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昊Will英语课程 实用口语必修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
“直指本心"的风格,他还对于"禅定"和“坐禅”进行 了全新的解释。坐禅本意是端身正座,结踟趺坐,不起思虑分 别,系心(指意识心)于某一对象而入禅定。慧能指出,他所说 的坐禅和一般的坐禅不同。他说:“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亦不 著净,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 著也。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 性自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 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 缚。”(《坐禅品第五》)他要求坐禅者不可系心净念,因为净念 本就是一个妄想。在行住坐卧之中无有执着,“见一切人时,不 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同上),就可以契悟本心,体证“自性"。
所以,慧能总结说:“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 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在《坐禅品第五》 中,慧能还说:“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 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 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外离相即禅, 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慧能从“本心、本性”出发, 对“禅定、坐禅”进行了新的解释,据此形成了禅宗由外境无著而当下契悟本心、本性的独特禅法,这是对于《金刚经》“应无 所住而生其心”的灵活运用。
慧能对“禅定”“定慧”“坐禅”这些名词的理解与传统的理 解有着本质的区别,是对印度传统和小乘禅定之学的扬弃。慧 能赋予这些词语新的意义。神秀(可能还包括当时流行的天台 等宗派的法师)等人一直以意识妄心为出发点来理解和修持“禅 定",误解了大乘佛教。慧能根本视点的转变导致了禅宗的教育 方法的飞跃,使大乘佛法超越了文字的束缚,灵活地展现在华 夏大地。
慧能说:“吾所说法,不离自性。”(《顿渐品第八》)这是慧 能一切理论的起点和归宿。慧能指出“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 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这是本心自性的属性,也 是认识本心自性的方法。这三者本是一体,“无念”是核心,“无 住”是对内心而言,“无相”是对外境而言。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