社 会、家庭的秩序。以个人言,守礼则文明,无礼则禽兽。以群 体言,隆礼则致治,悖礼则致乱。乐是礼的补充。礼治理身形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